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箱芒果才12塊錢,你相信嗎?近日網上有名醫師發帖,拼多多上拼了一箱芒果,12塊錢,樓主很疑惑:不清楚拼多多是怎麼掙錢的,他不虧本嗎?
從圖片上看,這箱芒果有8個,有青芒也有大台芒,只賣12塊錢確實太便宜了。回想起前幾天去超市,光是4個大台芒就花了20元。
有網友評論,有可能是從農村直接發的貨,並非水果店,一句話沒有中間商賺差價。
還有網友說,其實農民手上賣出去根本價不高。這種果去地里大概一塊多一斤,有時候便宜,幾毛錢也可能。一斤青菜農民手上批發幾毛錢,市場就賣幾塊錢。
這些話不無道理。商家賣得便宜說明成本不高,而成本不高的前提,很重要一個就是「沒有中間商賺差價」。
眾所周知,傳統的農產品銷售模式是農民把貨賣給收購商販,收購商販再賣給批發商,批發商又賣給超市或者集貿市場,一把青菜、一提水果,從農民到消費者早就不知道轉了多少道手,而每轉一道手,價格都會高一點。
比如安徽碭山的黃桃,有媒體報道過,浙江溫州的客商在當上的收購價是每公斤3元,算上各種成本是5元,而在溫州的零售價是每公斤15元。田間地頭與終端價格相差了5倍。
顯而易見,要想把成本降下來,唯有「產地直銷」,由農民直接賣給消費者。而拼多多走的就是這條路子,上面有特別多農民商家,薄利多銷是核心思路。同樣一批農產品,農民賣給收購商可能是1元一斤,「層層轉包」到消費者手裡可能要5元一斤,但農民自己包裝、發貨通過拼多多賣,2元一斤,消費者和農民都能得到利益。
前些時候拼多多做「抗疫助農」主播,就有很多這樣的例子。重慶開州的春橙,浙江衢州的椪柑,廣東徐聞的菠蘿,由當地的區長、市長、縣長帶頭直播,農民商家發貨,價格十分便宜,一天就能賣掉十幾二十萬斤,農民哪怕每斤只賺幾毛錢總體收益還是很可觀。
另外還有一點,據拼多多財報透露,平台目前對商家至今仍是「0佣金」、「0服務年費」,商家只需向支付機構繳納0.6%的支付手續費,這又為商家節省了一大筆錢。對比其他的平台,交易佣金、服務費等要占到銷售額的2%-5%,個別平台還需要花大價錢去買廣告位、買流量,商家多花的錢最終還是會落到消費者頭上。
所以說,天下沒有無緣無故的便宜,商品的「出廠價」是一定的,但賣價的高低取決於流通成本、營銷成本、交易佣金等其他因素。我們以後網購的時候不妨多比比價,同樣的東西,價格還真就不一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eXkZM3EBrZ4kL1VizVb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