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讀懂這句話,一生處處順!

2019-05-08     儒釋道國學

《孟子·離婁上》一書中說::「不怨天不尤人,行有不得反求諸己。」事情做不成功,遇到了挫折和困難,或者人際關係處得不好,不要怨天尤人,而要反躬自省,一切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還記得很久以前看到的一個故事。

一位女士總是跟家人抱怨對面的鄰居懶惰邋遢。

「天哪,真不知道對面的妻子是怎麼回事。她的衣服從來沒洗乾淨過,你看,全是斑點,真是太邋遢了,受不了……」

直到有一天,有位朋友來家中做客再次聽到她的抱怨仔細看了看窗子,用抹布將玻璃上的斑點擦去。

原來,不是鄰居的衣服沒洗乾淨,而是自己的玻璃髒了。

正如《小王子》中所說的:「言語總是會導致誤會……重要的東西眼睛是看不到的,得用心感受才行。」

有時候眼睛看到的、耳朵聽到的不一定是事實,遇事不要著急下決定,用責備他人的時間修煉自己,看到的則是不一樣的世界。

當我們用一個手指在指點別人的時候,別忘了還有三個手指正指向我們自己。

當我們拿花送給別人的時候,首先聞到花香的是自己;當我們抓起泥巴拋向別人的時候,首先弄髒的也是自己的手。

我們希望別人怎樣對待我們,我們就要怎樣對待別人。

從前,有一位很有智慧的老人,他常常在村口的大樹下閒坐。

一天,一個年輕人來到村口,他問老人:「喂,你們村的人好不好相處?」

老人反問道:「那你以前那個村子的人好相處嗎?」

這個人搖了搖頭,說:「糟透了。」

老人聞言,也搖了搖頭,說:「我們村的人也很難相處!」

於是,這個人招呼不打就悻悻然離開了。

過了幾天,又來了一個年輕人,他向老人問道:「老人家,請問,你們村裡的人好相處嗎?」

老人又反問:「那你以前那個村裡的人好相處嗎?」

年輕人回答:「我們那個村的人可好了,不過我不能回去了,我真的好想回去!」

老人聞言,卻笑了:「我們村的人也很好相處,你留下來吧!在我們村,你也能很快樂!」

村裡的人不明白老人為什麼會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說法,老人笑笑,大有深意地說:「因為,我說的就是他們自己啊!」

做個溫暖的人,用加法的方式去愛人,用減法的方式去怨恨,用乘法的方式去感恩,用除法的方式去煩惱,會發現全世界都在向你微笑!

眼是一把尺,看人先看己;心是一桿秤,稱人也稱己。

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一切從自己的身上找原因,是一種內心的自省,是要讓自己活得更真實些,讓高貴的人獲得本應有的自愛和自尊。

自此思忖過後,心中豁然開朗,可謂:「明了,心了,事自了。」既如此,我們何不自私一下,遇事時多「求諸己」呢?

從現在開始,學著用一顆平常心,去經歷塵世的紛紛擾擾,去擁有人間最簡單的快樂和幸福。

種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

你若盛開,蝴蝶自來,你若精彩,天自安排。

做最好的自己,才能碰見最好的別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eOhBRGwB8g2yegND21l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