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V壓測節點脫機 大區塊路線再現爭議

2019-08-07     蜂巢財經News


文|凱爾

編輯|嚯嚯

8月4日,BitMEX Research在推特透露,根據分析420個BSV節點,發現它們處於不同的鏈和區塊高度上,其中65%在最新的區塊鏈上,17%被「困在」了210MB大區塊里,19%的節點則處於舊的「預分叉」(pre-hardforked)鏈中。

有媒體將上述情況定性為BSV短暫分叉為三條鏈,但這一說法遭到BSV社區否認,「壓力測試中,一些比較弱的節點由於性能不足導致脫機,屬於正常現象。」

不過脫機現象也表明,部分BSV節點在處理210MB大區塊上還存在難度。有人對BSV大區塊路線提出質疑,「在沒有大量交易的情況下,追求大區塊路線沒有必要,而且增加了節點的運營成本。」

但在BSV社區看來,大區塊才是中本聰願景的終極奧義,性能不足的節點,未來被淘汰或選擇升級是大勢所趨。

圍繞BSV的擴容爭議再度發酵。關於大區塊路線是否正確,其實與那個「誰是真正比特幣」的問題如出一轍,仍需時間給出答案。

BSV壓測現隱憂 節點分處不同區塊

在BitMEX Research發出上述推特前,它還發布了一則意味深長的信息,「BSV似乎出現了210MB的區塊,這可能已使我們的節點脫機,我們正在努力重新啟動它。」

BitMEX Research所說的節點,指的是該公司運行的BSV區塊瀏覽器。8月3日當晚,該瀏覽器無法正常工作,數據更新停留在593964區塊高度上。

同一時間點,BSV網絡正在發生一件史無前例的大事。

BSV社區透露,當晚8點至11點間,社區按照計劃針對升級後的網絡進行壓力測試,這也催生了區塊鏈網絡上迄今為止最大的區塊——#593965,其「體積」約為210MB,包含了約80萬筆交易。

隨後,在593967區塊高度上還出現了一個約183M的區塊,包含了約70萬筆交易。區塊大小指的是該幣種在出塊前一段時間內的交易數據大小。最初,中本聰限制比特幣的每個區塊大小上限僅為1MB。區塊越大,對節點的性能要求越高。

超大區塊的出現,直接讓一些性能薄弱的BSV節點沒有通過壓力測試。除了脫機的BitMEX Research,BSV錢包Money Button CEO Ryan Charles 也表示,因為節點內存不足,Money Button在壓力測試期間崩潰。「隨著區塊容量不斷變大,我們不得不多次升級節點,這將會導致成本激增。」

顯然,BitMEX Research推特指出的被困在210MB大區塊中的「17%節點」,指的就是這些內存不足,在壓測期間崩潰的節點。

BitMEX Research指出BSV節點分處3個不同區塊

而19%處於「舊鏈」中的節點,則與壓測10天前的那場BSV升級有關。

7月24日,BSV按計劃進行Quasar協議升級,目的是將區塊大小上限從128MB增加到2GB,但由於升級幅度較大,「19%節點」沒有跟上步伐,直至後來壓測時,依然處於BSV「舊鏈」中。

這引發了外界對「BSV分叉為3條鏈」的解讀。不過,在BSV社區看來,分叉的說法屬於故意抹黑。BSV骷髏會社區領袖邱少賢表示,「是那些節點太弱了跟不上,想搞個大新聞黑一把。」在他看來,BSV的升級和壓測,是社區的統一共識,代表著BSV在擴容進展上取得了顯著突破。

事後,慢霧科技聯合創始人餘弦評價,這是一次成功的壓測,未造成區塊回滾,且不影響正常交易。相比4月份BSV那次引發區塊重組壓測,這次更加溫和。

他認為,公鏈主網的發展不斷進化,對接入主網的節點性能要求也會越來越高。「長期來看,如果這是一條價值公鏈,節點都會跟上。壓測對主網的進化是個很正面的事,哪怕這個過程可能帶來一些意想不到的困擾。」

成本問題困擾BSV支持者

BSV在大區塊路線上停不下來,對於一些支持者來說,過程可能會有點折磨。

壓力測試後,Money Button CEO Ryan Charles不無抱怨地表示,公司在BSV新區塊鏈上每月需要花費數千美元來運營節點,隨著區塊繼續變大,依然需要不斷升級,成本也會繼續增加。「由於我們無法像礦工那樣從交易費用中賺錢,因此現在的運營成本讓我們難以承受。」

Ryan Charles的擔心並非沒有道理。去年,BSV社區領袖Craig Steven Wright(澳本聰)曾宣布,BSV將在兩年內持續擴容,最終達到最高400萬TPS的處理能力。

外界對此充滿爭議:追求極致的大區塊,是否真的有必要?

就目前來看,BSV的區塊容量,已經足夠支持BSV網絡目前的交易量。根據BTC.COM的數據,8月6日,BSV 24小時交易速率為4筆交易/秒左右,實時未確認交易數在400筆左右,倘若沒有新的交易,確認完所有交易只需花費約100秒時間。

BSV實時未確認交易數在400筆左右

相比之下,BTC 24小時交易速率為3.85筆交易/秒,實時未確認交易數在5600筆左右。在沒有新交易的情況下,處理完這些交易,需要花費約24分鐘。

在支付網絡已經足夠快的情況下,BSV繼續追求擴容,在外界眼裡充滿了瘋狂的意味。

有人指出,BSV將不切實際的區塊擴容作為主要賣點,更像是一種攻擊,而不是功能。站在BCH陣營的萊比特礦池創始人江卓爾認為, 「區塊太小或太大都不行,像BSV號稱的,一個區塊要擴大到2G,一年就需要幾十塊硬碟來存儲,需要伺服器來支撐,最後會只剩下幾十個節點。」他強調,「像BCH這樣,區塊大小不超過網絡硬體能力,才是王道。」

大區塊爭議背後,顯現出各技術流派在比特幣發展理念上的衝突。目前,以Core開發團隊為代表的BTC,以比特大陸為代表的BCH和以「澳本聰」為領袖的BSV三方,都堅持自己才是「真正的比特幣」,但現階段,這個爭辯很難產生答案。

「澳本聰」曾表示,比特幣的設計是讓礦工去打包交易並獲取手續費。僅此而已。「如果你不喜歡大區塊,那麼你就不喜歡比特幣。因為比特幣的生存基礎就是打包交易。」他認為,全民運行全節點卻不挖礦是被扭曲的目標,礦工之外的節點成為比特幣的一部分是行不通的。

在他的規劃中,隨著整個網絡系統的壯大,一些節點將演變成大型數據中心,而不是所有人都去運行節點,因為「不夠強大的個人節點會拖慢整個網絡的效率。」

目前,BTC仍舊保持著1MB左右的區塊大小,目的就是為了讓普通用戶可以運行全節點,從而維持BTC的去中心化程度。

意見分歧,讓BSV從BCH中分叉出來。從現實來看,他們打算在大區塊的路上一走到底,在「澳本聰」喊出「修複比特幣」的口號後,關於BSV和大區塊的未來,將在時間流逝中得到驗證。

互動時間

在沒有大量交易的情況下,BSV的大區塊理想是否必要?

了解更多區塊鏈優質內容,請關注公眾號:蜂巢財經News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eRhaa2wBUcHTFCnf5bS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