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耒陽黃市鎮有個叫清水鋪的地方,因一條清澈的小溪從山溝流入耒水而得名,千年以來,清水鋪的豆腐聞名遐邇,有「清晨街口梆子響,晚上家家豆花香」的美譽。
據說,是因為山泉水獨有的高氧低硬度的水質造就了清水鋪豆腐色白如玉、攏而不散的獨有品相,故有「神豆腐」之稱。
來到了耒陽市黃市鎮清水鋪老街,採訪了豆腐傳人黃以福,目睹了黃師傅加工豆腐的全過程。
黃師傅的作坊在老街深處,古樸潔凈,散發著豆腐的清香。
豆腐製作過程
我們看黃師傅先用電動磨漿機把發好的豆子磨成漿液,再進行壓渣、過濾後,放到一個大圓桶里,將燒到85度到90度之間的開水舀出鍋倒進豆漿桶里進行攪拌,再用凝固劑蘇打(石膏與水做成的滷水)攪拌,15分鐘左右出現豆花。
把豆花澆進箱框進行壓制便成豆腐。黃師傅說,豆腐有很多人都會做,方法步驟都差不多,關鍵是黃豆的選料、發豆料的時間長短、煮漿和點漿的火候等等,掌控的好製作出來的豆腐自然口味更勝一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