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坡區:52名 「一肩挑」 幹部讓鄉村煥發新活力

2019-12-16   東坡發布

自主題教育開展以來,東坡區在整治基層組織隊伍後備不夠、人才不足、力量不精問題上,有計劃、有步驟推進村黨支部書記和村主任「一肩挑」工作,從制度層面把村「兩委」握成「一個拳頭」,充分匯聚了推進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工作的強大合力。

復興鄉膏村村黨支部書記張淋就是東坡區「一肩挑」工作中的一位典型代表。

張淋,今年37歲,大學學歷,復興鄉膏村村人,同時也是優秀返鄉農民工。

2017年1月, 張淋擔任膏村村黨支部書記以來,他抓黨建促發展,為群眾辦事,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成立了東坡區美麗膏村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帶領村民脫貧致富,獲得了群眾好評。

今年10月,因村主任郭俊輝年滿60周歲,不再擔任村主任一職, 張淋擔起了 膏村村黨支部書記、村主任「一肩挑」工作。

郭俊輝說:「我們書記有能力、有魄力,相信他能夠勝任書記和主任'一肩挑'的職務,我雖然退下來了,還是會一如既往積極支持村上的工作,做好膏村村所有事務。」

眼下正是蘿蔔收穫的季節,記者在村上的一片地里看到,十餘名村民正在地里拔蘿蔔,裝蘿蔔,背蘿蔔,忙得不亦樂乎。

復興鄉膏村村村民鄭銀花說:「以前,我們的地里種的是稻穀、油菜, 收入只有三四千塊錢,現在我們的土地承包給業主,收土地租金,給老闆打工,一年下來要多掙幾千塊錢。」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膏村村積極推進產業結構調整,改變傳統耕種模式,通過土地流轉,發展高效農業,種植水果和蔬菜,提高農民經濟收入。目前全村水果種植面積近1500畝,主要以愛媛和春見為主,果樹下種植白蘿蔔等蔬菜。

「業主把土地流轉後,老百姓不僅從業主那兒領到土地租金,還就近到業主的農場裡面務工,跟以前比收入增加了。下一步我們正在積極鼓勵老百姓,在房前屋後的空地、荒地種植水果,通過這種方式來增加老百姓收入。」復興鄉膏村村黨支部書記張淋說。

此外,張淋還紮實推進和實施民生工程,全村新建兩個文化廣場,一個老年活動中心,新修1.5公里游步道,2公里綠化帶,極大改善了村民的生產生活環境。

復興鄉膏村村黨支部書記張淋說:「從今年10月份『一肩挑』以來,兩個月的工作,感覺比以前責任更重了,壓力也比以前更大了。接下來只有通過不斷努力工作,牢記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多為老百姓做好事,做實事,來回報老百姓對我的信任。」

如今在東坡區,像張淋一樣「一肩挑」的幹部還有很多。

記者從東坡區委組織部了解到,目前,全區已回引940名優秀農民工、培養122名農民工黨員,同時發展村黨支部書記、村主任「一肩挑」幹部52名。他們將肩負黨委政府的重託和使命,為家鄉發展帶來新的變化,為鄉村振興書寫不一樣的精彩。



來 源:廖 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