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心強大的女人,一輩子有「三不管」,越不管越好命

2024-01-09     十點讀書

原標題:內心強大的女人,一輩子有「三不管」,越不管越好命

最近這些年,關於內心強大的話題,討論度越來越廣。

今天十點君想和你們聊聊,何為內心強大?怎麼做,才是真正的內心強大?

心理學家有一個解釋說:內心強大,不是這個人有多麼堅強,而是他在面對逆境時,是如何走出、應對,並因此獲得成長的能力的?

這一點,放在女人身上尤為重要。

內心強大的女人,身上都有種底氣,她們並不是所有事情都要躬身入局,而是在適當的時候學會了不聽、不言、不懼。

很多時候,學會了這「三不管」,你的生活反倒會越來越順。

年輕的時候,很多人都會陷入一種困境:總覺得自己不如別人好,總擔心別人看不上自己。

心理學上有個解釋說,這樣的行為,屬於心理匱乏感。

主要是因為自我內心補給不足,所以說話、做事,尤其會過多考慮別人的目光。

身邊的朋友麗麗就是這樣,前陣子我陪她逛街,她原本身材挺好的。

可在試衣服的時候,她明明有了自己喜歡的款式和顏色,卻還是聽從售貨員和周圍人的眼光,買了那個在別人看起來更襯她的衣服。

一起回家的時候,我問她為什麼不能遵從本心,選擇自己喜歡的呢?

她說:衣服不都是穿給別人看的嘛,大家喜歡就好了。

一時間,我竟有些語塞。

其實不光是買衣服,在平日生活里,她也很看重別人對她的看法。

工作很忙的時候,周圍同事喊她幫忙點咖啡,她從不拒絕。

一起在茶水間聊八卦的時候,偶爾穿出一兩句議論她的話,她也格外敏感。

就這樣,在旁人的議論中,她時常左右搖擺,陷入焦慮、敏感、自我懷疑中。

可實際上,人這一生,來來往往,大部分的人終將會成為過客。

你想想,那些錯過的人,在未來的日子裡,誰會記得你,你又會記得誰?

所以,真正強大的女人,都學會了不管別人眼光。

吳越曾經分享過自己的經歷。

她說有個老師對自己影響很大。

那個老師告訴她:你的世界是什麼,你的世界,其實來自於你的認知,來自於你的的看法。

立場不同,看法自然不同。

與其在別人的眼光里左右逢源,不如瀟洒一點,放輕鬆一點。

不去背負被人的課題,不讓自己感到痛苦。

當你不再活在別人眼神里,自己過得春光明媚時,走到哪裡都是鳥語花香。

這些年,網上一直有種言論,尤其是針對女性。

「女人過了30還不結婚,就沒什麼價值了。」

「25-29 歲,是女性的最佳生育年齡,不生寶寶就晚了。」

每次看到這種言論,十點君都會覺得很不舒服。

年齡的增長本就是自然趨勢,藉此來定義女性的一生,未免過於偏頗。

博主@BB大王的一句話,印象很深。

我發現這個世界是場遊戲,我的長輩很喜歡用耽誤這個詞,我留學後他們總是很可惜的說:那不耽誤好幾年。

我到底在耽誤什麼?

好像在他們眼中,30 歲沒能完成生育的任務,就會被系統喋喋不休的通知。

而一旦完成了,系統就會莫名生出其他的任務,繼續喋喋不休催你完成。

好像年齡成了一道門檻,有些事情你不做,就違規了。

可人生從來不是一條單行線,也並非到了某個年紀就一定要完成某些事情。

正如大眾所說的最佳生育年齡一樣。

可對於女性來說,25-29 歲,剛從大學畢業,經濟能力尚可,個人認知在逐步完善,做什麼不是最好的年齡?

吳昕曾在節目中講過一個故事。

說自己前兩天買了一個保健品,說明書上寫著「40 歲以下每天吃一粒,40 歲以上每天吃兩粒。」

她看著保健品,感覺自己到了連保健品都比別人費一倍的人生階段,會有一點焦慮。

但轉過頭一想,其實還好,自己身體的實際年齡就是到了這個階段。

反倒說到了這個階段後,會覺得很多事一下子就釋然了。

當然也會羨慕那些年輕、有活力的人

也會幻想說「如果我現在是二十二、三歲的話,那該多好。」

可人生就是這樣的,與其幻想,不如去享受自己這個階段該享受的。

羅曼·羅蘭寫過一段話:

很多人在20歲、30歲的時候就死了。

一過這個年齡,他們只不過變成了自己的影子,此後的餘生不過在模仿自己中度過。

很多人在20歲、30歲的時候就死了。

一過這個年齡,他們只不過變成了自己的影子,此後的餘生不過在模仿自己中度過。

日復一日,重複他們有生之年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所愛所恨。

那麼不死的是什麼呢?

是一顆不管在什麼時候,都覺得現在開始不算晚的心。

如果有遺憾,那就去爭取,有想學的東西就去學,

人生只有一次,與其擔憂年齡的增長會帶來諸多的不便,不如將這種擔憂轉化為一種力量,一種無畏、無懼的力量。

畢竟我們這一生,終將只為自己而活。

稻盛和夫說過一句話:

人生並不是一場物質的盛宴,而是一場精神的修煉。

人生並不是一場物質的盛宴,而是一場精神的修煉。

此言不虛,年歲越長越發現,人這一生,更多的時候,都是一場一個人的修行。

你無法預料周遭下一秒會發生什麼事,也無法對未來的坎坷困難了如指掌。

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保持一顆平和而又不失衡的心,去面對生活的風雨。

身邊有一個朋友,這幾年工作生活都很不順。

她是個標準的事業型女性,婚後老公接受不了她的不顧家,倆人早早分居而住了。

可就在她將大部分經歷都放在工作中,並且也取得不錯的成績後,因為整個業務線被砍掉,她不得不面臨 36 歲重新找工作的難堪境地。

回頭望去,她感覺自己一無所有。

但一無所有之時,往往也是朝哪裡走,都是朝前走的時候。

這幾年,她在經濟拮据之時送過外賣、拍過視頻、研究過宏觀經濟,也做過小本生意。

嘗試著用最小成本去試錯,生活倒也能過得去。

上次見面,她依舊眼裡有光。

問起她的現狀,她也只是笑笑說:也許有時候,在你堅持不下去的時候,困難也快要堅持不住了。

是啊,這些年,雖然遇到了很多坎兒,但她都用這種態度度過了。

仔細去看就會發現,沒有誰的人生是順風順水的,人這一生,七災八難都是常態。

內心強大的女人都知道,人生的許多大困難,只要活著,沒什麼是解決不了。

昂首挺胸向前走,等回過頭才發現,原來,輕舟已過萬重山。

楊絳曾說:

一個女人最好的狀態應該是,眼裡寫滿了故事,臉上卻不見風霜,每天畫個淡妝,不嘲笑誰,不依賴誰,悄悄努力,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樣。

一個女人最好的狀態應該是,眼裡寫滿了故事,臉上卻不見風霜,每天畫個淡妝,不嘲笑誰,不依賴誰,悄悄努力,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樣。

的確是這樣。

人這一生,無論仰望誰,或是依賴誰,都不如讓自己活成自己的靠山。

而想要做自己的靠山,最重要的,便是修煉一顆強大的內心,在意自己該在意的,無視那些會阻撓自己人生課題的議論。

餘生還長,願我們都能在歲月的磋磨中日漸強大,願這時光里的風雪,都能成為鑄造我們的刻刀。

共勉之。

作者 | 林靈芸

主播 | 絳染 ,電台主播、愛配音,神秘的愛貓人。

圖片 | 視覺中國,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點擊下方卡片 發現更多美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ea78fa78384b95598f780593d0e6242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