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以前被媽媽忽視的小孩,長大後往往自卑又軟弱,很難與人親近

2022-09-08     母嬰參考

原標題:3歲以前被媽媽忽視的小孩,長大後往往自卑又軟弱,很難與人親近

3歲以前被媽媽忽視的小孩,長大後往往自卑又軟弱,很難與人親近

前幾天在母嬰書上看到一個觀點,感覺頗為有趣,想要馬上分享給大家。

書里提到: 「嬰幼兒三歲以前,儘量不要與母親分離,你們之間能否建立起親密的依戀關係,決定了幼兒性格的底色。」

如果在此之前,孩子經常與媽媽分開,或者被媽媽忽視,長大後的性格多少都存在點缺陷。

這是為何呢?下面來給大家展開說說~

本文配圖均源於網絡,圖文均無關

小孩三歲前,離不開母親

在沒有孩子之前,我總覺得大家說「小孩離不開母親」這句話是過分渲染母親的作用,為的就是道德綁架女性回歸到家庭中帶娃。

可真正有了娃以後,方知此話暗藏深意。

正如武志紅老師所說:「母嬰關係往往是一個人的命運雛形,這個很難改變。」

正如武志紅老師所說:「母嬰關係往往是一個人的命運雛形,這個很難改變。」

尤其是孩子幼年時期,他與母親的關係如何,將決定其未來的人生走向。很多長大後行為不端或者是心理有障礙(缺陷)的小孩, 幼年時的母子關係多半存在問題。

以我的親身經歷來談,當初養育大寶時,一心想要闖出事業,孩子才六個月大,我便狠心斷奶,把她丟給公婆帶。

小孩每天在家哭得撕心裂肺,我雖然心疼,但卻總覺得這是她必經的過程,等到長大一點就好了,這個地球沒有誰離不開誰。

果不其然,經過大半年的磨合,大寶似乎已經適應了我的「離開」,每天在家不哭不鬧。我當時還竊喜自己的選擇是正確的。

結果後面發現了問題,孩子似乎總是缺乏安全感,他每天睡覺手裡都得握著小時候的口水巾,一拿開就會立馬醒過來。而且每晚要開著燈睡覺,怕黑、怕高又怕水。

起初我還不懂為何他會成如此這般模樣,直到後面看過很多兒童心理學的書,跟不少專家打過交道,才發現 他的恐懼,可能就是源自我當初的「離開」。

「共生關係」+「依戀關係」,是孩子安全感的源泉

著名的精神分析心理學家瑪格麗特·馬勒就提出:在孩子六個月以前,她與母親是「共生」在一起的,即小孩與媽媽就像藤蔓纏繞,共為一體,不分你我。

著名的精神分析心理學家瑪格麗特·馬勒就提出:在孩子六個月以前,她與母親是「共生」在一起的,即小孩與媽媽就像藤蔓纏繞,共為一體,不分你我。

其中,孩子是依附著母親成長,母親給他們提供無微不至的照顧和關愛,為其遮擋風雨,在孩子身體不適或者恐懼難受時,給予其及時的回應,讓孩子感受到滿滿的愛。

「共生關係」得到滿足後,孩子與母親之間便會形成親密的「依戀關係」。

心理學家們認為,嬰兒的依戀關係,通常是在 三歲以前與母親建立起來的,在這個過程中,會讓孩子感受到來自母親的愛、溫暖和喜悅,你們之間的情感羈絆,讓孩子信任這個陌生的世界,並勇敢地向外探索。

可一旦錯過了依戀關係建立的關鍵時期,孩子之後往往就難以與母親親近了,並且心理上也可能留下難以治癒的陰影。

可一旦錯過了依戀關係建立的關鍵時期,孩子之後往往就難以與母親親近了,並且心理上也可能留下難以治癒的陰影。

所以從上面這些內容中可以看出,媽媽在三歲前與孩子親近起來是很重要的,在此期間如果被忽視,可能就會影響其個性的發育。

三歲前被媽媽忽視,孩子長大後有以下心理特徵

1、最典型的表現:自卑又軟弱

心理學家發現,如果幼年時期,孩子經常被母親忽視,他們的「共生需求」沒能得到滿足,會令小孩感到焦慮、恐懼,抑或生出無力之感。

長期下去,孩子的內心便會沒有安全感,性格變得自卑又軟弱。

因為他們無法確定自己是否被愛著,以及這個世界能否值得信任。

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如果帶過娃的母親,細心一點就會發現,在孩子很小的時候,他們只要察覺到母親不在身邊,聞不到熟悉的氣味,便會開始急躁地哭起來。

在幼兒的世界中,在母親離開的那一刻,他會感覺自己被拋棄,因此心生恐懼之情,甚至對外面的世界產生懷疑。一次又一次的打擊,就會令孩子們個性敏感又自卑。

2、對未來的影響:心理防線重,難與人親近

從小與母親之間不夠親近的小孩,心底往往存在匱乏感。

以至於他們未來和別人尋求「共生關係」或者「依戀關係」時,總是會出現種種問題。

例如——

A:出現「迴避型依戀」

當他感覺到對方侵入自己的邊界,便會湧現出自我保護意識,拉響心理警報,想盡辦法躲著別人,不讓對方再靠近一步。

明明他們也渴望與人親近,嚮往友情和愛情,但是總有一堵牆橫亘在其間,難以逾越。

B:再者就是「掌控欲過強」

這就是另一種極端表現,因為從小生活在可能會失去母親的陰影中,導致孩子們內心時刻處於恐慌的狀態。

為了避免災難重演,所以他與人交往時,總是試圖在一段關係中拿到「掌控者」的角色,過分干涉對方的生活,希望對方不要離開(背叛)自己,以此來獲取安全感,結果反而把對方越推越遠。

而無論是哪一種,都會讓他們難與人親近起來,內心異常痛苦。

【總結】

心理上的發展很多都是不可逆的,我們常說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沒有辦法推倒重來,作為父母要在他們需要的時候,給足孩子足夠的陪伴。

你把孩子養好了,就相當於賺到了錢。

最後也想對已經受到傷害的小孩來說,如果原生家庭帶給你傷痛,要不自己學會改變,逐步獨立和成長,享受生命中那些孤獨的時刻。

要不就藉助專業的心理諮詢,來讓自己擺脫舊日的陰影,過程雖然有些難熬,但還在風雨之後總是伴隨著彩虹,你們的未來終究要交付到自己手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ebd06d0d4830823d0baa25b65f78950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