π等於3.14,這是數學常常講到的東西,到現在基本上成了常識了。然而,我們這麼多年講它們中間打的是等號,其實是很不嚴謹的,π怎能被算盡呢?它現在只是個約數,約等於「3.14」,事實上,它是無理數,取之不盡,無窮無盡。
據說,古巴比倫早在公元前兩千五百年的時候,就已經發現了這個神奇的知識點!而我國的一本書籍,名叫《周髀算經》,就記載了這個神奇的圓周率。然而,即便是幾千年過去,人類對它的探索不止,但它,卻仍舊像個宇宙一般,讓人摸尋不到答案。
南北朝時期,有一名數學家叫做祖沖之的,他首創「割圓」的法子,將這個無理數π計算到了小數點後的第七位數字,也就是3.1415926,這對數學史而言,無疑是巨大的貢獻。
這一切的一切,讓我們不禁思索,這個π究竟是什麼?為何算不盡?如果有朝一日將它算盡了,又會怎樣?
π,圓周率,它是圓的周長與直徑之比。且它又不隨著圓的大小而變化數字的,它是固定的常數,是無理數。據說,在2011年的時候,有位日本的數學愛好者竟用自家的電腦將π給計算了一遍,得到了小數點後十萬億的數字,可是,即便是十萬億,那又如何?它就是百萬億,又如何呢?雖說這已經是成就了,但我們還是無法得到它用完後的精準數字呀。
有人可能就會站出來說話了,這個數學中的常數計算出來一個數字,計算出來或者不出來,有啥影響呢?不就是一個π嘛!有啥大不了的?與我們生活中息息相關?
這,恐怕與你想的有點不太一樣,假設這個π真的被除盡了,圓周率耗盡了,那麼它將對咱們的生活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
π其實與現代微積分大有關聯。π的計算的近似方法其實是微積分的理論基石,即「用直線段來逼近曲線」,若是這個π被我們除盡了,意味著我們先前所有用微積分推導出來的數學將崩潰瓦解,更可怕的是,現在的高數,基本上都是以微積分為基礎的……
甚至可以毫不誇張地說,現在的科學技術多是以微積分為基礎的,這個微積分促成了人們的科技文明。π,除盡未除盡,看起來是一個小的事情,甚至與自己半毛錢關係都沒得!但π之除盡意味著它的微積分理論被推翻,而如今多數科技文明也將被推翻,人類的科技文明將在頃刻間發生混亂,到了那時,您想想,還會不會對我們的日常生活帶來影響呢?答案是肯定的。
所以,π未能被除盡,說到底,是一件好事,還是壞事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ePuOL3QBd8y1i3sJahH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