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春大豆膜下滴灌高產栽培技術
大豆是我國重要的糧食和油料作物。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油料、飼料蛋白和豆製品的需求量逐漸增大,對大豆的需求也急劇增加。雖然我國大豆總產在不斷增加,但遠不能滿足國內市場的需求,對外大豆依存度保持在85%左右。新疆作為我國大豆產業發展的新區,其充足的光熱資源和膜下滴灌、水肥一體化技術的廣泛應用,為大豆高產高效提供了較好的環境。自1999年創造了全國高產記錄以來,新疆多次創建大豆高產紀錄。本文以「新疆春大豆膜下滴灌超高產栽培技術模式」為基礎,從品種選擇、田間水肥運籌、化學調控以及病害防治等方面進行介紹,以期為新疆春大豆高產創建及規範化種植提供參考,為提升新疆大豆種植水平,提高整體大豆產量提供技術支撐。
1 播前準備
1.1 土地選擇
大豆不耐鹽鹼,應選擇pH值不超過8.3,含鹽量不超過0.1%,灌排通暢、中上等肥力的地塊;前茬作物收穫後及時進行深耕翻地,耕深25~30cm,初春能進地後平整成待播狀態。播前噴除草劑,土壤封閉後用聯合整地機對角作業,深度為4~6cm。結合整地把殘留地膜及作物殘杆清除乾淨。整地質量達到「墒、齊、平、松、碎、凈」六字標準。
1.2 苗前封閉除草劑
播種鎮壓後及時進行除草劑田間土壤封閉處理,一般選擇針對單子葉(禾本科)和雙子葉(闊葉)的兩種除草劑復配進行田間噴霧。土壤濕度和環境溫度對封閉除草效果影響較大,土壤墒情不好可適當增加藥液稀釋倍數,如遇持續低溫天氣可適當增加用藥量,噴藥時應選擇早晚無風或微風的天氣。大豆田防治單子葉(禾本科)雜草效果較好的苗前封閉除草劑主要有(精)異丙甲草胺、乙草胺、二甲戊靈、碸吡草唑等,防治雙子葉(闊葉)雜草效果較好的苗前封閉除草劑主要有氯嘧磺隆、丙炔氟草胺、唑嘧磺草胺(闊草清)。藥劑嚴格按照說明書要求使用。
1.3 種子準備
選用粒大、飽滿、純凈、無霉變、無病蟲害和發芽勢、發芽率95%以上的種子,使用62.5g∕L 精甲霜靈·咯菌腈懸浮種衣劑200mL+30%噻蟲嗪懸浮劑種衣劑拌種。
1.4 品種選擇
通過多年國家大豆區試中熟組試驗結果及大豆高產創建生產經驗,北疆烏伊沿線推薦選用中熟或中晚熟品種為主,生育期121~135d,≥10℃積溫2800~3200℃以上,結莢性好,抗逆性強,抗倒伏,耐密植,落葉性好,底莢位置宜機收的大豆品種,如吉育86、合農71、中黃35、新大豆8號、新振豆1號等。
1.5 播種及種植模式
採用覆膜滴灌寬窄行種植方式,一機兩膜,膜寬205cm,播幅寬460cm,一膜播3個雙行,膜內窄行距20cm,寬行55cm,三條滴灌帶鋪設在窄行20cm之間。採用精量點播,單粒下種,粒距7.5~9.5cm,平均行距38.3cm,理論密度1.8萬~2.3萬株∕畝。中熟品種密度控制在2.3萬株∕畝以上,中晚熟品種密度在1.8萬~2.0萬株∕畝。
1.6 適期播種
南疆地區應根據當地溫度情況,當5cm耕層連續5天通過10℃時開始覆膜播種。北疆烏伊沿線適宜播種期為4月10日至4月25日。
2 田間管理
2.1 苗期適時定苗
在2片真葉展開至第1片複葉完全展開前,按密度要求留苗。全生育期中耕除草2~3次。
2.2 合理灌水
根據大豆生育期需水規律,苗期和成熟期需水量較少,花、莢和鼓粒期需水量較大。按不同生育時期灌水量為:4月中旬滴出苗水1次,播種完成後及時早滴水,灌水量為25~30 m3∕畝;6月開花期滴水2~3次,每次灌水量為30~35方∕畝;7月開花結莢期滴水4次,每次灌水量為40~50方∕畝;8月結莢鼓粒期滴水4次,每次灌水量為40~45方∕畝;9月鼓粒及成熟期,滴水1~2次,每次灌水量為20~30方∕畝,全生育期共灌水11~12次。
2.3 科學追肥
追肥:總供肥量為83~106公斤∕畝,其中肥料指標:尿素(約含N46%)35~45 公斤∕畝,磷酸一銨(N11%,P2O544%)公斤∕畝,硫酸鉀(K2O 50%)18~23公斤∕畝,N∶P2O5∶K2O=1∶0.67∶0.46。
具體追肥措施為:大豆追肥均隨水施入,總體遵循始花期到結莢期分5次施入,其中氮肥施入量占總量的49%左右,磷肥施入量占總施肥量的61%,鉀肥施入量占總施肥量的65%左右;從始粒期至完熟期分7次隨水施入,氮肥施入量占總量的51%;磷肥施入量占總施肥量的39%,鉀肥施入量占總施肥量的35%。
2.4 葉面噴肥
於花莢、結莢鼓粒期,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尿素、鉬酸銨、硫酸亞鐵、多元微肥等,增加葉片營養,促進營養生長,起到保花、保莢、增粒重的作用。生育期內共噴施葉面肥3~5次,總計尿素400克∕畝、磷酸二氫鉀600克∕畝、多元微肥200克∕畝。
2.5 化學調控
根據植株品種特性及長勢進行噴施。一般前期分多次噴施縮節胺5~20克∕畝,結莢期之前霧化噴施多效唑用量為10~20克∕畝。每次化控要在灌水前3天噴施,化控應根據品種特性及長勢進行化控,不可過多,以免影響花莢形成。
2.6 苗後除草
大豆苗後田間噴施莖葉除草劑要嚴格把握在單子葉植株3~4葉,雙子葉植株在2~3厘米高之前,噴藥應選擇中午溫度較高、無風或微風的天氣,噴藥後8小時以內如遇降雨則需重噴。苗後莖葉噴霧處理防除雜草的優點是可根據田間實際雜草發生情況選擇除草劑種類,大豆田防治單子葉(禾本科)雜草效果較好的藥劑主要有高效蓋草能、烯草酮、精喹禾靈等,防治雙子葉(闊葉)雜草效果較好的苗後莖葉除草劑主要有氟磺胺草醚(虎威)、苯達松、唑嘧磺草胺(闊草清)等,用藥量參照說明書。
3 病蟲害防治
新疆大豆病蟲害較少,主要有以下病蟲害:(1)薊馬:用3%啶蟲脒、40%樂果乳油等兌水稀釋噴霧防治;(2)棉鈴蟲:用2.5%敵殺死乳油3000倍稀釋液噴霧防治,其次可選用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茚蟲威、氯蟲苯甲醯胺等農藥交替使用;(3)紅蜘蛛:用73%克蟎特1500倍稀釋液噴霧防治,其次可選用24%螺蟎酯、5%阿維菌素乳油、阿維乙蟎唑等;(4)根腐病及疫霉根腐病:採用6.25%精甲霜靈·咯菌腈懸浮種衣劑拌種,在配置殺菌劑、殺蟲劑時,可加入適量的尿素、磷酸二氫鉀及其它多元微肥做為葉面肥,一同噴施。
4 收穫
機械收穫應在葉片基本落凈、豆莢全乾、豆粒滿圓時進行收穫。
機械收穫時儘量將割茬降低到10厘米以下,滾筒轉速不超過300轉∕分鐘,根據豆粒大小調節脫粒間隙到適宜的大小,水分在13%以內就可收穫。
大豆高產栽培技術是一個系統工程,要求種植者具有較高的農業科技文化素質,能因時、因地、因苗、因天氣變化而採取精準化的管理措施,做到良種與良法相配套,農機農藝相結合。
作者:曾凱、戰勇、張恆斌(新疆農墾科學院作物研究所),圖文編輯:天山植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