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了!英國學術介面臨巨大資金鍊斷裂!都是脫歐的錯?

2019-11-07     排頭博覽

(文/ Erik Stokstad)

當談到英國脫歐時,許多英國學者希望整個計劃最終會被取消,或者他們至少還能通過某種協議獲得歐盟的資助。11月5日,由政府委託撰寫的一份報告列出了研究的優先課題,以及脫歐後的選擇。報告呼籲在全國範圍內,增加研發支出,設立新的研究獎學金項目,並為大學提供更多的資金支持。這種努力,真的有用嗎?在脫歐的大背景下,英國的科研將何去何從?

今年3月,英國科學大臣曾就政府在英國脫歐後應如何支持該國研發提出了自己的建議。英國脫歐的時間定於2020年1月31日。關鍵問題是,如果英國決定不參與歐盟的主要資助項目「地平線2020」,該怎麼辦?該項目每年向英國研究人員提供約15億英鎊的資助,約占英國頂尖研究型大學研究經費的11%。這些大學也吸引了來自歐洲其他國家的人才,並建立了重要的國際合作。

這份報告由倫敦艾倫圖靈研究所所長和倫敦大學學院的科學政策專家共同撰寫,報告描繪了一種戰略。科學家們敦促政府與「地平線2020」,以及2021-2027年框架「歐洲地平線」(Horizon Europe)保持密切聯繫,英國大臣們表示,如果物有所值,他們將考慮參與。)

報告稱,政府的首要任務應該是實現研發占國內生產總值至少2.4%的目標,這是政府在2017年設定的10年目標。實現這一目標的道路對政府來說已經很清楚了,當然這些步驟也已經在各種場合被提及。該報告還提出了一項具體建議,即投入部分研發資金:設立一個「研究獎學金的旗艦項目,為所有學科的傑出研究人員提供長期的巨額獎勵。」報告建議,應該提供為期四年的資助,並可續期兩到三次。

報告指出,英國脫歐後,科研基金撥款的政治格局可能會改變。如果英國的科研基金不是來自歐盟,而是來自英國財政部,那麼政府可能希望這筆資金反映國內的政治優先事項。報告說,優先級可能是在全國範圍更平均地分配研究經費,而不僅僅是集中在倫敦、牛津和劍橋這三個在吸引歐盟研究基金方面占主導地位的「金三角」地區。報告建議,政府可以在全國範圍內培育良好的科學,方法包括創建研究中心,每個研究中心大約和一所中型大學規模差不多,專注於實現零碳經濟等重大挑戰。

報告稱,英國脫歐後的另一個重點應該快速反應新的研究機會。大學應該從政府獲得更多不受限制的整筆撥款,過去十年來,獲得整筆撥款一直困難重重。這樣一來,研究人員就可以更容易、更迅速地建立合作關係,而不必向政府申請特定項目的資助。政府也應該斥巨資、設立專款來建立國際夥伴關係。但報告沒有具體說明專款的金額範圍。

報告也沒有回答應該由哪個機構提供資金來取代歐盟的資金。報告寫道,現在說是否需要一個新的資助機構來幫助撥款還為時過早。他們警告說,再增加10億英鎊或更多可能會擴大英國的研究和創新能力,而英國的研究和創新機構是2018年才建立的。另一個選擇可能是創建一個全新的融資機構,專門從事國際合作。

迫在眉睫的問題是,脫歐之後,會發生什麼。上個月,英國首相詹森與歐盟達成了一項修訂後的脫歐協議,但英國議會仍陷於僵局,沒有批准該協議。英國將於12月12日舉行大選,詹森呼籲選民支持他,還承諾「在未來幾周內完成脫歐」。

來源:Science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eGoGRm4BMH2_cNUgFAu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