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硯無聲
2016年5月25日,出生於1911年7月17日的楊絳先生走完了她漫長又豐富的一生。
雖未見過楊絳先生的真面目,卻有幸讀過她的一些著作。
比如,《我們仨》、《走到人生邊上:自問自答》、《雜憶與雜寫:1992-2013》、《洗澡》等。
她的閱歷與見識令我深深敬仰,她的文章永遠透著淡定與質樸。
斯人已去,風範永存。
楊絳先生的這15句話,每一句堪稱經典,你不妨讀一讀。
01:「因為事情往往是彆扭的,總和希望或想像的不一致」
楊絳先生想一心一意做一頓好飯,叫鍾書和阿圓出乎意外。
但她又擔心兩個問題:
怕把什麼燒壞了;或許她做得好,他們都不能準時回來。
你是不是也有這方面的煩惱?
比如,精心打扮一下,遇到的都是陌生人。
那一天蓬頭垢面的,不巧又碰見熟人,尷尬得很。
事情有時與自己的想法背道而馳,越期待一件事,這件事越不能如你所願,甚至會走向意見相反的地方。
02:「愛一個人,就不會覺得委屈」
楊絳從寬裕的娘家嫁到寒素的錢家做媳婦,從大小姐到老媽子,角色變化,楊絳先生一點兒也不覺得委屈。
為什麼?
因為她愛鍾書,勝過自己。
她願意為他研究著述志業的成功,為充分發揮他的潛力、創造力而犧牲自己。
她愛鍾書,在我看來,主要有這3個方面的原因。
他們志趣相投,兩人都酷愛文學,痴迷讀書。
鍾書值得她愛,鍾書有價值。
鍾書愛護女兒,欣賞、鼓勵、心疼妻子。
因為愛他,所以深深理解他、樂意支持他,做自己心甘情願的事,只有自豪,沒有委屈。
03:「鍾書只是博學,自信,並不驕傲,我為什麼非要承認他驕傲不可嗎?」
外人對你的伴侶不好的評價,往往希望得到你的認可。
有智慧的伴侶,在外人面前,會懂得維護伴侶的聲譽。
這樣一來,他們對你伴侶的詆毀,就站不住腳了。
並且,你們的感情會很深厚,你們的婚姻也會很穩固。
當然,夫妻間的維護,是相互的。
04:「因為悲痛是不能對抗的,只能逃避」
1997年早春,阿圓去世。
1998年歲末,鍾書去世。
生命中最重要的兩個人先後去世,對楊絳先生來說,無疑是一個沉重的打擊。
她很傷心。
人在特別悲痛的時候,怎麼做最能緩解情緒?
楊絳先生把精力投入在翻譯《斐多》上。
這部作品是她的跨界之作,超出了文學範疇而進入哲學,蘇格拉底面對死亡「愉快、高尚的態度」令人印象深刻。
悲痛不能對抗,只能做其他事來逃避。
所以,當你悲痛時,最好別閒著,也別一個人瞎想,工作、掙錢、讀書、旅遊、寫作,都可以。
忙,是治癒悲痛的良藥。
05:「我覺得在艱難憂患中最能依持的品質,是肯吃苦」
因為艱苦孕育著智慧,沒有經過艱難困苦,不知道人生的道路多麼坎坷。
有了親身經驗,才能變得聰明能幹。
不能吃苦的人,對於輕易得來的東西,既不懂感恩,又不會珍惜
。
屠格涅夫也說過:「你想成為幸福的人嗎?那麼首先要學會吃苦。能吃苦的人,一切的不幸都可以忍受。」
如果你希望你的孩子將來抗挫能力強一些,生活能幸福一些,不妨讓ta多吃點苦。
肯吃苦的人,日子過得不會太差。
06:「得一和善忠厚,阿圓有他在一起,我們可以放心」
得一是錢鍾書和楊絳的女婿,也就是阿圓的丈夫。
養女兒的父母,大多注重女婿的人品。
和善忠厚的男人,對妻子不會差。
父母把女兒交給人品可靠的女婿,才會放心。
07:「男女結合最最重要的是感情,雙方互相理解的程度,理解深才能互相欣賞吸引、支持和鼓勵,兩情相悅」
物質固然重要,如果兩人沒有感情,婚姻也只不過靠一張薄紙維繫。
兩個有感情的人在一起,能克服很多困難,也能彼此包容,忠於對方。
08:「我們三個人,很單純。我們與世無爭,與人無求,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
一家人最重要的兩件事:
一是能彼此陪伴。
有福同享,有難同當。
有好日子,一家人一起享受,就不會覺得遺憾。
再困難的事,一家人一起分擔,困難就小了很多。
二是都有事做。
每個家庭成員都有自己的事做,精神會充盈富足。
09:「成了家的人一般都盼個孩子,我們也不例外」
很少有夫妻不要孩子的。
對於大多數夫妻來說,孩子不僅是聯繫夫妻感情的紐帶,也代表著一個家庭的未來。
沒有養過孩子的女人,不算完整的女人;沒有當過父親的男人,體會不到做父親的滋味。
10:「女兒做母親,便是報娘恩」
沒有養育過孩子的人,對父母的所作所為很難有理解和共情。
沒有經歷過,就沒有感同身受。
養兒方知父母恩。
11:「圍在城裡的人想逃出來,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對婚姻也罷,職業也罷,人生的願望大都如此」
人不快樂,或者說可悲的一大根本原因,就是以為得不到的是最好的,對於擁有的,又不懂珍惜。
《銀魂》里說:「真正重要的東西,總是沒有的人比擁有的人更清楚,所以,可要好好珍惜啊。」
12:「好的教育首先是啟發人的學習興趣,學習的自覺性,培養人的上進心,引導人們好學」
如何才能做到讓孩子主動學習?
六個字:言傳不如身教。
就像楊絳的父母那樣。
楊絳的媽媽操勞一家大小衣食住用,得空總要翻翻古典文學、現代小說,讀得津津有味。
父親說話入情入理,出口成章,他的秘訣就是:多讀書,讀好書。
所以,你希望孩子有上進心,那就以身作則,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自覺進步。
13:「我的向上之氣來自信仰,對文化的信仰,對人性的信賴」
為什麼有些人遇到坎,就過不去了?
因為他沒有信念,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念想」。
特殊年代,生活困苦,楊絳先生覺得是暫時的,中華民族不會滅亡,上海終將回到中國人手中。
楊絳先生始終相信:
人性並未泯滅,烏雲鑲著金邊
。
拿破崙.希爾說:「信念是生命和力量,信念是奇蹟。信念是我們創造奇蹟的根本。」
永遠相信,黑夜再漫長,總有天亮的時候。
14:「我每天的生活,沒有一天完全相同」
每一天都是全新的一天,唯一的一天。
生命沒有回放,用心體會,感恩生活的每一天。
15:「人的好性情,是修煉出來的」
人的好性情並不是完全天生的,它需要後天的修煉。
就像楊絳。
別人罵她,她一笑置之。
別人打她,她絕不還手。
正如她說的:「含忍是保自己的盔甲,抵禦侵犯的盾牌。」
因為惡人自有天收。
含忍和自由是辯證的統一。
楊絳先生走了,她對婚姻的經營,對愛人的鼓勵和珍惜,她的智慧,她的體面,她的格局,她的強大,她的豐富,值得我們所有人敬仰。
她的這15句話,你不妨讀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