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居再添一員,被迫安裝在主臥的Yeelight智能風扇燈詳細體驗

2020-01-14     十八線老編

「智能家居炙手可熱」是所有媒體人掛在嘴邊的話語,但如果反問一句你家有沒有裝,可能尬聊就開始了。根據《2018中國智能家居產業發展白皮書》數據顯示國內市場滲透率為4.9%,而同期美國智能家居滲透率為32.0%,所以此時入手「全屋智能」你就是「吃螃蟹的人」。

很不幸,老編恰好是這個「吃螃蟹的人」,目前家裡的智能設備已經有50+。

目前家裡的「智能照明」系統基本改造完畢,客廳、次臥、大陽台均換上小米系智能吸頂燈和筒燈,但考慮到生活陽台位置中央空調「夠不到」(生活陽台在廚房的盡頭),夏天老婆清洗「小衣物」時太熱,所以一直在風扇燈和壁掛風扇兩種方案之間糾結而還沒去改造。幾天前看到「微博眾測」的Yeelight風扇燈試用活動,果斷參與了下,所以才有了這次的體驗分享之旅。

收到貨之後還發生了一些小風波,首先是Yeelight廠商發錯貨(發的是線下銷售的非智能版),果斷換貨後卻迎來了一個更大的失誤,心痛的是這個失誤還是因為我自己沒有詳細查閱產品的尺寸造成的。幾天前在老婆的強烈建議下(說直白點就是「命令」)在生活陽台牆壁安裝了一排置物架(置物架縱深45cm),導致生活陽台剩下的空間寬度不足1m,而Yeelight風扇燈扇葉完全伸開需要90cm以上的空間,兩者顯然是相悖的。

在不取消這次試用活用的前提下,老編我最終選擇將Yeelight風扇燈安裝在主臥。原因有二,排除衣櫃、主衛等,主臥的空間已經不大,比較適合於風扇燈;另一個則是個人比較喜歡開個空調吹著風的感覺。

說了這麼多下面就進入正式的產品體驗環節。


開箱曬物:用料樸實、收縮設計

收到Yeelight智能風扇燈第一眼感覺這貨包裝蠻大的,三圍尺寸為47*47*37cm。但理性分析下,這貨包裝其實還是蠻小的,畢竟內部有一個風扇,腦海回想下你看到的風扇有多大。

瓦楞紙材質的包裝正面是產品示意圖,從這裡就可以大致了解Yeelight智能風扇燈的輪廓,燈大致可劃分為吊燈行列,扇葉位於燈上。

包裝側面有一些基本的參數,例如具體型號為YLFD02YL,燈具功率為36w,風扇功率為45w,總功率不足百瓦,連接方式支持2.4G WiFi和藍牙4.2。底部還有詳細的包裝清單,有利於在第一時間比對是否有漏發,右下角還有一個大的米家Logo,充分說明了這款風扇燈支持米家APP。

而包裝正面則是一些產品的特色功能,燈具支持色溫、亮度調節、風扇支持風速調節、可語音控制、米家APP控制等。

拆開包裝內部共分為三層,第一層可歸納為配件層,幾乎所有的配件、安裝材料都在這裡,下面為大家一一介紹下所有的配件。

首先是固定配件包,包含2根膨脹螺絲、4根自攻螺絲、一根膨脹螺絲吊鉤。膨脹螺絲適用於混凝土屋頂,理論上單根膨脹螺絲可承重50kg,儘管Yeelight智能風扇燈較重,但是顯然也是滿足的;自攻螺絲則用於吊頂的屋頂,大家可以根據自身情況自由選擇。


在固定上有一個特別需要注意的事項,隨機配送的膨脹螺絲吊鉤必須安裝,不管是膨脹螺絲安裝還是自攻螺絲螺絲安裝(自攻螺絲安裝則需要在安裝位置附近用開孔器開一個小洞,再將膨脹螺絲吊鉤安裝在混凝土屋頂上)都必須安裝。其實在燈的主體上有一根鋼絲繩,安裝時需要將這根鋼絲繩拴在膨脹螺絲吊鉤上,做到雙重保險,即使燈掉下來也能被鋼絲繩拽住,不至於 掉下來砸傷人。

接下來是吊架和吊杆。吊架材質為鑄鐵,厚度約2mm,從用料和做工上都屬於上乘,不用擔心吊架自身會損壞。比較提心的是,在吊架上裝了「接線端子」,可直接將家裡預留的電線(零、火、地)和風扇燈上預留的電線對應接上,省去了纏絕緣膠帶的過程,更為便捷和安全。

如果吊架是採用膨脹螺絲安裝在混凝土屋頂上,其實只需要將風扇燈預留的底線接在「接線端子」上即可,而若是裝在吊頂木板上則需要和家中預留的底線相接,如果沒有預留地線,也可以將燈上的底線連接到膨脹螺絲吊鉤上,不想整地線的也可以直接跳過。

吊架與屋頂接觸的位置貼有較厚的緩衝棉,能夠有效避免風扇轉動而導致吊架與屋頂位移而造成一系列的問題。

吊杆為兩部分組成,與吊架相連的同樣是黑色的鑄鐵材質,想裝為半球形,而裸露在外面的連杆則是燈罩燈顏色相同,均為奶白色。連杆用料依舊很樸實,甚至漆面都很整齊,沒有出現漆面不幹凈、有氣泡、噴刷不均等情況。



吊杆與吊架相連的為半球體,如此設計的最大好處便是能夠讓吊架與吊杆有一定的傾斜範圍(15°以內),在中立的作用下風扇燈一定是垂直於地面,而吊架則可以做一定程度的傾斜,這是為了防止個別屋頂不垂直於地面(例如有一定傾斜角的閣樓)而做的人性化設計。

還有吊架裝飾蓋,直徑為15cm,能夠將吊架、膨脹螺絲吊鉤、電線等全部包上,提升安裝後的美觀度。

往下是吊杆裝飾蓋,能夠完美隱藏吊杆與風扇燈主體連接部分。

各個配件安裝到燈上其實十分簡單,這裡做了一個動圖供大家參考。

最後是Yeelight通用的遙控器,6鍵設計,比較簡潔,同時又能滿足Yeelight智能風扇燈的各種操控,例如開關燈,色溫、亮度調節,風扇開/關,風速調節等。


包裝第二層則是Yeelight智能風扇燈主體,頂部是與吊杆連接位置,可以看到用料同樣厚實,同時多顆螺絲固定,看上去有一種安全感。

伸出的就是燈的電源線和一個鋼絲繩,電源線已經貼心的標註了零線、火線和地線。

往下同樣是奶白色的一個遮罩,風扇燈的全部元器件內置其中,上面可以看到一圈散熱孔,應該主要是給風扇電機散熱。

接下來便是收縮的扇葉,沒錯!Yeelight智能風扇燈採用的是可收縮扇葉設計,在不使用的時候扇葉蜷縮在燈的頂部,幾乎看不到,而工作時扇葉就會自行打開。

扇葉為透明設計,造型上與普通風扇的葉片不同,扇葉外側有一定的收縮弧度,查閱資料發現這樣的設計能夠加大風力,至於風速到底如何後面再來細說。

在扇葉的底補貼有一個注意事項「風扇貼有自帶平衡的鐵塊,不可取下」,也就是圖中紅色框內物體,這一點大家需要注意。其實原理很簡單,沒一個燈在出廠的時候會進行通電檢測,如果發現風扇因重量不均而導致晃動則在相應位置添加配重。


在Yeelight智能風扇燈的底部就是燈板,採用的而是LED燈珠照明,2000lm亮度。燈珠為Ra90高顯指燈珠,理論上無可視頻閃,整個燈珠成圓環排列。

燈珠外圍有三個卡扣,是用來固定燈罩。

在固定燈罩的最外圍同樣有一圈緩衝棉,能夠讓燈罩與燈之間實現零間隙,從而避免有灰塵或者一些小的飛蟲進入燈內、堆積而影響美觀。

包裝第三層就是一個單獨的燈罩,燈罩按照官方說法是光學級PMMA一體成型,能夠使得發光均勻,實際體驗還是很不錯的,整體而言沒有感受到不爽或者有偷工減料的地方。

最後來說下Yeelight智能風扇燈的尺寸,扇葉完全打開約90cm,燈具直徑為38cm,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到詳細的參數,大家在購買前一定要仔細查看,不能像老編一樣估錯尺寸。


安裝:第三方安裝、半小時搞定


購買Yeelight智能風扇燈即默認送安裝服務,這一點還是非常人性化的,因為安裝過程需要涉及衝擊鑽打孔、220V接線和風扇燈自身較重等條件。

通過查詢,Yeelight智能風扇燈的安裝服務為第三方代理,由神工007負責上門安裝,安裝費用和安裝條件均在小米有品商詳中有詳細的說明。例如安裝風扇燈的層高需高於2.6m,安裝位置承重須大魚50kg,詳細的信息大家需要提前查看。


而老編為了不產生額外費用,在神工007師傅上門之前,老編自己拆掉了家中的吸頂燈,省了幾十塊大洋。隨後師傅上門後我也就舊燈拆解收費問題做了諮詢,師傅告知其實這個主要是為了防止拆水晶燈,因為水晶燈的拆卸耗時較長,所以公司才有此規定。

安裝過程十分簡單,師傅全程完成,幾乎不需要用戶插手。安裝師傅態度比較好,整個溝通比較愉快,都讓我甘心奉上王老吉飲料。(說句題外話,如果不是因為要寫這篇體驗,老編可能並不會選擇電話給師傅上門安裝,而是自己安裝)


已經安裝好的效果圖:


體驗:效果展示

用遙控器開燈關燈展示;

智能家居再添一員,被迫安裝在主臥的Yeelight智能風扇燈詳細體驗

遙控器控制亮度和色溫,其實Yeelight智能風扇燈在色溫和亮度上可以實現無極調節,但考慮到遙控器的操控性,僅有幾個檔位選擇。

風扇啟動扇葉打開展示;

智能家居再添一員,被迫安裝在主臥的Yeelight智能風扇燈詳細體驗

風扇停止扇葉合上展示;

目前Yeelight智能風扇燈的風速只能實現三擋調節,一檔風量最小,並且幾乎聽不到任何的噪音;二擋風速增大,能夠微弱的聽到風扇聲;三擋風速最大,有清晰的扇葉轉動聲,可以看到三擋風下紗窗的擺動。

整體而言,Yeelight智能風扇燈的風量不算大,其實這也是目前風扇燈的通病,風扇燈的體積決定了轉速和扇葉大小,況且Yeelight智能風扇燈還是採用收縮扇葉設計,所以並不適合於大面積房間。好在老編的主臥較小,同時風扇燈安裝在床正中央,所以小風更加適合。

開燈後燈罩與風扇燈主體相連的地方會存在一條光圈,說好聽的叫裝飾,說不好聽的叫漏光,就看大家自己的看法了。


燈與屋頂相隔40cm左右,所以開燈後會存在一個問題,靠近屋頂位置會比較暗,這也是吊燈自身的問題,如果長期使用吸頂燈的小夥伴可能剛換上會不太習慣,不過使用一段時間後就會釋然,畢竟我們也不需要屋頂那麼明亮。


智能聯動:小夜燈、無極調節


在老編看來,Yeelight智能風扇燈最大的優勢是支持小米智能家居,這也是我選擇它的最終理由,畢竟老編家算得上是小米系半屋智能了,總共有50+小米智能設備,例如在衛生間、陽檯燈不太習慣開燈關燈的區域全部做了人體感應,進門換鞋燈自動打開(沒人2分鐘後自動關閉),回家後攝像頭自動關閉(我可不想被人直播)。

按照提示正常連接米家APP後即可在應用中直接操縱Yeelight智能風扇燈,而米家APP中的功能才是最全的,例如我們燈光可以實現0-100%的無極調節,色溫也可以實現2700K-6500K無極調節。而風速依舊是三檔可調。

在更多設置中可以自定義定時開關燈,以及設置默認狀態,老編全部設置為通電後不做任何操作,畢竟在外上班誰也不知道家裡停不停電。

其中引起老編注意的當屬「小夜燈」功能,能夠晚間(可自定義時間段)進入小夜燈模式並自動延時關閉(時間自定義設置),這對於有起夜的人群來說至關重要。

但老編並不需要,因為我在床底安裝了一圈Yeelight的燈帶,晚間開燈我更喜歡燈帶的氛圍。

在智能上,Yeelight智能風扇燈能夠和其它米家設備聯動,大家可以根據自身的需求進行設置。對了,Yeelight智能風扇燈的燈光系統和風扇系統均支持小愛同學。


總結:小眾產品、解決剛需

風扇燈自身定位於小眾產品,是為了解決具體問題而誕生的一款產品。Yeelight智能風扇燈在風扇燈的基礎上做了兩大升級,增加智能模塊、接入小米智能家居,將扇葉進行收縮設計,不用時讓風扇燈秒變吊燈。在外觀設計上與傳統風扇燈劃清道路,走的是簡約風,同時適合於當代年輕人喜歡的「性冷淡風」;在產品的用料上比較樸實,沒有偷工減料,也同樣注重安全性。


如果非要給個產品建議的話:

1、遙控器能設計一個收納裝置?單一的遙控器很容易「找不到」;

2、風扇燈自身屬性決定了並不適合於安裝在兒童房,可以在說明書或者商詳里註明;

3、米家APP插件有相關bug需要及時修復,目前這一點Yeelight做得非常差,對bug似乎很不重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eUKnpm8BbDmBVZuPT6m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