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烏克蘭的反攻陷入僵局,以及冬天的來臨,現在輪到俄羅斯這邊出牌了。
從上周開始,俄羅斯利用空中優勢,對烏克蘭後方基礎設施進行打擊。根據俄羅斯一些媒體的說法,這是79天以來,俄羅斯空天軍首次對烏克蘭後方發動的大規模飛彈襲擊。
【俄羅斯對烏克蘭後方進行大規模地遠程打擊】
據悉,俄羅斯先是動用「天竺葵」無人機對烏克蘭後方的機場、倉庫、後勤和能源設施進行打擊,順便試探一下烏克蘭的防空系統,隨後出動圖-95轟炸機升空,向烏克蘭境內發射了至少16枚巡航飛彈,打擊一些無人機無法有效清除的軍事目標。
對此,英國情報部門認為,這次襲擊行動,表明俄羅斯很有可能已經儲備了大量高精度的巡航飛彈,以備在冬季使用。同時也反映出一點,即俄羅斯已經開始採取更多大規模的行動,利用無人機和發射巡航飛彈的方式,對烏克蘭後方的能源基礎設施進行打擊。
這裡需要明確一點,俄羅斯現在這麼做,其實並不令人意外,甚至可以說是意料之中。去年冬天,俄羅斯也是集中遠程火力,對烏克蘭的後方基礎設施進行大規模打擊。當時,斷水、斷電幾乎成為了烏克蘭冬季的常態。
【俄羅斯選在冬季發動遠程空襲,可以對烏克蘭造成更大的破壞和恐慌】
為什麼俄羅斯要將打擊的時間點選在冬天?理由很簡單:
一方面,冬天需要供暖,各種能源消耗大。俄羅斯選擇在冬天對烏克蘭能源基礎設施進行打擊,可以造成更大的破壞和恐慌,對烏方的心理防線形成更大的壓力,尤其是給普通民眾帶來嚴重的困擾。在斷水、斷電,以及沒有暖氣的情況下,普通民眾可能會對政府有所怨言,甚至還可能會發生抗議、暴動等事件。
另一方面,地面攻勢會因為惡劣天氣而放緩。現階段,烏克蘭在秋季發起的本輪反攻,在遭到俄軍頑強抵抗後,已經逐漸放緩,甚至隱隱有轉入「防禦階段」的態勢。
至於俄羅斯這一邊,情況也差不多,雖然俄軍現在在前線個別地區採取「積極防禦」的方式向前推進,但進展並不大。
【進入冬天后,俄羅斯開始恢復使用高精度的巡航飛彈襲擊烏克蘭後方】
可以說,在冬天惡劣天氣的限制下,雙方的地面攻勢顯然大不如從前。但相比烏克蘭,在遠程打擊力量方面更具優勢的俄羅斯,顯然在行動上擁有更多的選擇。為了持續向烏克蘭施壓,利用空中優勢進行遠程打擊,就是一個絕佳的方式。
實際上,今年俄羅斯飛彈襲擊的頻率,相較於去年小了很多,為的就是在囤積彈藥,為冬天的打擊行動做準備。去年,俄羅斯之所以能夠高頻率地對烏克蘭發動大規模的飛彈襲擊,是因為有預備的庫存,所以彈藥很多,但今年情況不同。
公開數據顯示,俄烏衝突爆發後,俄羅斯去年一天最多能打7萬發炮彈,而今年俄羅斯每天平均發射的炮彈只有7000至8000發。雖然這只是炮彈的數據,並非飛彈的數據,但反映出來的事實,其實是類似的。
【烏克蘭陸軍司令希爾斯基】
視角轉回到現在。隨著俄羅斯恢復使用遠程火力打擊能源基礎等設施,烏克蘭方面其實更不好受。暫且不提後方的損失,目前前線的處境,對烏克蘭來說也是相當艱難。
烏克蘭陸軍司令希爾斯基不久前表示,俄羅斯軍隊正在整個東部戰線持續向前推進,東部作戰形勢依舊困難,烏軍必須加強防禦並節省彈藥。
而烏克蘭出現了彈藥不足的情況,其實也並不令人奇怪。烏克蘭之所以能跟俄羅斯耗到現在,就是因為有西方源源不斷的軍援。
但現在的情況是,經過一年多的消耗,不少西方國家的軍火庫已經接近見底了,再加上新一輪巴以衝突的爆發,西方國家的注意力都放在以色列和哈馬斯身上,這就意味著原本提供給烏克蘭的軍援已經被「一分為二」,拿出一部分給以色列。
【新一輪巴以衝突爆發,轉移了外界對烏克蘭對注意力】
更重要的是,作為烏克蘭軍援的頭號大國,美國國會現在在軍援烏克蘭的問題上,也出現了嚴重的分歧,導致拜登政府軍援烏克蘭的提案一直被卡,遲遲沒有獲得國會的通過。
眼下冬天已經來了,整個戰場局勢對烏克蘭來說,並不是很樂觀。現在的烏克蘭正逐漸從反攻階段轉入防禦階段——澤連斯基已經要求軍隊在整個戰線建立堅固防線,不僅僅局限在東部方向的阿瓦迪夫卡、紅利曼地區、南部方向的赫爾松和扎波羅熱地區,就連北部方向的烏克蘭——俄白邊境,都得修建新的防禦工事,為明年開春後,俄軍可能的進攻做好準備。
而如今俄羅斯空天軍時隔79天重新出動,對烏克蘭後方能源基礎設施進行遠程打擊,可能只是今年冬天的第一波攻勢,伴隨著寒冬的持續,俄軍很有可能會繼續利用自身的空中優勢,進一步對烏克蘭發動第二波、第三波的遠程火力打擊。並在這個過程繼續積累勝勢,從而為去年2月最初計劃中的「1小時22分速通基輔」,划下一個不怎麼完美的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