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書一哥單田芳的婚姻:為了報恩,我娶了她

2023-01-11   小女子大人物

原標題:評書一哥單田芳的婚姻:為了報恩,我娶了她

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

在一個人有所成就時的錦上添花,並不能算什麼,在一個人落魄不堪時的雪中送炭,才算是真的值得感恩。對於單田芳和他的妻子王全桂來說便是如此,單田芳作為我們所熟知的評書大家,他的人生並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順遂,也是經歷了許多的風雨,受盡挫折和痛苦,才有了如今的成就。在他很多次都要堅持不下去的時候,王全桂的出現幫了他一把,給了他強大的力量。

對於兩個人的婚姻,單田芳曾說:

「妻子長我8歲,當初結婚是為了報恩。」

他這樣說,似乎給人留下了他的婚姻不幸且無趣的印象。然而事實卻是他們兩個人的婚姻非常幸福,從未發生過激烈的爭吵,在王全桂去世以後,單田芳也時刻惦記著她,沒有另娶別人。

評書一哥單田芳

單田芳出生於演藝世家,他的母親是當時非常有名的西河大鼓的藝人,父親和母親是演出時的搭檔,他們兩個人的合體表演,非常受歡迎,常常是座無虛席。

在當時的時代影響之下,他們的生活過得並不安穩。在單田芳十幾歲的時候,就不得不和父母一同過上了逃亡生活。途中意外和父親分開,他的母親帶著他和妹妹們生活得非常艱難,小小年紀的單田芳經歷了風餐露宿的生活,很快便支撐不住,想要自殺了斷。

後來,為了家人,他放棄了這個念頭,熬到了和父親團聚,一家人的生活也有了轉機。父母重新登台演出,由於名氣本身就大,事業很快便小有起色,一家人住進了寬敞的房子,生活條件逐步上升。單田芳苦盡甘來,能像正常的孩子那樣生活。

他本以為自己以後的生活都會像現在一樣幸福美好,可是沒想到這樣的日子很快便戛然而止,而破壞這一切的正是他的母親,原因是她愛上了抽大煙,這讓好不容易幸福起來的家庭一下子變得沉悶。

1951年,父親犯了包庇罪入獄,這對整個家庭來說是雪上加霜。家庭的重擔一下子都落在了母親一個人的肩上,單田芳對母親更加依賴,但是人生或許就是這樣,越想依靠什麼,就越是留不住什麼。

有一次,母親去外地演出,很久沒有回家,單田芳便出去尋找,意外得知她已經和父親離婚,拋棄了這個家庭,不願意回去,也不願意再見到他們,單田芳失魂落魄地回到家裡,既迷茫又無助,家中除了年邁的老人,最大的便是他自己了,為此,他強忍著悲傷,強迫自己成長起來,成為家中新的頂樑柱。

為了報恩的婚姻

所謂的命途多舛,在單田芳身上可謂是體現得淋漓盡致。

單田芳為了家裡的經濟來源,自己也去學藝,成了一位說書人,後來又順利考入東北工學院。事情遠沒有想像中的這麼順利,他是家裡唯一的勞動力,他底下還有好幾個妹妹要照顧,他分身乏術,根本分不出精力來學習,而且他身體不好,在進入學校學習之前,就動了三次手術,家裡的經濟條件也因此更加困難,以至於他無法繼續完成學業,只能暫停學習。

或許是老天爺都覺得他實在是經歷了太多的苦難,因此讓他認識了王全桂。王全桂在曲藝團工作,和單田芳的母親認識,她比單田芳大八歲,像個大姐姐一樣,在單田芳最困難的時候,給了他很多幫助。

她知道單田芳沒時間顧家,就常常在自己工作之餘跑到單家,幫助他照顧妹妹。在單田芳做手術身體非常虛弱的那段時間,也是王全桂在一旁守著他,照顧他。知道他沒錢繼續念書,王全桂更是拿出了自己全部的積蓄來支持他,讓他繼續完成學業。

終於,在一年多後,單田芳被王全桂打動,提出結婚共度餘生,王全桂當然同意。於是兩個人組建了家庭,結婚後的王全桂,主動承擔起另一半的重擔,幫單田芳料理好家中的一切事務,讓他安心地學藝和工作。

兩個人始終相互扶持著,度過了這並不算安穩的一生,王全桂始終支持單田芳的一切決定,並為這個家庭付出,為單田芳付出,兩個人攜手走完了這一生。

細水長流的愛

後來,單田芳在評書界有了很大的成就,他成為了評書一哥,而在談及這段婚姻時,他曾經說過:

「妻子長我8歲,當初結婚是為了報恩。」

縱觀他們的一生,或許單田芳在兩人一開始結婚時,確實是出於報恩。但是隨著兩個人相處的時間越來越長,單田芳對王全桂的情感也有了一定的改變,昔日的感激之情已經在不知不覺當中變成了更加濃厚的親情與愛,讓單田芳越來越離不開王全桂,越來越感念她的好。

最後,他終於功成名就,有了安穩的生活,就當他以為自己終於能夠讓家人享福時,王全桂卻在這個時候去世,永遠地離開了他。

單田芳非常悔恨,覺得王全桂這一生跟著自己,始終都是在吃苦,沒有過上一天好日子。王全桂去世後,他心中始終惦記著她,再也沒有另娶別人。

他們兩個人之間的感情,來自生活當中的一點一滴,沒有什麼大風大浪,始終是在細水長流當中累積,而正是這樣的細水長流,才讓兩人之間的感情越來越深厚,最終成就了一段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