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第一股「跌倒」在起跑線上

2023-07-11     每經影視

原標題:早教第一股「跌倒」在起跑線上

來,關於美吉姆的壞消息鋪天蓋地。

這些壞消息出現在社交網站首頁、寸土寸金的大型購物中心,出現在美吉姆內部員工群、等待上課的孩子中間,也出現在美吉姆的加盟重鎮和二手平台上——倒閉的美吉姆門店在轉讓嶄新的教具。

這些壞消息還出現在交易所下發的問詢函里。截至2022年末,美吉姆(SH002621,股價3.91元,市值32.1億元)存放在境內的存款只有4841萬元,而上市公司僅一年內需要償還的非流動負債就達9290.88萬元。

這些壞消傳遞出一個共同的信號:缺錢,很缺錢。

短視頻平台上充斥著全國多地美吉姆經營不善的消息 圖片來源:小紅書

教育部發布的《2022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22年,全國幼兒園減少5610所,學前教育在園幼兒4627.55萬人,比上年減少177.66萬人。我國進入人口負增長時代後,新生兒的減少,最先受衝擊的就是學前教育。

早教第一股美吉姆,背靠資產規模過萬億的中植集團,一直被視作行業標杆。高峰時期,美吉姆在全國開了548家門店,擁有15萬名動輒付款上萬元的會員,為何突然缺錢至此?

履新美吉姆近一年的「85後」董事長馬紅英,也是中植集團現任的「財務大總管」。在與《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交流時,馬紅英表示:「市場經濟的事就讓市場經濟來解決,這對所有的投資人來說都是生意。生意如果做得下去的話,才會去做。如果市場給我們一些支持,我們就會堅持下去,如果各方都擠壓我們,在資金流真的不足以支撐的時候,我們也沒辦法。」

7月10日,美吉姆方面發聲明稱,「美吉姆部分地區加盟中心進行了相應的經營調整和布局優化」,目前美吉姆(中國)總部及全國400餘家授權加盟中心運營情況正常。

美吉姆部分地區加盟店關店公告 圖片來源:家長供圖

記者跟蹤採訪得知,部分城市相關政府部門已介入處理美吉姆學員未消耗的課時問題。

「媽媽,這是我上早教的美吉姆嗎?」

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7月初,趙敏帶著孩子匆匆趕到美吉姆中心,這裡已不是她熟悉的窗明几淨、充滿孩子歡聲笑語的教室。家長和員工擠滿大廳,桌椅凌亂,財務用粉筆在黑板上寫出公司窘迫的現狀。4歲的女兒仰頭問趙敏:「媽媽,這是我上課的美吉姆嗎?」

在一座西南中心城市,美吉姆6家門店(原9家)全面宕機。「沒想到,是以這種方式來結束與美吉姆的緣分。」家長們你一言我一語,「昨天過去就剩幾張墊子了,孩子也玩得開心得不得了,他不知道,這或許是最後一次去美吉姆。」「孩子抱了一下他最喜歡的老師,其實真的蠻心酸,小孩子那麼善良,知道誰對他好。」

孩子和家長對美吉姆充滿感情 圖片來源:微信群截圖

實地走訪美吉姆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杜蔚 攝

大數據向趙敏等家長精準推送了今年全國多地美吉姆「相繼爆雷」的消息。4月,蘇州美吉姆盛澤中心「校區已負債纍纍」;5月,上海華涇龍湖美吉姆店因經營違約關閉;6月,珠海美吉姆華發中心店「關門停業」;7月,廣州琶洲中心美吉姆稱「未能與物業達成經營共識,中心無法繼續經營」……

遠在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的經營者正在出售美吉姆早教全套教具 圖片來源:二手平台商家與記者的聊天記錄

美吉姆的「閉店潮」,在2022年就發生了。截至2022年底,美吉姆簽約的加盟商共466家,與2021年的548家相比,凈減少82家。

遙想在正常經營的那些日子,美吉姆在家長圈有口皆碑。

2016年,趙敏在懷老大時,就被朋友安利了美吉姆。「在商場裡挑好的早教品牌,選來選去,美吉姆不管是師資水平、硬體環境還是公司背景,都要優於其他機構。我在大著肚子時,就報了烏魯木齊市的美吉姆。」

2018年,趙敏舉家搬遷,孩子的「課包」也順利從外地轉到新城市,從此她更加信賴美吉姆這個品牌。

「尤其是上課的體驗感很好,孩子特別喜歡。」老二、老三出生後,趙敏也毫不猶豫地為他們購買了美吉姆的課程。將「早教」作為孩子的第一筆教育投入,是眾多新手爸媽的選擇。

圖片來源:美吉姆官網截圖

在「美吉姆」的品牌介紹中,它於1983年誕生於美國。2009年,畢業於清華大學、曾就職於IBM等多家世界500強公司的劉俊君將「美吉姆」引入中國,在北京開出首店。彼時的中國市場,在「0~3歲兒童早期教育」方面缺乏有故事和有影響力的品牌。美吉姆只用了短短4年時間(到2012年),學員數量就衝破10萬大關,成為我國早教市場的龍頭企業。

為了繼續擴張並擁有更大的門店經營權,劉俊君在2014年一舉買斷了美吉姆亞太區域的永久運營權。洋品牌傍身、龐大的學員數量、強勁的盈利能力,曾讓美吉姆風光無限。2018年,資本大鱷「中植系」將它納入麾下,美吉姆順利上市。

圖片來源:美吉姆品牌介紹

「消失的」數千萬學費

過去越光鮮,現在越失落。趙敏萬般不解,昔日早教行業的明星品牌、資本市場的寵兒,為何會淪落到被員工討薪,無法經營的境地?這些年,大家交的上千萬學費究竟去哪裡了?

從趙敏3個孩子上早教的美吉姆中心來講,該品牌在這座城市的發展最早可以追溯到2011年。2017年,該中心由當地地產老闆楊曉喻、楊柳夫妻入局經營。「當時土拍不好做,他們(楊曉喻夫妻)從朋友那裡了解到早教市場很好,就接手經營,總共接了4家美吉姆中心。」對美吉姆發展脈絡十分熟悉、擔任中心高管的朱曉(化名)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楊曉喻同時期還經營了多個教育品牌 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當時雖然只有4家門店,但是現金流特別好,有的門店年營收超千萬。」朱曉稱。據他了解,最初幾年,收到的學費主要用於新建教學中心,「年均開2~3家新店。考慮到美吉姆的定位,他們(楊曉喻夫妻)選擇入駐的都是龍湖之類的中高端商場」。

用家長為孩子教育支出的真金白銀,楊曉喻夫妻「激進」擴張門店。僅用2年多時間,就豪擲逾1500萬元,從4家店壯大到9家。記者獲取的一份資料中提及,楊曉喻夫婦開的美吉姆中心當時擁有超3萬名學員。

楊曉喻夫婦的投資,只是美吉姆與資本市場結盟後,快速擴張的一個縮影。記者調查得知,美吉姆自2016年起踏上開店擴張之路,僅在2017年和2018年就在全國開出了180多家中心。

充沛的現金流,得益於楊曉喻為當地美吉姆制定的「大課包銷售計劃」:從50節課到100多節課不等。多位家長告訴記者,根據購買課包的不同,孩子的課時費不一,算下來每節課普遍為140元~200元。

家長曬出的課包學費 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大課包深度綁定了一個家庭未來1~2年的漫長消課之路,也為公司如今的「爆雷」埋下隱患。

之後的3年(2020年到2022年),楊曉喻投資的9家中心新學員增速放緩,但數百位員工的薪酬、高端商場的物業費用依舊在。多位員工向記者反映,自2022年3月起,楊曉喻開始欠薪。「只發基本工資,績效、社保等都欠著。」在其中一家美吉姆中心教師崗乾了4年的劉佳(化名)表示。

今年1月,當地美吉姆停課,楊曉喻在隨後的一份內部信中稱:公司已經連續3年支出大於收入,2022年,公司全年收入不足正常年份的40%。公司正在尋找有實力的投資人並尋求美吉姆總部的幫助。

記者調查發現,「美吉姆」並非楊曉喻夫婦在少兒培訓領域的唯一投資,他們在同時期還布局了少年空手道、藝術教育、幼托等多賽道公司,但目前均已關閉,且深陷合同糾紛。

記者調查了解到,原老闆楊曉喻在將美吉姆中心轉手之前,欠6000餘名學員34萬節待消課,摺合學時費5000多萬元。

一區域市場「團滅」,「總部難辭其咎」

今年3月2日,楊曉喻夫婦找到了新投資人孔瀟,並和她簽訂了「資產債務重組合同」。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取的合同顯示,前老闆楊曉喻、楊柳夫婦留給孔瀟的實際「資產債務」為:拖欠的員工薪資、拖欠的商場租金、拖欠的門店裝修費,以及學員的待消課程。

「對應的債務近1000萬。」曾是楊曉喻、楊柳夫婦得力幹將的朱曉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孔瀟是由美吉姆總部引介的,雙方在去年11月開始洽談。據朱曉回憶,整個交易過程竟然沒有驗資。

「這筆交易是以零對價的形式,孔瀟不用交轉讓費,只需承擔負債部分。當時我們沒對孔瀟的資金做背景調查,包括驗資都沒做。」朱曉說,既然總部對孔瀟開放了南充的加盟,背調的義務就應該由總部履行。

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總部對加盟商有嚴格的遴選標準,要求出具徵信報告以及出具資產證明,(對新引入的)這個投資人(即孔瀟)也一樣,希望她配合提交資產清單和徵信材料。」美吉姆董事長馬紅英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但悖論在於,一方面是岌岌可危的區域市場,一方面是唯一的一個能接這個市場的投資人,你覺得總部有什麼更好的辦法?」

「2月底,是孔瀟第一次來中心,她當時說正常運營三天後,就會給我們發(之前老闆)20%的欠薪,但從3月一直到現在也沒發這筆錢。」一位員工回憶道,孔瀟接手後,馬紅英還曾到現場給大家加油鼓勁。「上演了一幕感動落淚的戲碼,讓員工以為孔瀟真的那麼有財力!」

「我們公司帳戶現在就20塊錢。拖欠我們員工的社保、工資加在一起有500多萬元。」一位美吉姆加盟店的財務人員告訴記者。

經營異常的美吉姆被商場發布告知函 圖片來源:相關商場

想起拿工資的艱難場景,從事教師崗的陳慧(化名)對著記者苦笑:「有一次,孔瀟說『我卡里只有2萬多塊錢了,你們中心搖骰子選3個人先拿工資吧,其他的人再等等』。」

正是在此背景之下,100多位在職員工不再信任孔瀟,遂給趙敏所在的家長群發了「停課」消息。

「帳上收到了400多萬,就支出了這麼多。」上述財務人員說,如此巧合的「收支平衡」引發所有員工的疑慮。「她用的都是賣課和投資人的錢,那她自己呢?為什麼不拿錢?」

對此,孔瀟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稱,自己是臨危受命,也是真的拿來了錢,但窟窿超過她的預期。「我也想盡我所能,全心全力保這座城市的美吉姆,但實在是費用太高了。幾家中心每個月大概要虧掉100多萬,我硬虧了4個月。」

而在談及為何不聯繫前老闆楊曉喻夫婦一同來解決中心的問題時,孔瀟表示:「3月初簽完了合同沒幾天,就找不著人了。」

7月,西南中心城市區域市場的「團滅」劇烈震盪著美吉姆品牌,各方失去的信心難以恢復。

馬紅英稱,西南中心城市新投資人無法經營6家中心的事情發生後,自己沒有好好休息一天。「品牌難辭其咎,這也是我深深的自責點,對不起大家。」

北京安博(成都)律師事務所律師陳籽行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美吉姆總部的「牽線」介紹行為等於變更了其特許經營許可的實際經營主體,就應當對投資人的選任盡到合理謹慎義務,如果沒有,可能需要在過錯範圍內承擔相應的責任。

直營與加盟店:從1:4狂飆到1:40

翻看美吉姆這幾年的財報,其資金狀況堪憂。2020年、2021年、2022年,美吉姆分別虧損約4.78億元、1.98億元、4.40億元,三年總計虧損逾11億元。

在美吉姆2020年~2022年應收帳款名錄里,楊柳作為前述西南中心城市美吉姆中心授權人,是美吉姆的大客戶,欠上市公司1023.89萬元。《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調查發現,正如前文所述,楊曉喻、楊柳夫婦已債務累累,美吉姆的這筆應收帳款恐成壞帳。

外憂內患,上市公司與原始團隊高管劉俊君等人因美吉姆業績對賭不達標等原因產生的糾紛,目前正在仲裁中。劉俊君原為美吉姆董事長,現為總經理,作為統籌公司日常經營的總經理還能否與上市公司齊心協力?

對此,美吉姆董秘李樂樂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回應稱,劉俊君仍在公司正常上班。「上述分歧屬於歷史遺留問題,我們會盡最大努力來維護上市公司的利益,現在雙方各說各有理。上市公司就提起仲裁,最後等法律來判決。」記者向她詢問劉俊君的聯繫方式,試圖聽到劉俊君對此的說法,截至發稿未收到回復。

2018年,美吉姆方面接受媒體公開採訪時說:「美吉姆對品牌羽毛一直很愛惜,直營店和加盟店占比一直維持在1:3到1:4之間。」記者採訪得知,現在,美吉姆直營店不到10家,加盟店多達400多家,直營加盟比例超過1:40。加盟商需向總部一次性支付幾十萬不等的品牌授權費,以及每月營業額的9%。

「上市公司」身份也一直是美吉姆加盟店獲客的「保護色」。門店會利用美吉姆上市公司的身份,強調生產經營的穩定性。但事實上,如果加盟店真的出現問題時,總部又會表示:「它們都是獨立註冊、自主經營。」

圖片來源:互動平台截圖

「如果做不下去了,您可以自尋投資人接手,總部也會協助介紹新投資人。」美吉姆加盟方面相關負責人透露,「如果這些嘗試都未果,那您只能自認投資失敗。」

怎樣才能打破這個財務緊張的循環?

「從長遠來看,歸根結底還是要靠全國各地門店經營情況的好轉,我們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才能實質性得以增強。」李樂樂向記者表示,「雖然現在遇到困難,上市公司也絕不會抱著躺平的心態,還是要想辦法把公司經營好。」

董事長馬紅英喊話:我們已苦撐三年

「其實你們不用替我可憐,你可能給不了我資金的幫助,但我希望至少能給我們(上市公司)一個輿論空間。讓大家知道我們現在沒賺錢,在往裡填錢,而不是天天說我們跑路了。」電話那頭,馬紅英語速飛快。

這位於履新美吉姆近一年的「85後」董事長,於2015年加入中植集團任財務總監,也是中植集團現任的「財務大總管」。在中植集團已故創始人解直錕掌舵時代,她是直接向解直錕彙報工作的八位核心高管之一。與《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電話交流時,馬紅英多次表達:「希望多給我們一點空間。」

家長和學員曾在美吉姆的愉快上課場景 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中植集團當年對美吉姆的收購對價是33億元,是早教領域最大的併購案。當記者詢問馬紅英,站在控股股東的角度,如何看待中植集團對美吉姆的收購,現在看是否算投資失敗時,馬紅英反問記者:「那我想問你,現在各行各業,是不是只要與服務業相關的,受疫情的影響都很大?」

「在2018年時,教育板塊比較熱,中植集團自然選到了這一塊的投資標的。我們不能以現在的估值水平來看當時的市場環境,以它當時的估值,我只能說(投資)它是有一定原因的。但是後來,教育板塊資本化不再被鼓勵,其估值也就下來了。」馬紅英說。

至於中植集團還會不會繼續支持美吉姆,馬紅英表示,控股股東不干預上市公司的獨立運營,在上市公司需要幫助時,會儘可能去幫助。「我們苦撐三年了,把所有的支持儘可能給到了。現在投資人(指加盟商)也在失血。」

隨著美吉姆頻發的關店,待消課機構也不願再承擔之前的協議 圖片來源:小紅書

對那些投資虧損的加盟商,美吉姆總部有什麼具體辦法?比如對於一些將美吉姆「拉黑」的大型商業地產集團,有何具體應對措施?對此,馬紅英回應稱:「市場經濟的事就讓市場經濟來解決,這對所有的投資人來說都是生意。生意如果做得下去的話,才會去做。如果市場給我們一些支持,我們就會堅持下去,如果各方都擠壓我們,在資金流真的不足以支撐的時候,我們也沒辦法。」

北京安博(成都)律師事務所律師陳籽行向記者指出,根據相關法規,美吉姆總部應當監督加盟商的服務質量。若美吉姆總部未盡到相關監督義務,應當在過錯範圍內承擔一定的責任。

記者|杜蔚 丁舟洋 編輯 |董興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eb5443e1223c54a2f3f4f761bdefb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