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終端」出道即隕落,套殼安卓真的做不好AI?

2024-05-09     雷科技

原標題:「AI終端」出道即隕落,套殼安卓真的做不好AI?

就像當年的 VR、元宇宙、比特幣區塊鏈等概念一樣,在「AI 大模型元年」,AI 也理所當然的成為了科技領域的「碰瓷勝地」。從前幾年的「AI 助手」到後來的「AI 手機」「AI PC」,再到現在的「AI 終端」,科技數碼行業已經將 AI 概念運用的爐火純青,趁熱打鐵推出了各式各樣的「原生 AI 設備」,立志要重現 AI 時代的 iPhone 時刻。

不過從近期的新聞來看,這些所謂的「原生 AI 設備」的市場評價,似乎與他們的最初的設想出現了些許偏差。

圖片來源:雷科技

比如在 MWC24 上引得眾人留步,被認為是 AI 設備 2.0 的 AI Pin,在首批評測解禁後就被認為是 AI 時代特有的「美麗廢物」:

《連線》吐槽了 AI Pin 實在沒有什麼用途,回答結果也往往讓人失望;The Verge 明確表示 AI Pin 沒有任何值得推薦購買的理由;WSJ 記者 Joanna Stern 吐槽了嚴重的發熱問題,以及雷射投射在戶外的不可用;彭博社記者 Mark Gurman 更直接表示 AI Pin 讓他更相信這些所謂的 AI 設備不會取代智慧型手機……

《連線》吐槽了 AI Pin 實在沒有什麼用途,回答結果也往往讓人失望;The Verge 明確表示 AI Pin 沒有任何值得推薦購買的理由;WSJ 記者 Joanna Stern 吐槽了嚴重的發熱問題,以及雷射投射在戶外的不可用;彭博社記者 Mark Gurman 更直接表示 AI Pin 讓他更相信這些所謂的 AI 設備不會取代智慧型手機……

幾乎沒有一家媒體認為 AI Pin 是一款值得購買的產品。在 MWC24 上簡單體驗 Ai Pin 後,小雷也認為 AI Pin 就像一個「螢幕壞掉的智能手錶」。

如果說 AI Pin 純語音交互的方式還給「原生 AI 設備」留了最後一絲顏面,那 Rabbit R1 的表現,則是把「原生 AI 設備」的臉丟的乾乾淨淨。

圖片來源:Rabbit

不同於沒有螢幕的 AI Pin,Rabbit R1 保留了螢幕和物理按鍵和 SIM 卡插槽,相比起激進的 AI Pin,Rabbit R1 更像是一台正經的手機。事實上,Rabbit R1 確實和 Android 手機有千絲萬縷的聯繫——有好事者放出了 Rabbit R1 的「啟動器」的安裝包,文件格式不出意外還真是大家熟悉的「.APK」,可以直接安裝、運行在 Android 手機上,甚至連雲服務都能正常訪問。

當然了,Rabbit 方面第一時間出來反駁,稱「Rabbit R1 不是 Android 應用程式,Rabbit OS 和 LAM 運行於雲端,並對 AOSP 及底層固件進行了非常具體的修改,因此一個沒有正確作業系統和雲端端點的本地非法 APK 將無法訪問我們的服務。Rabbit OS 是為 R1 定製的,我們不支持第三方客戶端」,並後知後覺地封禁了移植啟動器加入伺服器的權限。

圖片來源:雷科技

很顯然,這套「基於 AOSP 底層自研,不是 Android 套殼」的說法沒能說服吃瓜網民們。在 X 和 Reddit 上,我們能輕鬆找到大量關於 Rabbit R1 的負面評價,稱「Android 內核不配稱作原生 AI 設備。」

但是否是「原生 Android 設備」,真的那麼重要嗎?

套殼 Android 也能做好 AI

在討論 AI 設備時,常常出現一種誤解,即 AI 的有效性和其「原生」狀態有直接關聯。然而,即便是基於 Android 套殼的系統,只要其 AI 集成得當,同樣能夠有效地服務於用戶,甚至在某些方面表現出色。

首先,我們需要認識到,AI 的核心價值在於其能夠處理和簡化任務,提升用戶體驗,而非其底層系統是否為完全原創。Android 平台因其開放性,已經發展出強大的生態系統,擁有廣泛的開發工具和資源庫,這為 AI 的集成提供了豐富的基礎。

其次,AI 的集成並不必然要求底層系統的徹底創新。即使是「套殼」的 Android 系統,只要對 AI 功能進行了優化和定製,就能夠有效地利用 Android 的現有優勢,如穩定的作業系統環境、豐富的應用生態和成熟的開發框架。通過這些優勢,開發者可以更專注於 AI 功能的實現,而非底層系統的搭建,從而加速 AI 功能的市場推廣和應用普及。

圖片來源:Rabbit

更不用說對 Android 系統進行「套殼」並集成 AI,可以降低硬體成本和開發難度。這使得中小企業甚至初創公司也能進入 AI 市場,增加行業的多樣性和競爭力。

在理想的情況下,AI 通過簡化用戶與應用間的交互,確實可以顯著提高操作效率和體驗。例如,通過 AI,用戶只需要給出「點 XX 外賣」的語音指令,無須親自執行具體操作,AI 就可以自動完成比價篩選、口味定製、領券支付的全流程,解放用戶的時間。

雖然「套殼」的 Android 可能在某些技術純粹主義者眼中不夠完美,但只要 AI 集成得當,這些設備仍然能提供強大的功能,滿足廣大用戶的需求。AI 設備的真正價值在於其對用戶日常生活的積極影響,而非其技術的來源。通過智能化的簡化操作和提升體驗,即使是基於現有系統的 AI 設備也完全有可能成為市場上的成功產品。

AI 是用戶與服務的橋樑

事實上,AI 作為科技領域中的一股勢力,其真正的魅力並不僅僅在於它的技術複雜性或是所謂的「原生」狀態,而在於它如何成為連接用戶和服務的橋樑,如何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扮演那個無形卻不可或缺的角色。隨著 AI 技術的快速發展,我們期待它在更多的設備和平台上展現其潛力,不僅限於那些標榜「原生 AI」的高端設備。

圖片來源:Rabbit

作為用戶,我們希望看到的 AI 技術不再只是營銷噱頭或是技術展示,而是實實在在能為用戶帶來便利的工具。無論是簡化操作、個性化服務還是智能決策支持,AI 都應該在實際使用中體現其價值。

未來的 AI 不應只是技術領域的一顆璀璨星辰,而應成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成為數字生活的延伸。從智慧型手機到家庭自動化,從個人助手到企業決策支持,AI 的潛力無限,而當 AI 真正融入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後,AI 設備是否是「Android 套殼」,又有什麼值得在意的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e8933a921fbf3dedd41382f22ef54b0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