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前,請點擊右上角【關注】口袋電商課,讓你少走一年彎路!
從 1 號開始,雙 11 大戰就進入高潮了。
各種優惠紛至沓來,但是套路也很多,最讓人煩惱的就是各種先漲價再降價。
據了解,去年「雙11」期間,長沙監管部門對在淘寶、京東、天貓等轄區外第三方交易平台上開展交易的部分長沙賣家的商品價格,進行了長達兩個月的誠信監測。
結果顯示有1065件商品出現先漲後降的現象,其中65.63%的商品在「雙11」當天是漲價的,34.37%價格持平的。
今年這種事要被嚴管了。
一、打臉價格「窪地」
12.66%先漲後降商品的漲幅超兩倍
用3259元,買到標價12999元的某品牌床上用品四件套,很划算吧,可是監測顯示,這款商品原來的標價是2969元。
長沙市市場監管部門在去年「雙11」期間,通過精準監測發現,698種本地電商「先漲後降」的商品中, 17%商品的價格在「雙11」這天不僅沒有降價,售價要比9月份的售價高出一倍,甚至兩倍以上。
監管人員從去年9月12日開始價格監測,持續到當年11月12日。監測的商品是一些在電商平台比較熱門的產品類別。
在這兩個月的時間裡,這些商品的價格呈現了一個倒『V』變化的過程,只是在漲幅上有所不同。這說明,商家宣傳的雙『11』優惠有時只是噱頭,只是用低價來吸引消費者『剁手』。
以一款某品牌的浴室櫃為例,9月12日監測到的售價是1299元,在9月16日就將價格提到2199元,「雙11」當天的價格是1549元,而最低價格的時間點出現在9月20日,為1249元。
該局網監處相關負責人介紹,去年「雙11」期間,監測技術機構對長沙賣家的監測發現:
- 先漲後降的商品中60.72%的商品,價格漲幅在30%以下;
- 12.66%的先漲後降商品,漲幅區間超過了200%,也就是在監測時間段,這些商品的最高價格與最低價格的差額比例超過兩倍以上。
- 此外,還有10.17%的先漲後降商品將漲幅區間在50%-100%之間。
二、暗動「手腳」
近七成提前兩個月開始提高商品標價
從對去年「雙11」期間的網售監測來看,在天貓、京東等各種電子商務平台上,共有長沙賣家開的店鋪40166家,提供的商品有3295.48萬件,在「雙11」當天的網絡商品交易額為35.38億元。
去年「雙11」某品牌的冬被,價格為2399元。從監測的數據來看,這一款商品的價格在被監測起點時的價格為2399元,在9月14日曾被調整到標價為3999元,在10月底又調整為1399元。
這樣的價格變化像是上下起伏的波浪線,消費者難以捉摸。但是大多的先漲後降的商品還是有一定的套路的。
從監測顯示來看,大多電商的套路是:
在9月上旬商品的價格還處於低價點,到9月中旬就開始了大飛躍,再到11月11日調整到一個較低價位點。
以一款某品牌的男裝休閒褲子為例,監測其在9月12日掛出的價格是199元,在9月20日的價格則標註為899元,到11月11日則在促銷活動中下調到249元。「雙11」大促的價格其實比常規時段的價格還要貴50元。
統計顯示,提價商品中,67.7%的是提前兩個月,即在9月12號左右,就開始在價格上動心思了。提價商品中15.68%的商品,則提前一個月提價。只有8.92%的提價商品在「雙11」前一周才提價。
此外,在品類上看,像保健食品、嬰幼兒奶粉等商品,其價格體系相對恆定,價格在「雙11」期間的變化幅度非常小,有的只有幾元錢上下的波動。
相對於價格彈性大的是家居家飾用品,某品牌的家居四季被,兩個月的時間內,價格在528元、698元、2199元、328元之間任性波動。
三、市場監管局約談22家重點電商企業
「嚴禁先漲後降」
11月1日,北京市市場監管局在五部門聯合召開的「雙十一」網絡促銷活動行政指導座談會上表示:電商平台企業在集中促銷活動期間要及時發現並制止虛構原價、先漲後降、不履行價格承諾等違法行為,認真履行明碼標價義務。
- 網絡廣告宣傳:禁發處方藥、煙草類廣告
- 消保維權:平台承擔首問責任,落實賠償先付
- 集中促銷不得虛構原價,先漲後降
- 保健品專區銷售,混合經營不得宣稱「專營店」
- 強化安全監測預警,嚴防各類電信網絡詐騙
當天下午,上海市市場監管局牽頭召集拼多多、美團點評、國美在線、小紅書、餓了麼、健一網、藥房網、途虎養車、洋碼頭等22家本市重點電商企業召開「規範『雙十一』網絡集中促銷活動」行政約談會,通報網絡市場存在虛假宣傳、部分商品存在質量問題、隨意更改促銷活動規則等情況,要求電商企業依法依規開展集中促銷活動。
市場公平,明碼標價是底線。靠小動作套路消費者,只會砸了雙十一這塊招牌。
要知道,失去口碑,再多折扣也難以換來信任。
消費者心裡有桿秤,這一點,商家務必清醒。
>>閱讀後,請點擊右上角【關注】口袋電商課,讓你少走一年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