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神解密,大明在遼東敗給滿清,到底是何原因

2020-05-24     史海觀復

原標題:策神解密,大明在遼東敗給滿清,到底是何原因

明朝的滅亡,其實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因為在遼東地區的拖累。那麼為什麼明朝在後期,偌大的一個國家卻守不住區區遼東之地呢?這就要從國家的地方性策略來看了。

壬辰戰爭的影響

因此在戰爭初期,明朝因為過於小覷日本,只派了祖承訓帶領三千遼東騎兵來到朝鮮,因為估計不足,再加上倭兵戰鬥力強悍,所以一接觸之後,自祖承訓以下武將全部戰死,三千騎兵逃回來的只有幾十人。

隨後李如松在碧蹄館一戰,因為輕敵,只帶著區區兩千家丁就追逐倭兵,結果被八萬倭兵包圍,雖然後來突出重圍,但是還是損失慘重。

根據當時明朝兵部的統計,在萬曆十九年,遼東的戰馬有43000匹,但是到了二十八年,只剩下2000匹。由此可見消耗之大。

面對強悍的蒙古以及女真騎兵,明朝的衛所制度已經完全廢了。所以李家軍事集團,在本質上就是李成梁養的私人軍隊。

可是這支私人軍隊,在壬辰倭亂消耗太大,以至於元氣大傷,史書記載「父兄故部曲已無復存」。

所以說,那隻本來可以鎮守遼東的軍隊,基本上已經消耗殆盡,而剩下的軍隊,基本上已經是廢了的衛所軍隊,毫無戰鬥力可言。

遼東的民生已經崩潰

由此可見,在當時明朝的賦稅已經把遼東盤剝的樹木蕭疏,垣檐空圮。成年的男子,不但要耕種,還要隨時防禦女真人和蒙古人的侵擾,疲敝到了的極點。

再加上明朝的稅賦層層盤剝,整個遼東的體制又是軍事體制。因此也無處上訴,只能忍受,所以導致大量的遼東人口「與其死,不如逃」.

遼東所處的位置也是四戰之地

因此遼東地區守不住的原因也就可以分析出來了

一:在如此四戰之地的遼東,竟然賦稅還這麼嚴重,導致大量人口流逝

二:環境惡劣,不容易發展生產,物資匱乏

三:豪強之家掌握遼東,貧富分化嚴重,人心思變

四:朝廷的遼東策略經常變化,導致政策不穩定,經常發生改變,攪亂大局

五:鎮守的遼東經略經常替換,是的軍心不穩,戰略也經常動搖,給後金機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eEb7RnIBiuFnsJQV23M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