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青少年心理醫生 疫情期間,如何增強孩子的心理「免疫力」

2022-08-04     天津河北安怡醫院

原標題:天津青少年心理醫生 疫情期間,如何增強孩子的心理「免疫力」

天津河北安怡醫院是一家以精神與心理疾病防治和心理健康服務為主,集診療、教學、科研、康復、預防為一體的二級精神心理專科醫院。醫院構建了完善的臨床心理和社會心理服務體系。門診部設立精神科、內科、中醫科、睡眠門診、抑鬱症診療門診、中醫精神科、心身障礙科、心理康復科、心理諮詢與治療中心、兒童青少年心理諮詢中心、腦功能檢查與治療中心等多個專科與亞專科。住院部開設男病房、女病房,和開放式家庭病房,配備空調、電視、冰箱、無線網絡和24小時熱水,獨立衛生間。開展了個體、團體心理治療和行為治療,設有心理諮詢門診、心理熱線、網絡諮詢等多種諮詢方式,幫助人們解決在戀愛、婚姻、就業、升學、工作、離退休等方面的心理障礙;開展系統的精神康復治療,採用藥物治療、心理疏導、社會服務、工療、農療、娛療、體療和生活自理、職業技能、社會適應能力訓練等綜合精神康復措施,使心理創傷較重的和正在恢復的患者得到心理上的支持,增進了健康,減少了精神的衰退與疾病復發,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關注孩子的心理「免疫力」

當暑假碰上疫情,不少兒童青少年只好「宅」在家裡,除了完成作業、複習功課,其餘時間大多與電子產品為伴,這很容易對孩子們的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響。那麼,對孩子們來說,疫情期間該如何增強心理「免疫力」呢?

01.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做好個人清潔衛生

在疫情期間遵照少出門、戴口罩、勤洗手的原則,保持個人和居家的清潔衛生。要保持作息規律,保證睡眠時間,合理膳食,均衡營養,增強自己的免疫力和抗病毒能力。

02. 坦然面對情緒變化,理解和接納負面情緒

在疫情壓力下,孩子們可能會出現焦慮、恐慌、憤怒和煩躁等各種不良情緒。這是人面對應激事件的正常心理反應,是機體自我保護的體現。越是壓抑和否認,就越是容易被情緒支配。面對負面情緒,孩子們不必過於敏感和緊張,也不要否定自己的感受。只有積極理解和接納負面情緒的存在,才能更好地對情緒進行調節。

03. 科學看待疫情防控,學習情緒調整方法

通過官方渠道了解防疫信息、相關科學知識及疫情防控措施,積極配合疫情防控工作,做到不信謠、不傳謠。學會一些簡單的心理調節方法,如「深呼吸放鬆法」「肌肉放鬆法」等來維持情緒穩定,也可以通過運動、音樂、傾訴來轉移注意力,增加積極體驗。

04. 開展運動鍛鍊,保持良好身體狀態

結合自己的興趣和生活條件,自主選擇活動方式,每天開展1小時左右的運動鍛鍊,如進行墊上伏地挺身、仰臥起坐、平板支撐,還可以跳健身操、轉呼啦圈、踢毽子等。適當的運動不僅可以消除疲勞,提高大腦中的血氧含量,而且能夠促進大腦活動,既健身又悅心。

05. 培養新興趣、新愛好,讓生活變得豐富起來

孩子們可以列出平日裡一直想做但沒時間做的事情,比如烹飪、學樂器、繪畫、閱讀、養植物等,製成「願望清單」,按照優先級勾選出在家就可以實現的願望,培養健康的興趣愛好。可以根據家長和老師的推薦,選擇適合自己的課外讀物、視頻資源、電視節目等,利用網絡平台在知識海洋中暢遊,讓宅在家中的假期成為儲藏知識的好時光。

06. 控制電子產品使用時間,做到合理有度

在家長的指導下,孩子們可以適當使用手機等電子產品,但使用時間不能過長,也不能影響正常作息。可以與家長確定好雙方每天使用手機和網絡的時段、時長等,共同遵守你們制定的規則,從每一天做起。

07. 積極與父母溝通交流,力所能及做點家務

可藉助這一時機,多與父母溝通交流,在充分表達自身的感受和需求的同時,積極理解、支持父母,通過恰當的方式增進與父母的感情。主動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如打掃衛生、整理房間、洗衣做飯等,提高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勞動技能,幫助家長減輕負擔。

部分圖片文字來源:網絡,版權歸原創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ea5467777c9aa1c39a5d70b4a635eef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