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起冷戰時期的美國戰鬥機,很多人想起的多半是F-4「鬼怪Ⅱ」戰鬥機,F-15「鷹」戰鬥機,F-16「戰隼」戰鬥機等等。這些美國戰鬥機的特點是結構較為複雜,但性能卻十分優秀,相比於價格相對低廉,結構相對簡單的蘇聯戰鬥機,美國戰鬥機給人的感覺就是高檔貨,哪怕是F-16戰鬥機也要比米格-29戰鬥機顯得更為優秀。然而,這種觀念並不是絕對正確的,在冷戰時期美國也曾推出過一款結構簡單、價格低廉的戰鬥機,這就是通過軍援計劃被大量配備到美國的盟國中的F-5「自由戰士」戰鬥機。
研發始末
F-5戰鬥機的開發其實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過程,它在開發之初並不是從美國空軍的角度展開的,而是從美國的盟國角度出發研製的。1954年美國諾斯羅普公司派出了一個團隊訪問歐洲和亞洲,以期了解北約國家和東南亞國家的戰機需求。在訪問結束後,諾斯羅普決定研發一款價格低廉、便於生產和維護的輕型戰鬥機,並且要求戰鬥機能夠在短跑道或是二級公路上起降。
1955年,諾斯羅普公司正式啟動了代號為「N-156」的戰鬥機項目,這個項目有好幾個不同的版本,比如說翼下發動機吊艙和串列雙座布局的N-156TX、氣動布局類似F-9F的N-156NN等等。不過,最後真正被採納的布局是機身並列雙發、機身兩側進氣構型的N-156F和N-156T,前者作為戰鬥機研發,後者則是作為高級教練機。
但讓人比較遺憾的是,當諾斯羅普把自己的項目拿到海軍去推銷的時候,海軍毫不猶豫的就給他們駁回了。原因是當時美國已經沒有了輕型航母,這種輕型戰鬥機對於他們的價值實在是不大。而空軍方面則對N-156F興趣寥寥,因為他們也不看好輕型戰鬥機方案,但他們對N-156T方案則十分感興趣,原因是他們確實需要一款高級教練機。因此,美國空軍在1956年宣布會採購N-156T教練機,並賦予其設計代號T-38,代號「禽爪」。
有了美國空軍的採購之後,諾斯羅普被授權製造三架原型機,按說N-156F項目可能就到此終結,可事情的轉機則發生在1958年。諾斯羅普公司在這一年向美國空軍移交了N-156F的模型用於評估,而美國空軍在評估後認為N-156F雖然不適合配備給美國空軍,可若將其提供給美國的盟國,則是非常合適的選擇。對於那些想要建立現代化空軍,卻又沒有足夠資金購買先進戰機的國家來說,N-156F這種結構簡單的輕型戰鬥機就成了首選。
在這樣的情況下,美國空軍迅速批准了N-156F項目,准許諾斯羅普製造三架原型機和一架靜力試驗機。第一架N-156F原型機在1959年5月31日出廠,儘管是配備了無加力的YJ85-GE-1渦噴發動機,但在7月30日的測試中還是突破了音障。第二架原型機則配備了具備加力功能的J85-GE-5發動機,並在試飛中表現良好。這意味著N-156F的研製工作已經大體完成,就只差美國國防部的採購決定了。
性能參數
1962年4月25日,美國國防部正式做出了採購決定,選中N-156F作為美國軍援計劃的戰鬥機,並採用美國空軍的序列號以方便記錄。1962年8月N-156F被正式授予了官方設計編號F-5A和代號「自由戰士」,而雙座的教練型則被授予了F-5B的設計編號,諾斯羅普公司則在10月獲得了第一筆經費用於生產F-5A/B。請注意,雖然是F-5B戰鬥機是教練型,可實際上它具備和F-5A戰鬥機相同的作戰能力,因此在實際運用里也可以作為戰鬥機使用。
作為一款用於援助的輕型戰鬥機,F-5戰鬥機的性能參數並不好看,機體長度14.45米,機體高度4.06米,翼展8.13米,空重4.41噸,標準起飛重量6.83噸,最大起飛重量11.21噸。最大載彈量2.8噸,最大飛行速度1.4馬赫,最大航程2400公里,最大作戰半徑1060公里,實用升限15790米,起飛滑跑距610米,降落滑跑距762米。
武器方面則包括兩門20毫米轉膛機炮、翼尖可掛載兩枚AIM-9空空飛彈,機身和翼下則共有五個掛點,可掛載AIM-9空空飛彈、MK-82通用炸彈、MK-83通用炸彈、MK-84通用炸彈、M-117炸彈、LAU-68A/A和LAU-68B/A火箭發射器、航炮吊艙以及副油箱等。
機載航空電子設備相對比較簡單,F-5A戰鬥機包括一個普通光學瞄準儀、塔康導航系統、超高頻電台、羅盤和敵我識別器,沒有火控雷達和電子計算機。而作為升級型F-5E戰鬥機則更為優秀,增加了一台AN/APQ-153火控雷達、並且配備了電子對抗設備包括雷達告警器、箔條/紅外干擾分配器和外掛的保形干擾系統。CCS系統安置在機身或者機翼下,可以接收雷達告警信號並產生雷達欺騙信號和噪聲干擾信號。
綜合評價
如果單純從性能來看,F-5戰鬥機相較於同時代的美國戰鬥機,其性能是真的中規中矩,談不上優秀也談不上落後。整體設計突出的就是結構簡單、便於生產和維護。理論上,哪怕是一個工業能力較差的非洲國家,在具備初步的培訓後也可以很好地運用這種戰鬥機,並且儘可能保證其有良好的出勤率。
F-5戰鬥機的可用率一向保持在60%至80%,而F-4戰鬥機和F-14戰鬥機則保持在50%至60%。故障間隔時間也更低,F-5戰鬥機是平均3至4個小時,F-4戰鬥機則是0.7至1.2小時,F-14戰鬥機就只有0.64至0.83小時,可靠性高下立判。
而在作戰性能上來考慮的話,F-5戰鬥機的表現也很中規中矩。它的假想敵是廣泛配備蘇聯盟國中的米格-21戰鬥機,F-5戰鬥機因為速度較慢,因此在高亞音速區域的空戰里更為優秀,能用更低的推重比做到更好的起降、巡航、爬升、盤旋,陷入纏鬥時基本可以穩穩擊敗米格21。不過,米格21的推重比要更大,所以在水平加速上優於F-5,因此米格-21對抗F-5的辦法重要就成了高空高速的掠襲截擊。
如果從兩者的綜合能力來考慮,兩者在空戰能力上差不多是不分伯仲,基本是處於一個水平線的對手。但請注意,F-5戰鬥機的進氣道是在兩側,不需要和米格-21一樣擠占機頭的空間,因此F-5戰鬥機在機頭位置尚有較大空間安裝雷達和火控設備,這讓F-5戰鬥機在後續的升級中獲取了更大的優勢,反觀米格-21則在升級時費盡周折也效果不大。藉助美國方面不斷提升的電子設備優勢,F-5戰鬥機的性能在日後逐步超過了米格-21戰鬥機。
總體來說,F-5系列戰鬥機是一款非常成功的戰機,儘管它較低的速度使其在那個重視對空攔截的年代不受歡迎,但它本身就不是一款空優戰鬥機,而是一款著重於出口的廉價戰鬥機,若考慮到冷戰時期可能爆發的第三次世界大戰,那麼F-5系列戰鬥機的主要工作就是在美國空軍奪取了制空權後,F-5戰鬥機著眼於支援任務和有限的低烈度空戰也沒有什麼問題。若再考慮其結構簡單、價格低廉的特點,那麼F-5系列戰鬥機作為冷戰時期最成功的軍援產物的地位是無可動搖,是當時西方陣營名副其實的「自由戰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