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雲曉:兒童友好應成為家校社共育的根本原則

2019-09-17     校長學院

當前,家校社共育正在全國各地蓬勃開展,取得許多可喜的進步。但是,也有不少家校社共育似乎正在忘記初心,忽視兒童的特點與需要,甚至是誤導和傷害兒童。

因此,我們呼籲要把兒童友好作為家校社共育的根本原則,甚至是第一原則。兒童友好的本質是尊重兒童的權利,做到兒童優先。需要強調的是,這不是一個選項,而是一個不容改變的原則。

兒童友好的前提是了解兒童的特點和尊重兒童的權利與需求,其途徑在於發現兒童——解放兒童——發展兒童。在兒童友好這一根本原則下,堅持立德樹人的方針,努力培育兒童養成良好習慣與健全人格,才是家校社共育的根本原則與方向。

具體來講,兒童友好的家校社共育要把握四個要點。

第一,家校社共育要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落實德智體美勞五育並舉的方針。

家校社共育絕不能為應試教育推波助瀾,應摒棄「唯知主義」傾向,樹立正確的成才觀念,注重兒童德智體美勞協調發展。首先要注重德育,引導兒童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把教孩子學會做人作為核心目標。

要找到學會做人的突破點,例如抓住社會實踐和體育運動兩個薄弱環節。近些年,教育部積極倡導研學旅行活動,最需要的支持力量就是家校社共育。

第二,家校社共育中要積極引導父母注重家庭建設,以生活教育助力兒童發展。

家校社共育的方向不是讓家庭變為學校,而是讓家庭更像家庭。只有家庭像家庭,父母像父母,孩子才會像孩子。如陶行知所說,好的生活就是好的教育,壞的生活就是壞的教育。家校社共育需要引導父母熱愛生活、反思生活、創造生活、引領生活,給予孩子真善美的生活。例如,首都師範大學附屬小學,從家庭老物件和老照片入手,開展「學家史、尋家訓、傳家風」家庭課程。北京史家小學在學生倡議下,家校社共育開展「放下手機,讓我們真正在一起」的親子活動,密切了親子關係。

第三,要創造條件建立機制,確保兒童適當參與家校社共育計劃的討論。

家校社共育要傾聽孩子的聲音,讓孩子充分表達自己的意願。實踐證明,得到兒童理解和支持的家校社共育方案,更有可能取得良好效果。

家校社共育還要把握一個導向,即引導廣大父母在家庭生活中鼓勵兒童表達自己的意願,闡述自己的需求。總之,家校社共育的過程中,要將兒童參與作為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讓兒童成為家校社共育的建言者、參與者、受益者。

第四,家校社共育要激發兒童的創造力,培育創新人才。

每個兒童的內心都有一個等待被喚醒的「巨人」,兒童的創造力需要激活,兒童友好原則下,更要保護兒童的童心。多給兒童一些積極的刺激和體驗,兒童就有很多好奇心與想像力的萌發。家校社共育要多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為兒童的實踐與探索提供強有力的支持。有些學校開展「跟著爸爸媽媽上班一天,給孩子好夢無限」等活動,也讓孩子們大開眼界,並密切了親子關係。

總而言之,家校社合作發展的一個根本原則,就是要牢牢確立兒童友好的價值觀,將兒童優先置於不可動搖的地位。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eMi9RG0BJleJMoPMz-t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