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養兒防老真相!武大教授調研的驚人發現!

2023-10-10     資深人士說文史

原標題:揭秘養兒防老真相!武大教授調研的驚人發現!

「聽說了嗎?老王大姨死了!」「前兩天不是還說好轉了,怎麼突然就死了?」這是湖北某村口的一場對話,短短兩句話揭露了這個地區殘忍的事實。根據2000年的數據顯示,農村老年人口自殺比例,占全國自殺總人口的80%,而在湖北京山一帶的農村,這個數字更是高得驚人。

武漢社會學研究所副所長劉燕舞教授,帶領團隊走訪了京山的6個村莊,進行了實質性調研,這場調研揭開了農村老年人生活的真相,也為今後「適老型社會建設」提供了思路。

01.「不得不死」的老人

當劉教授帶領團隊走進村莊時,有一位姓柴的老人告訴他,自己早就已經買好了農藥,等到徹底干不動活的那一天,就準備死了。據柴老說,像他這樣的老人在村子裡有很多,自己主動去死倒是比被兒女嫌棄「好」得多。

故事開頭的王老太也是調研對象之一,當時她已經72歲了,身體一直都很不好,有個兒子在縣城裡打工,她獨自一人在老家生活。這次王老太突發疾病,鄰居看她不太好了給她兒子打了電話,讓他們回來準備後事。

兒子急忙帶著媳婦兒一塊兒趕回了村裡,卻發現躺在床上的母親並沒有咽氣,只是癱瘓了,對此兒子兒媳不僅沒有高興,反而犯起愁來。兒子對他說,「假都請了,你不死我還怎麼出去賺錢?」兒媳也在旁邊附和道「這麼大歲數了,活著也是拖累別人,早點死,早點解脫!」

聽著這些冷漠的話語,王老太默默流下了淚水,這並不是因為兒子兒媳的絕情,而是愧疚,她從心裡覺得自己拖累了兒子,覺得自己犯了天大的罪過。

沒過兩天,兒子給她買了瓶農藥放到了床頭,王老太毫不猶豫的喝下了親兒子遞來的這瓶農藥,就這樣草率的結束了自己的一生。

像王老太這樣的自我了結,在當地並不是個例,很多癱瘓在床的老人都是這樣的,沒有人會問他們的床頭為什麼會有農藥?大家都心知肚明。

02.「不敢不死」的老人

在當地一個小縣城裡,短短30年間,就有128起老人自殺案例,不少老人覺得自殺才是他們的歸宿,從來不敢奢望讓子女照顧壽終正寢,這和錢並沒有絕對的關係。

王大爺是個「有錢」的老人,他年輕的時候就能幹,兒子也有出息,在鎮上開了一間理髮店,門臉不大,但是客人不少,雖然辛苦,但支撐起一家老小的開銷綽綽有餘。這麼多年算上自己之前的存款,再加上過年過節兒子給的錢,他手裡還有2萬多塊錢。

在農村吃的是自己種的菜,每年的糧食賣一賣也能有些收入,根本就花不了什麼錢,所以王大爺的2萬塊錢足夠他安度晚年了,他身體也還不錯,根本沒有自殺的必要,但王大爺也沒逃脫村裡其他老人的命運。

當時,兒媳婦兒從外面搞了幾條鱔魚回家,王大爺也想嘗嘗鮮,便去找兒媳婦想要一條。他剛開口就被兒媳婦一頓辱罵,說他好吃懶做,每天什麼都不肯干,還不如家裡的狗有用,要他快點兒去死。

王大爺低著頭像是做了什麼錯事,當天晚上就拿著農藥跑到了村後的樹林裡,了結了自己的人生。這個絕對不是一場意外,他特地跑出家裡,就是怕給兒子落下話柄,在此之前王大爺就寫好了遺囑,把自己的2萬存款分給了老婆兒子,還留了一份給自己辦喪事。對於父親的安排,王大爺的兒子理所應當的接受了,並且對父親的死他也沒有絲毫憤怒。

像王大爺這樣的農村老人,還有很多,他們年輕的時候踏實肯干,辛辛苦苦為兒子娶媳婦蓋房子,可一旦完成這項人生任務,就會像垃圾一樣被子女拋棄,人老了不值錢,成了他們的口頭禪,安享晚年對於這些農村老人來說簡直是奢望。

03.啟示

這些老人的死是無可奈何的,需要整個社會的幫助,2010年湖北京山醫院成立了養老醫院,採用醫養結合的模式,讓老人們不出院區就可以看病,園區內還有全天看護,定期也會有醫生上門檢查治療。2018年,京山的很多村子都成立了農村養老院、免費食堂在社會各界的幫助下,老人們終於迎來了幸福的晚年。

如今,我國的老齡化程度越來越嚴重,社會支持國家幫扶的同時,家庭的責任也是必不可少的,最能撫慰老人心靈的還是親情。「百善孝為先」,老年人辛苦操勞了一輩子,老了不該被當作累贅一般置之不管,我們每個人都會老去,共同努力構建的不只是當代人的今天,更是我們的明天。

參考資料
1.劉燕舞 著 《華中村治研究(2017年第2期):農民自殺問題研究 》
2.劉燕舞 著 《農村老年人生活狀況的社會學研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ec54313e6bb3f12595a0890ccd3f284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