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豐縣鐵石口鎮赴圩,滿滿的回憶

2019-10-28   宜豐會長大叔

鐵石口鎮位於信丰南部,是江西省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工業重鎮,百強名鎮,全國最大的紅瓜子加工銷售集散地,全國著名的「紅瓜子之鄉」。這裡交通便利,京九鐵路、105國道、贛粵高速公路貫穿全境;資源豐富,蘊藏大量煤炭、石灰石、稀土、鐵礦等礦產資源。煤炭儲量2000萬噸,占全贛南煤炭儲量的60%。鐵石口鎮歷史上有「四好」之美譽,即:紅得好、黑得好、白得好、灰得好,分別指紅瓜子、煤炭、石灰、水泥。轄內有規模企業10個,小型工業企業56個,加工企業3個,有中央直屬糧庫,八萬伏桃江電站,造紙企業屬國內主產企業。(百度百科)。

攝影:賴啟俊

你多久沒有去過鐵石口赴圩了?「圩日」在信豐人眼中,是約定俗成的集市交易的傳統日子,與信豐人的生活密不可分。下面就是我們熟悉的圩日現場,與小城一起追憶似水年華~

恰又周末,我們一行五人,信步慢行於鐵石口圩市之上,遙想童年、少年時的赴圩,那真是一個隆重熱鬧的日子,至今依然如一段最美好的水墨畫卷,在我心頭徐徐展開,輕淡長久……

舊時赴圩,人們早早地吃過飯,穿戴齊整,推著載柴的板車,挑著竹篾編品、雞鴨鵝兔、瓜桃梨李及各種自家種的菜等各色賣物,出發了。

那個年代,除了極個別家境殷實的騎自行車外,多數是步行的,十幾二十里的路途,全憑一雙起繭的腳板來返匆匆。.

集鎮上熱鬧非凡,雖然街道兩旁的房子變了,不變的是人們赴圩的熱情。

小時候,基本上把赴圩是當做一件奢侈的事來看待,赴圩之日會吃一些平時比較難於吃到的東西,還會選擇買一些學習用具、鞋和衣服之類……

端午節就要到了,家鄉的鹼水粽(三角粽)是不是令你回味無窮,節假日回到家,好好的享受媽媽的美食。.

圩日融匯了信豐人集市交易的風俗特色。各個鄉鎮的墟日不盡相同,有「一四七」圩、「二五八」圩、「三六九」圩,各圩場圩期為三日一圩。

圩場上的商品交易一般按商品的內容分類,如糧食方面的有「米行」;家禽類的「雞鴨行」、賣豬牛肉的「肉行」;服裝類的「布行」,賣菜的地方叫「菜行」等,各圩場按其歷史習慣形成了不同的特色,鐵石口人把自己產品擺在規定的地方去賣。.

赴圩,或許這就是我們無法割捨的情懷吧,是生活的儀式感,是客家人心裡頭的樂事,除了可以感受鐵石老街的韻味,更多的是喚起對鄉村赴圩的記憶!

你多久沒有回家鄉赴過了呢?你還記得家鄉的圩日是哪幾天嗎

信豐鐵石口鎮桃江河畔更是景色美如畫,仙水湖,讓人感受到一種清純素樸的自然山水,這裡峰巒秀削,林木蔥籠,湖光山色,美倫美幻。

攝影:賴啟俊

在這裡生活的人們享受著得天獨厚的天光雲影,青山綠水和潔凈的空氣……一種精雕細逐的情感,一種優雅寧靜的休閒,滲透在仙水湖每個角落的一花一草里,滲透在湖水波濤的每一朵浪花里。.



攝影:賴啟俊


白雲悠悠

綠草茵茵

牛羊成群


攝影:賴啟俊

長遠村有個村莊叫鵝公營客家小山村,位於桃江河畔,駝背嶺嶺下,數十戶上世紀四五十年代統一修建的瓦房,依山傍水而建,是漢族傳統民居建築,三排瓦房鱗次櫛比,色調統一、門窗統一、做工統一,尤其是木質的吊腳樓做工精緻,供住戶存放家什,實用性非常高。

攝影:賴啟俊

古色古香的瓦房散發出濃郁的農家風味,喚起了許多農村人的回憶。村前的大池塘以前一直是老百姓洗衣之地,如今池塘容顏依舊,靜靜地守護村裡的一景一物。房子中間建有宗祠,上面寫著「翻身門」字樣,宗祠前面十多米處左右立著兩塊歷史悠久的淡紅色石碑。瓦房、宗祠和池塘在新農村建設中得到了修繕。

來源:文化信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