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為培優頂尖
2019年是自主招生大變革的一年,相比以往,今年各高校的自招名額出現「攔腰砍」的情況,規模縮減至一半左右,並且普遍提高了測試要求,降低了降分幅度。大多數高校取消了「降至一本線」的錄取優惠,並且最高降分幅度也縮減至20分左右。
今年的自主招生到底有多嚴?是否每所高校都提高了自招門檻?本文將用數據一一進行解讀。
自主招生規模大幅減小
2019年全國共90所試點高校有自主招生資格,其中77所高校面向全國招生。
據20所985高校的統計數據,削減名額達2293名,相較於去年5065人的招生數,縮減幅度超過45%。
其中,中南大學計劃招生120人,縮減300人,縮減幅度甚至超過70%。
包括清華大學在內,多所高校都取消了部分文史類專業,或是在招生計劃中削減相關文科專業的招生數量。
自招規模減小,根本原因在於自招流程更加嚴格、正規。
以前有各種論文、專利可以作為自招申請材料,如今這些學生都被拒之門外,只有真正具有學科特長的學生才能報名。
符合條件的學生少了,自招規模自然會減少。再加上自招選拔流程更加規範,以前可能存在的不合理現象被禁止,又削減了一部分規模。
報名門檻再度提高
在2019年自主招生的報名過程中,超過20所高校規定:論文和專利不得作為申報材料。
舉清華大學2019自主招生簡章為例,今年能夠作為申報材料的最低標準是:
全國高中數學聯賽(省級賽區)一等獎
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省級賽區)一等獎
中國化學奧林匹克(初賽)(省級賽區)一等獎
全國中學生生物學聯賽(省級賽區)一等獎
全國青少年信息學奧林匹克聯賽提高組(省級賽區)一等獎
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全國一等獎
英特爾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四等獎
可以看出,只有在這些大賽中取得較高獎項才能具有清華自招的報名資格。
報名人數普遍減少
相較於以往,今年各高校自主招生的報名人數普遍減少。
2019年報名僅36.7萬人次,對比2018年77.87萬人次,呈斷崖式下滑。
以下是2019年各高校自招名額和報名人數統計:
經過各高校間的橫向對比,我們還能發現,雖然今年很多高校的報名人數比18年有減少,但依然有11所高校報名人數在增加:
查看這11所高校簡章發現,除東北師範大學外,其餘高校均有學科特長、創新潛質等相關的兜底條件,門檻較低或許是這些高校報名人次增加的主要原因。排名第一的蘇州大學今年增長了近1.5萬人,浙江大學在今年報名人數與去年無變化。
加分幅度大幅降低
76所院校中,只有12所院校保留了「降一本線錄取」的大額降分優惠,且特長或潛質特別突出、少數優秀學生才有資格。如參加數學、物理、化學奧林匹克競全國決賽的,或獲省賽一等獎以上的考生。
往年大批60分優惠的考生,今年只能拿到20分,加分幅度大幅降低。
眾多高校將體質測試納入考核,考核不合格者將獲得更少加分。
舉清華為例,今年自主招生的降分優惠普遍在10到20分左右,而往年則有大批學生獲得30到60分的降分。
在報名門檻提高、優惠幅度降低的情況下,參與自招競爭的人數少了,部分高校自招測試的通過率有所提升。
比如說,北京大學2018年自招考試通過率為45%,2019年為55%。
中國人民大學2018年自招考試通過率為4.4%,2019年為13.9%。
以下是2019年各高校初審通過人數、最終入選人數及考試通過率匯總:
綜合評價成為人才選拔主流趨勢
自主招生的收緊,不意味綜合評價體系在萎縮。在高考改革的大背景下,綜合評價將成為人才選拔的主要趨勢。
「自主招生政策嚴格並不意味著人才選拔的渠道變窄。」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招生就業處處長徐松認為,隨著招生改革的深化,尤其是新高考改革來臨,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已經成為人才選拔的主流趨勢。
實際上,上海、浙江作為新一輪高考改革的首批試點省份,已探索開展了綜合評價錄取試點。高校依據考生統一高考成績、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高校測試成績和綜合素質評價結果,按比例合成綜合成績,擇優錄取。
新的高考改革中引入了統一的綜合素質評價系統,不過,綜合素質評價如何落地為切實可行的評價方式?
上海市教委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根據高考改革試點安排,將品德發展與公民素養、修習課程與學業成績、身心健康與藝術素養、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4個方面的內容納入綜合素質評價範圍。
目前,歷時3年形成的每位學生一份的《上海市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紀實報告》,已經率先在高校綜合評價錄取改革試點的招錄環節參考使用。
總而言之,高考改革、自主招生改革和綜合評價體系的構建是一個整體性的戰略,自找政策收緊並不單單意味著高考分量的增加,相反,今後高校錄取的模式將更加多元,更加公平,更加重視考生的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