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的五月洪流,對他們來說真的不夠

2023-11-05     抽屜電影

原標題:1968年的五月洪流,對他們來說真的不夠

上世紀六十年代,自由之都法國爆發了紅五月運動,在這場聲勢浩大的運動之後,法國社會重新回歸寧靜。然而在這場運動之前,法國乃至歐洲諸國的社會運動此起彼伏,民眾思想五花八門。人們無一例外是依託於某一種思想體系之下來做一些事情,有的人選擇了這個陣營,有的人選擇那個陣營。然而所有的陣營都有一致性,那就是對於現實中的歐洲諸國的政府部門表達不滿。這就是紅五月來源,也是歐洲乃至全球六十年代風起雲湧的思潮運動的起點。

今天給大家推薦的這部電影,主要描繪的是法國的紅五月運動的起源和終點,本片就是《五月之後》。上世紀六十年代開始,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進行到了新一輪的戰後生產過剩,然而這個事後的生產過剩因為有了美蘇兩個國家進行了的恐怖的核平衡而使得人類躲過了再一次經理世界大戰的危機。然而表面上的熱戰不可能大規模發起,然而持續不斷地冷戰卻一直在對立。

在法國大學校園裡,一群大學生們首先受到了一種思想上的衝擊,這種衝擊帶領著他們重新思索這個社會,帶領著他們開始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以及表達方法,大學生中間各種思想傳播著,但是思想上的傳播並沒有讓他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很快,他們中間就產生了隔閡。

紅五月爆發了,他們是參與著,同時也是思考者,參與了對抗警察以及政府的街頭政治,思考著人類的明天世界的未來,然而當法國社會重新回歸寧靜的時候,這些大學生們卻再一次感受到了一種悲哀,一種悵然若失的悲哀,這種悲哀來源於他們對於明天的依舊無法擺脫的悲觀。紅五月結束了,好像一切都沒有開始就已經垂敗。對於這群大學生來說,未來還是沒有未來。

《五月之後》試圖用一種老生常談的觀點來解釋紅五月對於大學生群體來說意味著什麼。然而這種解釋之所以會讓人感覺到彆扭的原因就在於這樣的解釋並沒有觸及到問題的本質,大學生群體依舊是從一種謎盲走到了另一種謎盲,這對於他們本身沒有意義,對於不了解紅五月起源以及終點的人來說,同樣是沒有意義的。

那麼什麼才是有意義的,我們看待一件事情需要看到的是事情的本質,也就是要用一種實事求是的 態度去看待一件事情。紅五月發生的基礎在於西方國家新一輪的戰後生產過剩,這新一輪的過剩遠遠的二高出了戰前的水平。大家學習過歷史的人都明白,西方不論是一戰還是二戰的起源都是由於資本主義國家生產過剩之後,整個國家無法消弭這種過剩,因而才產生了戰爭來轉移這種災難。

只有經歷了戰爭,將一些國家的工業體系完全的摧毀之後,剩下的獲勝國才能從中漁利。然而二戰結束之後十幾年,當人類再一次站在生產過剩的前夜的時候,卻發現當時的世界早已經不是二戰之前的世界了,當美蘇兩個國家通過意識形態劃界,通過核武器達到了一種戰略平衡之後,這個世界再也沒有爆發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可能了。於是,危機得不到緩解的時候,國內矛盾就爆發了。

對於歐洲諸國來說,二戰結束後的馬歇爾計劃很快的將這些國家的工業生產能力提高到了一個更高的水平,而在全球還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大市場的前提下,過剩的工業生產能力帶來的就是新一輪的經濟危機,危機無法排除,工人們首先受到波及,而掌握著思想敏感型的學生群體很容易受到不同於資本主義國家以外的思想體系影響,比如說蘇聯,比如說那個時候的中國,古巴等等。於是,學生們在工人爆發之後也爆發了。

然而學生們並不是工人,當法國城府解決了工人與資本之間的矛盾之後,學生們也就漸漸的散去了。為什麼本片中的學生們看上去很扭曲,因為各自的主張完全不同,但是卻有著同一種矛盾,然而沒過多久,就連這種矛盾也都灰飛煙滅,原因還是在於學生群體並不是主要的矛盾根源,而主要的矛盾根源在通過學生群體表達了自己的不滿之後,與法國的當時的政府達成了一致協定。

此後,歐洲諸國的工人的社會地位提高,待遇也隨之提高,矛盾自然化解了。而緊接著在七十年代,大批的已開發國家開始朝著發展中國家進行產業轉移,轉移過後,已開發國家國內的矛盾自然是減少了。工人與資本家完成了某種意義上的媾和,這種媾和使得已開發國家的工人再也無法同全世界無產階級聯繫起來,最終導致的是整個六十年代轟轟烈烈的運動的徹底失敗。然而本片並不對於這樣的核心問題進行任何的講解,因此,學生群體才是這麼彆扭。學潮運動結束後,他們失落也是在情理之中了,因為他們不是主要矛盾。

……

你好,再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e971c90569f7630bf66fc31cc7acc37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