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維繼承了諸葛亮的遺願,多次北伐,你怎麼看待

2020-10-07     小懶貓yen

原標題:姜維繼承了諸葛亮的遺願,多次北伐,你怎麼看待

諸葛亮多次北伐,就是為了落實當初《隆中對》的戰略方針。可惜缺少了荊州最重要的一環,所以每次北伐都被迫撤軍。但是諸葛亮從來沒有放棄過,因為只要他贏了,就能讓蜀隴連成一片。這樣既可以擴大地盤,又能建成戰略基地。可以進攻,又可以防守,就有了很大的迴旋餘地。

圖1

這也是為什麼當初見到馬超的時候,蜀國會這麼想要得到他的原因。因為在他們看來,只要馬超成了他們的人。到時候北伐的時候奪取涼州,就是件很容易的事情了。可惜事情沒有按照他們預想的發展,才剛剛奪得漢中沒多久,荊州就丟掉了。在諸葛亮當初的計劃里,荊州非常的重要。所以劉備當時傾全國之力討伐東吳,就是想要拿回荊州,順便幫關羽報仇。卻沒想到打了敗仗,最後還病死在了白帝城。

馬超更是在劉備討伐東吳之前就因為某些原因病逝了,真的是連天都不幫助蜀國啊。諸葛亮穩定了後方以後,認為荊州暫時已經沒有辦法奪回來了。就把目標瞄向了北方,卻沒料到六次出征都因為各種原因無奈撤軍。雖然他北伐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蜀國的損失也還是不小,更何況蜀國各方面其實都遠遠弱於魏國。就在諸葛亮病死以後,作為繼承了諸葛亮遺願的姜維扛起了北伐的大旗。

圖2

西川的地勢險峻,容易防守,難以進攻。其實只需要死死的防守住,消耗掉魏國的大軍,就不至於過早的被消滅。而以進攻代替防守,帶著大軍北伐,以漢中作為屏障,保衛成都的安全。這個戰略是諸葛亮活著的時候就定下來的,姜維只是在執行他的策略罷了。

可惜的是諸葛亮死去以後,蜀國的人才仿佛都消失了。朝政也漸漸被奸臣所把持,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後主劉禪寵愛的宦官黃皓。特別是在董允去世了以後,朝中就再也沒有人能夠壓制他了。姜維曾經想過要除去他,但是被劉禪給攔住了。黃皓也因為這個原因記恨姜維,總是想要奪取他的兵權,然後害死他。姜維知道自己拿他沒有辦法,所以更加不敢放棄兵權,而想要保住兵權的唯一辦法就是帶兵出去打仗。

圖3

在小說中姜維曾經九次北伐,但每一次北伐都沒有見到任何效果,反而弄的百姓困擾士兵疲憊。於是他也不敢在對外用兵了,只好回來加強漢中的防禦。總的來說還是勝利的次數更多,軍隊的損耗也是魏國損耗的多蜀國要損耗的少。而且姜維北伐的起點,已經比當初諸葛亮那時要推得更遠一些了。

圖4

正因為姜維多次擊退魏軍,使得魏國的大軍一直被卡秦嶺里那一塊。但是就像當初諸葛亮北伐一樣,魏國土地廣袤人口眾多。再加上他們政策好,所以恢復的很快。所以這樣的損耗對魏國來說根本沒有什麼,甚至可以說得上是普通的邊界日常衝突而已。但是對蜀國就不一樣了,蜀國的人口本來就要少很多。再加上常年的征戰,使得那裡的人民非常渴望安定。

歷史上很多人對姜維的北伐都是批評居多,常年征戰,耗損了太多的國力。在最後一次北伐的時候,廖化就勸姜維休整軍隊。

確實如此,諸葛亮那樣的才能,多次北伐都失敗了。姜維想要憑他自己的能力北伐,也只不過是白白損耗國力罷了。最終在鍾會和鄧艾的聯手打擊下,蜀國就那樣滅亡了。如果算起三國的悲劇人物,姜維也是其中的佼佼者。他死之前還想著能翻盤,結果他坑掉了鍾會和鄧艾,但是還是不能拯救蜀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eR91AXUBeElxlkkaAFX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