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大明寄予厚望的袁應泰,是如何接連丟失遼東重鎮遼陽、瀋陽的

2023-11-21     郭哥文化

原標題:被大明寄予厚望的袁應泰,是如何接連丟失遼東重鎮遼陽、瀋陽的

好吧,別管熊廷弼的心情有多失落了!

熊廷弼是走了,可是還是需要人站出來接替熊廷弼的職務,畢竟遼東這塊爛得不能夠再爛的攤子還要有人收拾,遼東出了事,還是要有人站出來背黑鍋。

這個很不幸的人很快被滿朝文武大臣和朱由校找到了。

他就是袁應泰。

袁應泰

說起袁應泰,那可有得說啦!

袁應泰,字大來,陝西鳳翔(今陝西寶雞)人。

袁應泰在萬曆二十三年(公元1595年)的科舉考試中金榜題名,考中進士,被任命為臨漳知縣。好好乾,爭取早點轉正!

群眾利益無小事!

袁應泰坦率做人,坦誠做事,很熱愛自己的工作,每天24小時不是在工作,就是在工作的路上,就這樣任勞任怨地為臨漳縣城的老百姓乾了許多好事,許多實事。

如果天下所有當官的人都像袁應泰那樣,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那么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早就由夢想變成現實了。袁應泰雖然是個讀書人,但是他在治水方面卻非常有天賦,他調集臨漳縣城的所有青壯年在漳水兩岸修築了四十多里的堤壩,以防止漳水決堤,給漳水附近的百姓帶來災難和損失,真正做到了「預防勝於治療」。袁應泰做好事的消息,一傳十,十傳百,百傳千千萬,很快袁應泰的事情就傳到了中央。

業績造就偉人!

袁應泰是個有能耐,干實事的好官,這種官,在大明簡直就是一縷沁人心脾的清風,打著燈籠都難找!

大明政府覺得袁應泰的事跡挺有教育意義的,為了樹立忠君愛國的正面典型,特意下旨表揚了袁應泰的英雄事跡,還送給他了一面錦旗。

大有可為啊,真是大有可為啊!

袁應泰得到了領導的賞識與重用,那個愉悅就甭提了,心情好,哪天都是晴天,他下定決心,一定要繼續為老百姓干實事,干好事,不辜負領導對自己的期望。有夢想誰都了不起!

袁應泰出馬,一個頂三,每天睡得比狗晚,起得比雞早,累死累活調集臨漳縣城的所有青壯年勞動力開挖管道,引沁水,修築了二十五個堰塘,用來蓄積河水,可以灌溉臨漳縣城周圍數萬頃的農田,使臨漳縣城的所有老百姓都得到了好處,都獲得了實惠。

真是人民公僕為人民啊!

老百姓都翹起大拇指稱讚他們的父母官袁應泰,誇他是一個辦實事,為老百姓謀福利的好官。

袁應泰聽了老百姓的話心裡喜滋滋的,原來,人生可以這麼有意義!

袁應泰在此時確立了以後的奮鬥目標,那就是立足自身崗位,繼續為大明百姓發光發亮發熱發燙。這樣一個人,就是踩著高蹺,扔到人堆里,也一定能鶴立雞群!

資歷有什麼用,重要的是能力,因為勤政愛民,治水有方,政績昭顯,大佬們親自給袁應泰頒發獎狀,佩戴小紅花,並提拔為工部主事。

袁應泰越發的得意,紅光滿面喜氣洋洋!

在京城裡混生活,壓力山大啊!

京城裡高官如雲,官職調動的速度像螞蟻搬家,是歷朝歷代里最頻繁的一個,明朝也不例外。

沒過多久,袁應泰就被調到兵部任武選司郎中了。

兵部武選司的人員也太不敬業了,當初的領導也不管管,還能不能幹點事業了!

袁應泰為人正直,不玩不騙,沒有套路,一上任,就淘汰打發了數百個假冒世職的地痞流氓,使這些仁兄全部丟了金飯碗,以後只能自食其力了。

你這下手也太特麼狠了!好不容易搞個編制,我們容易嗎我們?就這樣被免了。

有人歡喜有人愁!

這些被袁應泰炒了魷魚的人,都恨袁應泰恨得咬牙切齒,把袁應泰的祖宗十八代都罵了一遍;沒有被袁應泰炒魷魚的人,也都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生怕哪一天惹到了袁應泰頭上,被他炒了魷魚。袁應泰簡直是兵部武選司里官員的噩夢,他們提起這個人物來都要頭疼!

目光放遠,萬事皆悲!這可咋整?

兵部武選司里的官員都希望朱翊鈞快點把袁應泰這個掃把星打發走,好讓他們結束提心弔膽的生活,過幾天舒服清靜的好日子。

大明政府也沒有辜負大家的殷切期望,沒有過多久,就把袁應泰外放為布政司參議,任淮徐兵備道。

還有什麼比這更美好的?

兵部武選司的官員滿意了,滿意得不能再滿意了

他們都喜得什麼似的,他們終於可以翻身農奴把歌唱,他們為袁應泰舉行了隆重的送別儀式,我們的好日子又回來了。

袁大人,一首涼涼送給你,你就安心地上路吧,我們希望以後不要再看見你了,你走你的陽關道,我們過我們的獨木橋,我們井水不患河水。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世界上沒有過不去的坎,只有過不完的坎!

袁應泰運氣實在不怎麼樣,悲催的無以復加,剛剛上任,黃河就結冰了。

「福不雙致,禍不單行」,山東境內也發生了數十年難得一見的大幹旱,老百姓顆粒無收,饑荒開始蔓延,餓死的老百姓不計其數。

袁應泰欲哭無淚啊!

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

袁應泰不愧是個好官,他毫不猶豫地把自己家裡的糧食全部拿出來,開設了數十個施粥點,施捨稀粥救濟老百姓,雖然稀粥確實比較稀,但是好歹保住了老百姓的性命。可是山東地區的饑民實在太多了,袁應泰既不是貪官也不是開糧莊的,哪裡有這麼多糧食救濟饑民,世道不好,地主家也沒有餘糧了,沒有過幾天,袁應泰家的糧食也用完了,光得比臉都乾淨。

現在情況真是萬分危急,用「上天無路,下地無門」來形容一點兒也不過分。

事情還沒到不可救藥的那一步!袁應泰,不怕,你是最棒的!

袁應泰不愧是個猛人,在關鍵時候二桿子精神得到了充分體現。他告訴我們,天下的事情,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

別走程序了,太公式化,不但耽誤時間,還浪費政府資源!袁應泰泰山崩於前而面不改色,表現得很社會,居然不上報朝廷,把山東整個省的賦稅收入數百萬兩白銀,全部拿去買了糧食,分發給了饑民。當官不自由,自由不當官!居然還有這麼拉風的操作,絕對的重磅大新聞!

不要瘋狂的迷戀哥,哥還要對得起美麗的傳說!

這仇恨值拉得滿滿的,這可把戶部的官員惹毛了。

哎哎哎,過分了啊!你在我的地盤,動用我的銀子,也該給我打個招呼,徵求我的同意吧。你小子倒好,二話不說,就把數百萬兩銀子動用了。這就是你對戶部大哥應有的態度嗎?

這還得了!大煞風景!人要臉,樹要皮,這事兒不能就這麼算了!

叔可忍嬸兒不能忍!不給你點厲害,你還不知道大明朝廷中還有戶部這個部門。戶部的官員紛紛上書彈劾袁應泰。

不管怎麼說,肯為老百姓豁出性命的官員,都是好樣的,都值得尊重。

朱翊鈞也知道袁應泰這樣做是為了救濟山東地區的老百姓,是為了國家好,可是袁應泰畢竟沒有按程序辦事,無論如何,都要給戶部官員一個交代。

官僚主義害死人啊!

是是是,你們說什麼就是什麼!

朱翊鈞迫不得已,就只好聲稱袁應泰有病,暫時讓他離開工作崗位。

就這樣,袁應泰被炒魷魚了,在同事們或同情或嘲諷的目光見證下,千般不甘萬般不舍的脫掉了官服,交出了官印,停薪留職回家養花喂鳥、磨洗心境、洗脫凡塵了。

人生中的每個轉折點,都是一個新開始!

由於袁應泰實在太有才了,沒有在家裡休養幾年,又被任命為河南右參政,以按察使的身份擔任永平城的兵備道職務。

袁應泰確實是個敬職敬業的官員,兢兢業業,干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他在永平城招兵買馬,修築城堡,打造戰船,購買火藥、軍械,忙得不亦樂乎。泰昌元年(公元1620年)九月,朱常洛任命袁應泰為都察院右僉都御史,代替周永春巡視遼東。

瀋陽戰役

袁應泰最讓朱由校看中的,還是他護百姓的那股狠勁兒。

一回生,二回熟!朱由校立刻提拔袁應泰為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僉都御史,代替熊廷弼經略遼東。

就這些了,不能再多啦!

火線換將,兵家大忌!

朱由校並不知道,雖然袁應泰在治水、賑災、練兵等方面非常能幹也非常有才華,但是他也有許多缺點。

袁應泰最大的缺點就是他此前從來就沒打過仗,實戰經驗幾乎為零,派他去遼東指揮明軍抵抗努爾哈赤,他死了倒沒啥,可惜了那些兵。袁應泰一到遼東,就發現熊廷弼的確是麻木不仁、鐵石心腸。

城外這麼多的災民,也不知道放進來,給他們安排住宿,再給他們分發點糧食。雖然他們沒有經過正規的軍事訓練,不會打仗,但是讓他們噹噹拉拉隊,喊幾聲口號,鼓舞一下士氣,應該還是沒有問題的吧!張口就是仁義道德、閉口就是以德服人的袁大人就是這麼的通情達理!

袁應泰善良仁慈的一面又一次表現出來了,只見袁應泰親自跑去打開了城門,把城外的災民一個個連拉帶勸的弄進城來了,並熱情地給這些災民安排了住宿,發放了糧食。

人心險惡,袁應泰到底還是吃了沒經驗的虧!毫無疑問,這是個陷阱,最後這種行為,被證明簡直是愚蠢極了!坑爹啊!

這是個大新聞,大到爆炸的那種!

情報人員將這條消息告訴了努爾哈赤,他的內心一陣竊喜。

如果這個時候能夠攻打瀋陽,勢必會像摧枯拉朽一樣容易!

努爾哈赤越想越美,開心得笑出聲來了。

我就知道,努爾哈赤這傢伙,簡直就是為打仗而活的!

千里馬常有,這樣的戰機可不常有!戰機不到不妄動,戰機一到不猶豫!

努爾哈赤果然把持不住了!

那還等什麼,出兵!

努爾哈赤立刻召集八旗旗主開軍事動員大會,準備率領搶劫大隊再次去搶劫大明,弄點好東西,打打牙祭,改善改善生活。

天啟元年(公元1621年)三月,努爾哈赤親率八旗精銳朝瀋陽撲來。

來者不善,善者不來!

瀋陽守將賀世賢、尤世功也不是個貪生怕死、膽小如鼠的人,他倆臨危不亂,從容調集軍隊堅守城池,抵抗努爾哈赤的瘋狂進攻。守將都如此拚命,明軍軍中還有誰敢不盡全力,努爾哈赤指揮精銳的八旗軍隊朝瀋陽城攻了一次又一次,硬是沒有攻下來。

就在這時,瀋陽城內的災民拿著木棍,舉著板磚紛紛朝瀋陽城的大門擁來。

把賀世賢、尤世功感動得淚流滿面:這些災民的思想覺悟確實高啊!只給他們吃了幾頓飯,他們個個都以死相報,如果大明所有臣民都像這些人那樣,何愁努爾哈赤不滅。

可是,事實呢?

等會兒,你們就不這麼說了。

於是,接下來就發生了下面的這一幕。

賀世賢、尤世功還在自我陶醉的時候,殘酷的真相揭曉了,只見這些災民衝到城門的時候,就拿起木棍、板磚朝明軍的身上招呼,並且打開了城門。

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會這樣?

媽呀,殺人啦!有敵人潛進來啦!

但這已經來不及了!

八旗軍隊蜂擁而入,賀世賢、尤世功以及瀋陽城內的數萬明軍皆力戰而死,瀋陽失陷。

袁應泰是個善良慷慨大方的好人,可是他卻不是一個優秀傑出的統帥,作為一個優秀傑出的統帥,首先必須學會殘忍,只有麻木不仁,只有鐵石心腸,只有心狠手辣,才能夠戰勝狡猾的敵人,打敗強大的對手,立於不敗之地。努爾哈赤是個優秀的統帥,因此他不會婦人之仁,他沒有給袁應泰喘息的機會,畢竟努爾哈赤被熊廷弼逼在家裡數年了,好不容易等到了幾樁大買賣做,怎麼會輕易放棄?

顯然,對於努爾哈赤來說,時間就是生命,必須速戰速決!

努爾哈赤攻下瀋陽後,馬上又集合部隊,趕往下一個搶劫目標——遼陽。寫到這裡,我不得不提到一個女人,這個女人征戰四十多年,足跡遍及長城內外、大江南北、雲貴高原、四川盆地,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單獨載入正史·將相列傳而非列女傳的巾幗英雄,唯一一位憑藉戰功封侯的女將軍,並且受到當代大文豪郭沫若先生撰文高度評價的女強人,她就是明末清初時期威震四方的秦良玉。

大明第一女強人秦良玉

萬曆二年(公元1574年)正月初二下午,隨著一聲嬰兒哇哇的啼哭,一個女嬰降臨到了四川忠州(今重慶忠縣境內)貢生秦奎的家裡,她就是秦奎的第二個孩子秦良玉。

要說秦良玉所在的家庭那不是一般的好,秦良玉的父親秦奎那可是一個智勇雙全、能文善武的全才。

將門不僅出虎子,也出虎女!秦良玉在父親秦奎的薰陶與教育下,不僅能吟詩作對、對酒當歌,而且還能舞刀弄棍、騎馬射箭。

據史書記載,此時的秦良玉「饒膽智、善騎射、熟韜略、工詞翰、儀度嫻雅」,真是女中豪傑,巾幗不讓鬚眉。

萬曆二十三年(公元1595年),二十一歲的秦良玉嫁給了二十五歲的石柱宣撫使馬千乘為妻。

看樣子秦良玉和馬千乘結婚的時候年齡還是挺合適的,即使放在今天,也符合法定結婚年齡,這在早婚早育的封建社會,是非常難能可貴的。

秦良玉成為馬千乘的妻子以後,很好地履行了妻子的職責,不僅無微不至地照顧丈夫馬千乘的飲食起居、日常生活,而且還激勵丈夫馬千乘勵精圖治、建功立業。

秦良玉幫助丈夫馬千乘訓練出了一支「戎伍肅然」為遠近所憚的「白杆兵」,這支軍隊將在以後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

萬曆二十七年(公元1599年),播州土司楊應龍發動叛亂,公然背叛大明。

秦良玉與丈夫馬千乘沒有猶豫,積極響應朝廷號召,率領三千八百多將士投入了戰鬥,協助明軍平叛,生擒楊應龍部將鄧坎。

楊應龍不甘心失敗,於第二年正月初二趁明軍軍宴,發動突襲。秦良玉與丈夫馬千乘率先統率大軍展開反擊,結果一點都不意外,叛軍很快就被擊敗,敗得落花流水。

秦良玉與丈夫馬千乘乘勝追擊,越戰越勇,山河為之低昂,天地為之色變,連破金築等七寨,隨後又聯合酉陽宣撫使直取桑木關,大敗賊重,為南川路戰功第一。

據萬曆三十一年(公元1603年)十一月川貴總督王象乾的奏疏所載,平叛期間,夫妻倆作戰非常順利,比一帆風順還要一帆風順;比勢如破竹還要勢如破竹,馬千乘率軍三千,斬敵八百七十五名;秦良玉率軍五百,斬敵一百一十七名。

這些對秦良玉來說,都是虛名而已,就好像浮雲一樣,她不為名所累,不為利所動,不為權所惑,不爭寸功,受到了全軍將士的愛戴與尊敬。

俠義女英雄,一個可親可愛可敬的女子!

「女將軍」威名的流傳速度比現在的新聞信息都還要快,可以很負責任地說,本來只屬於軍隊內部的消息,很快就傳遍了長城內外、大江南北。

人生若是一帆風順,又怎來的迎難而上!

萬曆四十一年(公元1613年)八月,馬千乘染上了暑疫,因接待不恭,得罪了大明派來的礦監邱乘雲。

要壞菜!

要說萬曆時期的礦監,那可真的稱得上是威風八面、稱王稱霸,不僅貪污受賄、敲詐勒索,而且還橫行霸道、胡作非為,得罪了他們,就算不被註銷在人世間的戶口,也要脫層皮。

人不賤,有缺陷!

在邱乘雲看來,馬千乘就是一個地道的鄉巴佬,一個天生的土蠻子,居然敢得罪他?這種得罪本身就是侮辱,本質就是挑釁,絕對不能寬容。

風雨中,你才懂得,什麼叫做洗禮!

馬千乘沒過幾天就被打進了大牢蹲了號子,更慘遭監獄風雲,死在了雲陽的黑房子裡。

哎,人生就是這樣的充滿不確定性!

按照明朝土司的承襲制度,父親死了則由兒子承襲,兒子年幼或者沒有子女則由妻子承襲。

當時馬千乘和秦良玉的兒子馬祥麟年齡還小,秦良玉順理成章地承襲了丈夫馬千乘的職務,成為了繼馬千乘之後新一任的石柱宣撫使。

堅強,是因為沒有軟弱的權利!

萬曆四十八年(公元1620年)六月,努爾哈赤再次親率八旗精銳入侵遼東,朝廷立馬發布詔令,號召兩京一十三省出兵援遼。

秦良玉沒有讓大明失望,她也很少讓別人失望!

秦良玉心繫社稷,情牽遼東,積極響應,籌備軍餉糧草,抽調軍隊。

隨後秦良玉先遣其兄秦邦屏、其弟秦民屏率領五千白杆兵先行,接著秦良玉與其子馬祥麟親率三千精銳奔赴遼東。

秦邦屏、秦民屏率軍抵達遼東後,奉袁應泰之名,鎮守瀋陽西南渾河河畔。

朝廷感念秦良玉、秦邦屏、秦民屏等人忠義,賜秦良玉三品服,授秦邦屏都督僉書,秦民屏守備。

遼陽戰役

廢話有點多哈,大夥接著聽我給你們吹!

總兵陳策、游擊周敦吉、都司秦邦屏、守備秦民屏率領川軍渡過渾河,在北岸集結;副將童仲揆、董仲貴等人率領浙兵在渾河南岸集結,打算南北呼應,阻擋努爾哈赤的進攻。

努爾哈赤並沒有被明軍的氣勢所嚇倒,二話不說,就命令右翼四旗向渾河兩岸的明軍發動了進攻。

八旗軍隊雖然損失慘重,參將布哈、游擊朗格、錫爾泰等人全部戰死,傷亡的普通士兵更是不計其數,但是最終斬殺秦邦屏及數千明軍,擊潰了明軍,迫使其退入遼東首府遼陽堅守。袁應泰這時又患胡塗了,他不集中所有兵力在固若金湯、易守難攻的遼陽城堅守,而是調集了三千多明軍,由總兵侯世祿率領,出城迎戰努爾哈赤六萬多八旗精銳。

努爾哈赤高興壞了,遼陽城城池堅固,易守難攻,這回明軍終於憋不住氣從烏龜殼裡跑出來了,不全殲明軍,難消我心頭只恨!

誰勝誰敗很明顯,自然是明軍被努爾哈赤打得落花流水、抱頭鼠竄,狼狽逃回遼陽城堅守。

人生處處充滿驚喜,當然也可能是驚嚇!

袁應泰好心放進城的災民在關鍵時候又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他們這次沒有衝到城門去襲擊守軍,而是點燃了幾處民房,火光沖天。

明軍與城內老百姓都驚慌失措趕來救火,亂成一團。

袁應泰,到此為止了……從今天開始,整個遼陽都是我努爾哈赤的了!

努爾哈赤一鼓作氣,攻下了遼陽城,遼陽淪陷。遼陽丟了,不想活了!

袁應泰沒有選擇逃跑,他知道此時此刻他應該做些什麼,他回到了府邸,穿好了官服,佩上了寶劍,用一條白綾結束了他寶貴的生命。

沒有人能逃脫自己的命運。

據史書記載,袁應泰在死的時候,雙眼始終注視著南方。袁應泰確實不是一個優秀的將領,可至少他是一個忠於祖國,忠於人民,忠於職責的人,有了這一點,其他的都顯得微不足道。一句話,袁應泰俯仰天地,無愧於心,雖敗猶榮!

遼陽淪陷後,努爾哈赤又率領八旗軍隊橫掃了河東之三河堡等五十寨以及古城、草河、新甸、寬甸、大甸等大小七十餘城。

這樣一來,大明退守遼河以西,遼河以東的所有地盤都成了後金的地盤。

一得一失之間,國運此消彼長!

從此以後,努爾哈赤想去哪裡,就去哪裡,想搶哪裡,就搶哪裡。

放眼整個遼東,還有誰可以與之爭鋒?還有誰?

無敵,是多麼多麼寂寞;無敵,是多麼多麼空虛;獨自在頂峰中,冷風不斷的吹過,我的寂寞誰能明白。

現在的努爾哈赤,作戰順利,做事順手,做夢順意,生命中的一切都感覺那麼美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ea6014f974c8e1ce2f942ccc8e7ae8d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