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壽宴上,蒞陽長公主首告謝主之後,朝臣,宗室出場支持重審赤焰之案的順序,咋一看很亂,再一品,每一個出場順序都暗含深意,實在忍不住來聊聊。
第一個出場的是蒙摯。
原來一直覺得第一個出場的應該是蔡荃、沈追這樣即是靖王鐵桿追隨者,又是朝廷重臣的重量級人物,或者應該是霓凰這樣的准家屬人物,怎麼也輪不到蒙摯第一個出場。
蒙摯不但是第一個出場,而且還是在蒞陽長公主僅僅公布了謝玉三條罪狀時,就出場了,細品他出場的時機才就明白。
皇帝本來對蒞陽在他壽宴上搞事情就不滿,一聽又是翻赤焰之案,而且是與他當時判定的結果南轅北轍,如果蒞陽陳述的謝玉罪狀屬實,那麼他就成了天下的笑話,史筆工書,也要記下重重的一筆,這讓自負的皇帝如何接受。
不能接受,只有阻止她,不讓她繼續下去,於是大叫」來人,把她給朕拖下去,拖下去「,皇帝叫得又急又快,連用了兩個」拖下去「,可見他想阻止蒞陽的急切心情。
門外的禁軍聽令跑步進入,兩排凜冽的禁軍進入宴會廳,氣氛直轉之下,中書令柳橙和戶部尚書沈追不由自主地站了起來,可見心中不安,蒙摯就是這時從皇上身後走了出來,走到蒞陽長公主身邊跪下,道:」臣恭請陛下,聽完長公主所言「。
皇帝看到對他忠心的蒙摯這樣,心中涼涼,大殿中瞬間安靜下來,蒞陽長公主繼續陳述謝玉的罪狀,之後除了皇帝大怒,再無禁軍影子。
蒙摯此時出場的作用就不言自明了,他作為禁軍統領,站出來支持讓蒞陽長公主陳述完畢,他手下的禁軍哪個還敢冒頭出來,真拖了蒞陽長公主。所以蒙摯的作用,就是表明態度,不讓禁軍妄動,為蒞陽長公主保駕護航,讓她陳述完畢。
可能有人說,他不出來,禁軍也不會動,因為此時禁軍首領已經倒向太子蕭景琰,等於禁軍聽蕭景琰的,哪能真動。
事實是這樣沒錯,但是老皇帝還在,朝臣們也都睜眼看著呢,還是不要那麼赤裸裸的好。
蒙摯這一跪,只是表明他自己的態度,與他人無關。因為他也出身赤焰軍,聽到赤焰之案有如此令人驚駭的隱情,站出來表明自己支持蒞陽長公主一定要陳述完畢的態度很正常,只是君臣爭議,不代表他倒向了誰,聽從了誰。
他必須第一個出場,鎮場子,讓後面的支持,附議,逼迫順利完成。當蒞陽長公主全部陳述完畢,皇帝大聲叫」御林軍,御林軍何在,御林軍「,他連叫了三聲御林軍,一片靜悄悄的,沒有一個御林軍進場,可見蒙摯的鎮場作用。
第二個出場的是霓凰郡主。
霓凰郡主是以林殊未婚妻的身份出場,她是以家屬的身份要求重審赤焰之案。
古往今來,任何案子,都要有原告,沒有原告,基本立不了案子,所以霓凰郡主充當了原告,而且她身份特殊,說是以林殊未婚妻的身份要求重審赤焰之案,但是她雲南十萬鐵騎掌權人的身份擺在那裡,誰真敢小覷了她。
這麼一個重量級的人物最先出來要求重審此案,帶了一個很好的頭,後面朝廷的人再出來支持也就順理成章了。
第三個出場的是蔡荃。
蔡荃是刑部尚書,是朝廷中重量級人物,他可是蕭景琰倚重之人。
蕭景琰想要重審赤焰之案,最先找的人就是蔡荃和沈追,沈追是一個很圓潤的人,一般不當出頭鳥,蔡荃不一樣,他耿直,敢說敢做,任何得罪人的事,他都不怕,所以他是真正意義上第一個出來的支持的朝臣。
有了重量級人物霓凰郡主這個首告,再有蔡荃這個朝堂重臣帶頭,中書令柳橙立即出來支持,然後戶部尚書沈追立馬出來附議,有了這第四、第五位重量級朝臣出來,後面呼呼啦啦出來一大群,一片」臣附議「之聲。
當然了,朝中官職最大的中書令都出來了,重量級的刑部尚書和戶部尚書也已經站出來的,已經打過招呼,或者心腹屬下們還不趕緊出來表態,晚了可沒好果子吃,所以呼呼啦啦一大片都出來支持了。
第六個出場是紀王爺。
一個封建時代的國家,宗室可是至關重要的,有了朝廷表態,下面就輪到紀王爺了。
紀王爺看似醉心於風月,但他可是一個很看得清形勢,又是一個大智若愚的人,看到朝臣們都已經表態了,也晃晃搖搖,好象站不穩傳地站出來說:」臣弟以為,眾臣所請甚是合理,請陛下恩准「。
紀王爺代表的可是宗室,他又是宗室中年紀大,輩分高,有威望的王爺,只要有他帶頭,後面的宗室沒啥懸疑的,會有一部分站起來表態支持了,這就是領軍人物的帶頭作用。
朝廷重臣,宗室基本都表完態了,穆青第七個站出來支持,他雖然年紀小,又剛剛襲爵,在朝堂沒啥影響力,但是雲南穆府穆王爺的身份擺在那裡,後面還有十萬雲南鐵騎撐腰,自然是重量級人物,自然有他的分量。
第八個出場的是言侯。
穆青之後,言侯爺冷冷地說:」臣也附議,長公主當眾首告,所言之過往脈絡分明,事實清楚,並無荒誕之處,依情依法依理,都該准其所告,立案重審,臣實在不明白,陛下為何猶豫不決?「
言侯爺僅僅幾句,瞬間如同刀子一樣扎進梁帝的心中,令他急怒之下,竟說不出話來,可見言侯的分量之重,在朝堂的影響之深,具體請參見文章《言侯多年不上朝,為什麼還有那麼大的影響力?》。
重要的人物,都是排在後面出場的,所以言侯之後,太子蕭景琰緩緩出場,四個字「兒臣附議」,瞬間擊垮了皇帝所有的堅持和防守,再多的掙扎也不過是時間問題,除了同意別無選擇。
這個出場順序,絕對是精心地策划過的,精準地一步一步擊垮皇帝的防線,達到了想要的效果。
蒙摯第一個出場,鎮場子,誰也別來搗亂,今天一定要逼迫皇帝同意重審赤焰之案。
霓凰第二個出場,以准家屬身份,作為原告,要求重審赤焰之案。
蔡荃、柳橙、沈追第三、四、五個出場,代表朝臣,起引領作用。
紀王爺第六個出場,代表宗室,同樣是引領作用。
穆青第七個出場,代表雲南穆府,那可是軍方,實力不容小覷。
言侯爺第八個場,他的影響力在朝廷無人能及,對皇帝有一種震懾作用,絕對重量級的。
這八人一個一個出場之後,大殿里已經站了一大片,僅有幾個還在觀望的朝臣在太子站出來之後,也趕緊表態支持了,最後連寧王、淮王都在畏縮片刻後,不知道小聲說了什麼,站在了支持的隊列中。
可見,這個出場順序不僅是精心策劃的,還極有可能推演過,要不然達不到全場支持的效果,連寧王、淮王都支持了,你想想還有誰,腦子進水了,會不支持。
只能說一個字「妙」,這個出場順序真是妙。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eaf908b26ec185151265f264623ce8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