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雙雄」的苦日子,換來國產存儲的好日子?

2023-08-17     鋅刻度

原標題:「韓國雙雄」的苦日子,換來國產存儲的好日子?

撰文/ 陳鄧新

編輯/ 高 智

存儲賽道,依然烏雲密布。

日前,SK海力士發布2023年第二季度財報,該季度的營業收入為7.31萬億韓元,同比下降47%;營業利潤為-2.88萬億韓元,同比由盈轉虧。

這意味著,SK海力士連續三個季度虧損。

SK海力士的日子,為什麼這麼苦?「舊勢力」頹廢之下,國產存儲的春天來了?AI革命,能否推動存儲行業重返上行周期?

主陣地失守,凈利潤為負

SK海力士,經營承壓。

成立於1983年的SK海力士,是全球知名的半導體廠商,主營業務為存儲晶片,多年以來與三星電子聯手稱霸存儲賽道。

然而,市場有了微妙的變化。

據CFM的數據顯示,2023年第一季度存儲晶片依然處於供過於求的市況,其中NAND (快閃記憶體)市場,三星電子、鎧俠與SK海力士位列全球前三;而DRAM(內存)市場由三星電子、美光科技與SK海力士位列前三,市場占有率分別為42.7%、28.5%與24.3%。

這是九年以來,SK海力士首次失去「內存老二」的位置。

事實上,對此格局,其早有心理預期。

2022年年底,SK海力士考慮到內存需求疲弱,遂即大幅縮減資本開支,並減產以應對市場需求,從而成為行業TOP 5中營收增速跌幅最大的一家。

不過,上述措施,沒有扭轉頹勢。

2023年第二季度,SK海力士的營業收入環比增長44%,但凈利潤卻環比下跌了-16%,陷入「增收不增利」的尷尬局面。

此前已連續兩個季度虧損

SK海力士財務長金祐賢表示:「存儲晶片市場仍處於嚴峻狀態,但似乎已在築底,市場形勢料將從2023年下半年開始好轉。」

其實,三星電子的日子也一樣不好過。

據三星電子的最新財報顯示, 2023 年第二季度的營業收入為60.01萬億韓元,同比下降 22%;營業利潤為0.67萬億韓元,同比下降 95%。

具體到存儲晶片,營業收入為14.73萬億韓元,去年同期為28.5萬億韓元;營業利潤為-4.36萬億韓元,去年同期為9.98萬億韓元。

之所以如此,與對華出口驟降有莫大的關係。

多年以來,中國的存儲晶片嚴重依賴進口,韓國為第一大進口來源國:據中國海關總署的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存儲晶片進口總額1010.67億美元,從韓國進口額為482.86億美元,占比高達47.8%。

到了2023年上半年,從韓國進口額為158.36億美元,同比下降38.9%。

實際上,中國市場是SK海力士的主陣地,營收比重接近50%,如若失去該市場,那麼SK海力士勢必遭受巨大打擊。

國產存儲,爭當「新勢力」

對華出口驟降的原因錯綜複雜,但國產存儲起勢是其中一個不可忽視的緣由。

國產存儲,以前一直在夾縫中求生存。

這其中的代表為兆易創新,主攻的是NOR市場,應用場景主要為物聯網,打拚多年躋身細分賽道的頭部玩家。

兆易創新

據「半導體行業觀察」報道,從存儲晶片類別看,DRAM的市場份額約為53%,NAND 的市場份額約為45%,二者合計高達98%,是三星電子與SK海力士展開競爭的「基本盤」。

不難看出,NOR的天花板肉眼可見,國產存儲要「改命」仍需要切入主賽道。

2016年,上述願景終於落地了。

那一年,長鑫存儲與長江存儲雙雙成立,標誌著國產主流存儲晶片邁出「從0到1」的步伐,拉開了國產替代的序幕。

一方面,長鑫存儲主攻DRAM市場。

長鑫存儲的背後大佬雲集,既有兆易創新這樣的行業「老兵」,也有騰訊、阿里巴巴等網際網路巨頭,更有地方的鼎力支持。

更為重要的是,繼承了奇夢達的遺產。

奇夢達破產十年之際,長鑫存儲獲得其約2.8TB、一千多萬份有關DRAM的技術文件,在此基礎之上不斷取得突破。

2022年,已完成了17nm DDR5內存的試產。

電子工程專輯副主分析師劉於葦表示:「剩下的劇情我們也猜到了,長鑫通過授權獲得了奇夢達的Buried Word Line相關技術,藉助從全球招攬的人才和先進位造裝備,把奇夢達的46nm平穩推進到了10nm。」

另外一方面,長江存儲主攻NAND市場。

相比長鑫存儲,長江存儲的步伐更快,成就也更為矚目。

長江存儲沒有按部就班地追趕,藉助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的成果,自研了全新的Xtacking架構,上演了一出彎道超車的好戲。

據TechInsights的研究表明,2022年11月,長江存儲的232層NAND晶片已應用於固態硬碟,成為全球首個量產200層以上3D垂直存儲晶片的公司。

如此一來,長江存儲相當能打。

對此,「差評」感嘆:「當三星摳摳索索地慢慢把 2T 的固態從 2500元 降到 1500 元出頭的時候,長江存儲大規模出貨,以致態、梵想為代表的一批使用長存顆粒的國產廠商把價格給直接帶入冰點。2023年『618』期間的2T固態硬碟,甚至被殺到了不到500元。」

據公開數據顯示,2022年NAND晶片價格雪崩,跌幅高達41%,到了2023年第一季度,市場規模又環比減少了24%。

換而言之,長江存儲成為牌桌上不可忽視的重要玩家。

儘管,長鑫存儲與長江存儲的市場占有率不高,但向老牌玩家發起挑戰的勢頭肉眼可見,「韓國雙雄」的制霸,遲早成為歷史的回憶。

AI當道,高端存儲起勢

中國市場之外,消費電子市場不振是另外一個重要的原因,短時間難以看到市場反轉,但變量也已浮現。

「ChatGPT們」如雨後春筍般冒出,勢必帶動算力規模爆炸式增長,也對數據傳輸速度提出更高的要求。

旭源資本創始人彭數學表示:「在傳統處理器設計中,主要關注提升計算速度,而存儲方面更注重容量提升和成本優化,這導致了『存』和『算」』間性能失配的問題,即馮諾依曼架構中的『存儲牆』和『功耗牆』。」
而美光科技總裁兼CEO梅赫羅特拉表示:「當你展望未來時,它(生成式AI)就等於人工智慧,而人工智慧等於內存。」

AI帶動HBM晶片暢銷

於是乎,HBM(高帶寬內)存進入英偉達、AMD等的視野,成為AI晶片的必備組件。

譬如,英偉達的H100晶片與AMD MI300X晶片,雙雙使用SK海力士的HBM3內存,數據速率高達5.6GT/s。

據TrendForce的數據顯示,2022年SK海力士在全球HBM市場的份額為50%的,三星電子的份額為40%,美光科技的份額為10%;其中,唯一實現HBM3量產的唯有SK海力士。

這麼來看,SK海力士的實力不容小覷。

據SemiAnalysis的數據顯示,HB的價格約是DRAM的5倍,利潤更為豐厚,預計HBM占全球內存的比例將從目前的不到5%,增長至2026年的20%以上。

簡而言之,雖然手機、電腦的需求疲軟,但伺服器的需求強勁,存儲晶片仍有盼頭。

總而言之,SK海力士面臨中國市場縮量與手機、電腦消費疲軟的雙重壓力,應對之策是加碼高附加值的HBM,以求度過低谷期。

其盤算能否如願,仍有待觀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ec40cdf6ba99771b5e6a5e0f0a55e57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