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魚鉤看似簡單,這些知識老釣手也不一定懂

2019-06-18     釣魚精英堂

小小的魚鉤看似簡單,實際上有相當一部分釣友不懂得如何正確使用它。

魚鉤主要由這幾部分組成:鉤條粗細、鉤柄長度與鉤尖長度、以及鉤門寬度、鉤門開闔角度大小、有無倒刺、是否歪嘴。面對如此複雜的分類和琳琅滿目的品牌,釣魚人選擇魚鉤的時候該如何判斷它的好壞和是否適合自己呢?

一、魚鉤的硬度「H」

簡單的說:一分錢一分貨,魚鉤從幾塊錢幾百枚,一直到幾塊錢一枚的魚鉤隨處可見。許多新手朋友不懂,貪圖便宜花幾塊錢購買了幾十隻,結果不是被魚拉直了鉤條,就是從鉤門被魚掰斷了。有時候還總是跑魚,究其原因是魚鉤的硬度不夠,便宜的魚鉤鉤尖容易彎倒。現在的魚鉤包裝上,通常有4個H或5個H。這個「H」,是魚鉤硬度的一種表達方法。4H是80號,5H是100號。號數越多,鉤子越硬。

我總結:釣小魚使用80c細鉤條魚鉤垂釣。鉤條細了,重量自然輕。釣大型魚類時最好使用粗鉤條100c魚鉤。抗造,不容易開鉤門。一拉就斷的太脆,一拉就直的太軟,都不能用。

二、選擇有倒刺鉤還是無倒刺鉤

市面上的魚鉤種類主要是,有倒刺和無倒刺兩種。有倒刺一般是野釣和傳統釣的時候應用多,無倒刺是台釣法推崇的。

釣魚人最糾結的是:有刺魚鉤和無刺魚鉤對於跑魚的影響到底有沒有區別,一直有討論,雖然紙面上無刺鉤不會增加跑魚的幾率一直占上風,但是實際在水邊,還是有許多人認為魚鉤的倒刺對於減少跑魚的幾率作用還是很大的。

其實真正減少跑魚不是靠鉤子上的倒刺,而是抬竿的時機,讓那個魚鉤完美的穿過魚唇,而不是掛在嘴邊,或嘴裡的一塊肉上;當鉤住魚以後,誰也不會松大線吧,繃住了,只要大線是直的,竿子是彎的,鉤子位置正確,不會輕易脫鉤。所以保證魚不脫鉤的主要因素是合適力度的牽拉,而不是靠倒刺掛住魚。因此有刺鉤實際在多數情況下對於減少脫鉤的幾率作用不大。

總結:有倒刺與無倒刺鉤對於跑魚來說是一樣的,帶倒刺的鉤子可以防止蚯蚓退出來,無倒刺的鉤子無此功能。帶倒刺鉤一旦掛住衣服等甚至手那是非常麻煩的,卸魚也不方便,另外,還容易傷魚,小魚想放生都很受傷。

三、魚鉤大小的選擇

一般的魚塘和黑坑根據魚的大小選擇魚鉤的大小。另一方面也要根據魚情選擇,魚快,魚鉤可以適當放大1~2個號,子線可以跳一個號。天冷、魚速慢,魚鉤可以適當縮小1個號,子線可以減低一個號。

例如,3到5尾一兩的生口小魚,百尾以上,釣浮我們可以選擇2#或者3#袖,0.3的子線來釣。同樣的魚,如果只有20到30尾左右,1#袖,0.15的子線就足夠了。

另外,鉤子的選擇要視所釣魚的大小而定,生口快魚鉤子可稍大一個號,滑魚輕口可以放小一個號,釣的多了,自然就有了自己的認識了。此外,有的鉤型本身就愛跑魚,比如鉤門窄而淺的鉤子就愛跑魚。

四、如何節省魚鉤的使用量

魚鉤釣魚之必須品,全憑它拿魚上岸呢,同時魚鉤也是個消耗很大的消耗品。雖然只有幾毛錢一個,但是日積月累也是一筆不小的數目。同時為了環保,我們也應該節約使用。

其實我的做法很簡單就是在垂釣過程中,兩個鉤其中一個鉤被切或者開門損毀了,另一個一般都是完好無損的,用剪子剪下好的那一個魚鉤,把魚鉤鉤在子線盒裡,下次綁鉤的時候一起使用。我是把用過的鉤下次再用時當上鉤,尤其貴的鉤扔了有點可惜。一來二去的,省下了不少的魚鉤也相當於省下了不少的錢。

五、魚鉤扎手需不需要打針

但凡經常釣魚的,幾乎都被魚鉤扎過,

若是釣鉤刺入人體不深,僅鉤尖刺入人體,可用手捏著鉤把,按刺入方向退出即可。若刺得較深,倒刺已進入肉中,這就比較麻煩,可用一段釣線,套在鉤底上,然後一手壓住鉤把,一手扯動這段釣線看是否能退出釣鉤。實在不行就只能去醫院了!

早我看來健康的人,過小的傷口,不用特殊處理,採取先擠壓一下傷口,然後清理乾淨傷口周圍位置污物,再清洗乾淨就可以了。如果是用過的舊鉤子,還是去打破傷風針比較放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eL5ZwGwBJleJMoPMH5R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