英達是影視圈有名的編劇,《我愛我家》讓他一戰成名。
而他和前妻宋丹丹共同有一個兒子,那就是巴圖。
可惜,父母都是名人的巴圖在演藝圈毫無建樹,英達甚至在節目中直接說:
「他叫巴圖不假,但是姓英這個存疑。」可以說對這個親兒子十分無情,也十分嫌棄。
而對待和現任妻子的兒子英如鏑,則是倍感驕傲,願意大家都稱呼自己為「英如鏑的爸爸。」
在親生父親如此態度下長大的巴圖,又是如何成長的呢?
巴圖的父母是英達和宋丹丹,按說這樣的家庭他應該什麼都不缺,但是童年來說,他還是缺少親生父親的關愛的。
1990齣生的巴圖童年時並沒有享受多少父愛。頭回做父親的英達並不喜歡自己的孩子,認為自己還是個孩子,怎麼就當了爸爸。
於是他以工作為藉口,一年多半時間是不在家的,更不會專門抽空和兒子玩耍。
在巴圖7歲的一天,看到父親坐在沙發上,他忍不住跑到英達跟前:
「爸爸,你帶我出去玩吧?」
面對兒子的請求,英達直接摔門出走,連一絲一毫的敷衍都懶得給,這讓看到全程的宋丹丹十分不滿,只能抱著哭泣的兒子輕聲安慰著。
不久,父親英達和母親分手,轉身和同組的編劇梁歡結婚,組建起了新家庭。
當時7歲的巴圖以為父親就和平常工作外出一樣,可能十天半個月就回來了,但是這次一走就是一兩個月。
雖然父親平時對他比較冷漠,但是男孩子從小就對父親會有天然的儒慕之情,有一天,他忍不住要媽媽給爸爸打電話,電話接通之後,巴圖迫不及待的說:
「爸爸,我想你了。你什麼時候回來啊?」
英達沉默了一下,回復他:「爸爸有新家了,以後就不是你的爸爸了。」
說完就掛斷了電話。聽著電話掛斷的「嘟嘟」聲,巴圖流淚了,撲在母親宋丹丹懷裡。在他心裡知道,父親不要他了。
從小巴圖就是個淘氣的孩子,學校里調皮搗蛋總是要請家長。看著這樣討人嫌的孩子,宋丹丹認為還是送孩子去國外留學,可能國內的教學制度不適合他。
於是在2003年英達13歲的時候,她著手安排孩子去了國外,先學語言。
國外的生活很充實,英達每天的學習、生活排得滿滿的。想回家的時候,他會和母親宋丹丹通電話,排解一下寂寞和思念之情。
次年,巴圖憋不住思念,忍不住和母親說:「我想和爸爸打電話,說說話。」束手無措,宋丹丹撥打了前夫的電話,想要前夫能夠關心一下共同的兒子,給他打個電話。
但是電話傳來的是「對不起,您所撥打的電話是空號…」這讓宋丹丹十分氣憤,同時也為此感到不甘。
她忍著怒氣,輕聲告訴兒子:「你爸爸忙工作呢,不方便通電話。」
這樣善意的謊言說得十分蒼白,巴圖自己也清楚怎麼可能是忙得打不了電話,只是父親並不想搭理自己而已。
難道英達真的不喜歡孩子嗎?不是。
在和梁歡組成新家庭之後,很快他就迎來了小兒子英如鏑。
英如鏑剛生下來就有9斤三兩,這讓英達十分開心,認為兒子這樣以後肯定厲害,所以給孩子起名英如鏑,意思是希望他能夠像箭一樣勇往無前,無所阻擋。
小時候的英如鏑喜歡滑冰,英達一有空就帶著他去滑,場內是英如鏑的努力,場外就是英達的關愛和加油。
等到英如鏑9歲,英達為了英如鏑學習冰球,全家搬到國外,請專業教練專門指教他。當時英達的事業都是在國內,因此他總是國內國外兩頭跑,但是為了兒子英如鏑,他甘之如飴。
事實證明,英達不是不喜歡自己的孩子,他只是不喜歡甚至是不想要巴圖這個兒子而已。
在巴圖的爺爺,英達父親過世的時候,作為孫子的巴圖想要前去祭奠。盡一點為人孫子的義務和責任。
但是英達直接說:沒必要,你不是英家的人。
這樣的態度,巴圖是在意料之內,但是多少還是需要消化一下情緒。
「自己只是爸媽的孩子,又做了怎樣的深仇大恨讓父親不理自己呢?」
宋丹丹看不過眼,2011年直接在社交平台噴英達:
「你要做二十四孝爸爸就做,沒必要不顧及巴圖的感受這麼現吧?巴圖7歲的時候給你打電話,你說不要再聯繫。為了怕你有一天會想聯繫兒子,我還14年沒有換號,看來真是我想多了。」
這樣激動的宋丹丹本來是為兒子打抱不平,但是最後反而是兒子巴圖在安慰她,告訴她自己沒事,真的十分懂事。
同樣都是英達的兒子,英達對英如鏑傾盡了所有的愛。採訪中有人問他:「如果上太空,只能帶三樣東西,你會如何選擇?」
答案竟然也有英如鏑:「我會帶一本書,莫扎特的CD還有英如鏑的照片。」
雖然巴圖和英如鏑相差8歲,但是不妨礙人們喜歡把他們這對同父異母的兄弟作比較。
在巴圖17歲在國外讀書的時候,英如鏑已經在加拿大系統的學習打冰球。
當時英如鏑所在的「虎仔隊」還拿到了同年齡段的冰球世錦賽冠軍,這讓英如鏑打響了名氣。
畢業之後的巴圖回來進入了演藝圈,前三部戲都是母親宋丹丹帶著的,他在演戲上傾聽母親的教導,不斷摸索著。
而在綜藝方面,《嚮往的生活》《王牌對王牌》等王牌節目上,宋丹丹也是一有機會就帶著兒子上。
在《王牌對王牌》第五季中,宋丹丹和兒子在觀眾面前展現了頗高的默契,甚至讓在場的宋丹丹自己都吃驚了,她當場給兒子豎起了大拇指:
「兒子你真棒。」
這讓旁邊的沈騰忍不住打趣道:「宋老師感情你是第一次認識你兒子?」
正是有母親宋丹丹的肯定和鼓勵,巴圖才能夠好好地在演藝圈努力下去。
而英如鏑在競技體育的賽場上繼續發光發熱,小小年紀就成了一顆冉冉升起的冰球新星。
現在的英如鏑已經是我們國家隊的冰球隊隊長,很大希望會參加本屆家門口的冬奧會。
在巴圖各個劇組參演小角色的時候,剛過二十多的英如鏑正是青春年少,他除了冰球實力強勁之外,興趣愛好也十分廣泛,無論是鋼琴還是吉他都能夠玩轉。
在2019年,英如鏑在KHK生涯中第一次進球,這不僅是他個人首次進球,而且還是中國本土球員第一次在KHL進的球,直接創造了記錄,為國爭光了。
或許在娛樂圈,很多人提到英如鏑會說是「英達的小兒子」「巴圖的弟弟」等,但是在競技場上,人們只會說是「英如鏑的爸爸」「 英如鏑的哥哥」等。
弟弟這般出色,似乎給了父親英達不喜歡自己的理由,畢竟在個人成就上巴圖是比不上英如鏑的,也遠遠達不到父親英達對英如鏑的讚許:看到他,我就覺得我們老英家有未來,十分爭氣。」
就是這樣,父親看不上他,甚至不搭理他;被拿來和異母弟弟比較,某些方面仍舊是比不上。這樣的環境下長大的巴圖仍及時成長得很好。
因為他的母親宋丹丹對他一直是鼓勵式教育,而且給了他許多的尊重。
剛剛回來他就和母親說了自己想要當演員的想法,本來以為母親會直接反對,沒想到宋丹丹拍著大腿說:
「很好啊兒子,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要有顧慮,我相信你適合這一行。」
事實上,巴圖不驕不躁的性格也讓宋丹丹放心,認為這樣心態的孩子還挺適合演藝圈。
演戲方面,他一出道都是母親宋丹丹帶著演戲,網友們都吐槽他是蒙了母親的光環,對此巴圖表現得十分淡然:
「我是託了母親的福,也確實想要在演藝圈站穩腳跟。母親領我進門。能夠給我提供更多的機會,我肯定要緊緊抓住的。我不排斥這個,也不介意你們說,只要我好好演就行。」
秉持著這樣的想法,巴圖經歷了多年的龍套和配角經歷,積聚起了許多的經驗,逐漸在演藝圈有了一些立足之地,在許多電視劇中有著精彩表現。
與此同時,他也慢慢的走出了母親宋丹丹的光環,能夠獨立的在演藝圈發展。
對這樣的兒子,宋丹丹感到十分驕傲,在節目中她毫不吝嗇表達:
「我兒子不管角色大小,都是盡心盡力地去做好,而在生活上也是自給自足,這讓我很放心。」
由於疫情的原因,演藝圈機會變少了,許多演員都開始了出鏡,巴圖也選擇了這條路。
妻子王博谷給他帶來了二胎寶寶,為了能夠保證生活,他和妻子開始在出鏡間出鏡帶貨。
在出鏡平台上,巴圖夫妻二人找到了自信,撇去自己星二代的身份,獨立了起來,這些都讓看在眼中的網友們支持,而他們夫妻也獲得了不小的關注度和歡迎度,做得風生水起。
在婚姻上,巴圖比較有自己的想法。2012年和母親一起出演《金太郎的幸福生活》的時候,他和劇組中的女演員王博谷認識了。
雖然王博谷比巴圖大7歲,但是巴圖不介意。兩人互有好感,逐漸牽手在一起了。
宋丹丹這邊 看兒子到了可以談婚論嫁的年紀,對於單身的兒子十分擔心:
「你是不是該談個戀愛了,遇到喜歡的就去追,我兒子不差。」
於是巴圖就告訴宋丹丹自己和王博谷戀愛了,剛知道這個消息的宋丹丹還是有點難以接受。
在她看來,王博谷和她有過合作,也是個認真工作的小姑娘。
但是架不住女方比自己兒子大7歲。特別是知道王博谷還抽煙,性格強勢,這讓宋丹丹認定王博谷肯定不好惹,所以對兒子表達了自己的反對意見。
這時,宋丹丹的老公趙老師就勸解她:「孩子在談戀愛,你說反對平白惹兒子怨你。就讓他們處著吧,走不下去他們自己會分的。」
而王博谷也直接找到了宋丹丹,平和地告訴她:「您對我可能還不夠了解,也許我們可以多接觸接觸,這樣您就可以知道我適不適合巴圖了。」
周圍人甚至當事人這麼說了,宋丹丹也無話可說了,就此答應了王博谷的建議。
隨著相處,宋丹丹就發現了王博谷的好,雖然她性格強勢,但是兒子性格不驕不躁,是需要一個可以拿主意、可以帶著兒子的老婆。
而王博谷對巴圖比較尊重,遇到事情也會問巴圖的意見,充分考慮巴圖的感受。
如此下來,宋丹丹對這個未來兒媳婦十分滿意。
巴圖這邊感到開心,最難的婆媳關係都解決了,巴圖和王博谷在2017年辦理了婚禮,而後趁勢生下了第一個孩子。
意料之中,婚禮當天英達並未出席,不過這也不妨礙巴圖一家的開心。
沒有人生來就會做父母,但是起碼對孩子要有那份責任心。
巴圖這邊,看起來他已經在成長中對於父親不愛他、不在乎他這件事消化掉了,但是誰知道想起這段時間,他內心會不會還是空了一塊呢?
儘管母親和繼父在他成長過程中給了他滿滿的愛,但是宏觀去看,宋丹丹和英達的這段婚姻,巴圖就是最大的受害者。
誠然,巴圖是感激母親從小到大的照顧的。
在宋丹丹60歲的時候,巴圖給宋丹丹寫了一封信:
「是您教會我許多東西,讓我懂得熱愛生活,好好學習,也不斷的教導我演戲,更是讓我懂得了禮義廉恥和知恩圖報。」
相信巴圖是真心感謝著宋丹丹,畢竟父親的冷漠,媒體對他和異母弟弟的比較,還有事業上走後門的指責或多或少會讓巴圖受傷害。
而只有母親宋丹丹一直在身旁陪伴他、照顧他,開導他。
這對母子真的一起經歷了許多,好在巴圖並沒有因為自己的經歷而心存仇恨,始終熱愛著這生活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