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研究生學歷,身高186,搞不定智能電視

2023-02-28     壹讀

原標題:我,研究生學歷,身高186,搞不定智能電視

智能電視肯定沒想到,「不看電視」的年輕人會因為「不讓看電視」吵翻天。

智能電視更沒想到,愛奇藝「限制投屏」,也能讓智能電視又被拉出來被罵一圈。

不能投屏也罵電視,智能電視冤嗎?

真不冤。

國人苦智能電視久已。尤其近半年,圍繞「智能電視難用」的話題在社交網絡頻頻掀起討論。操作複雜、花式收費,「智能電視不智能」已經導致很多人家裡的電視淪為「大號顯示器」。

映射到市場就是電視銷量的下滑。奧維雲網《2022年度中國彩電市場年度報告》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彩電市場零售量規模為3634萬台,同比下降5.2%,零售額規模為1123億元,同比下降12.9%。2022年中國彩電市場零售量規模已經跌至近13年最低。

年輕人是真的不看電視了嗎?當代家庭需要怎樣的電視?本期有意思調查共收集到1545份問卷,參與調查的人群中90年以後出生的占比近六成。一起來看看年輕人看電視的方式發生了怎樣的改變。

智能電視,「人類公敵」

首先,辟個謠。

通過調查,我們發現「年輕人不看電視」是假的。

在接受調查的人群中,不看電視的人占比不到兩成。居住在一線及新一線城市,年收入50-100萬的精英階層占比最高。

大多數人還是看電視的。

有近半數人每周都看電視,其中超兩成人每天都看。通過交叉分析我們發現,每天都看電視的人有兩種,要麼是年薪百萬以上的「有錢人」,要麼是年薪0-6萬、居住在三線及以下城市的「有閒人」。

不過,不管是有錢人還是有閒人,智能電視對待他們都「一視同仁」。

「開機慢廣告多」 「系統頁面亂」 「不讓投屏」 是有錢人和沒錢人看電視時的共同煩惱。

為什麼是這三樣?要從當代人買(看)電視的目的說起。

調查顯示,超半數人看電視是為了追劇。

但電視系統自帶的內容資源,看著五花八門、資源豐富,實則想看的沒有,推薦的全是國產低質電視劇。好不容易選定一部劇,看劇的過程堪比「西天取經」。

有網友分享了他的追劇體驗,「好不容易點開一個電視劇,還得開通會員才能看整集。這個會員,除了電視本身的會員,還有電視上各種App的會員,花了488買了某包年VIP,過幾天發現還有568的XXX影視VIP,買了XXX影視VIP,裡面的幼兒頻道、知識內容還得單獨付費。如果想在電視上任意看想看的劇,一年至少得交1000多。」

你以為花了這1000多就省心了?並不。花完錢你會發現,追個劇,電視上更新得沒有移動端快,到最後還得投屏。

但投屏又涉及到新問題。

很多視頻平台,有手機、電視兩種版本,即便你充了手機端會員,也無法在電視端使用。此外,不同會員等級,也對應不同的投屏清晰度。

「充了黃金會員,只能得到480p的清晰度,根本沒法看。黃金VIP會員要實現4K投屏,就一定要買白金VIP會員。但就算充了高級別會員,很多電影如迪士尼、漫威系列,還要因限制版權不能投屏。」一位網友在社交平台吐槽。

除了投屏,人們買電視的第二個用途就是看電視節目。畢竟,電視台的信號源相對清晰且流暢,像世界盃、冬奧會等重大活動,必須在電視上看才有感覺。

但想看個電視也不讓你好好看。

首先是遙控器。有網友表示,會用智能電視遙控器已經成為當代智力檢驗標準。

「不但要分清兩個遙控器是對應機頂盒還是電視,打開電視還得用一個遙控器設置信號源,才能調台。」大多數人對此的解決方法就是一頓亂按。

除了開機費勁,開機廣告也飽受詬病。有北京網友吐槽,「都說錢能解決投屏,但開機慢是有錢也不行。就算你開瑪莎拉蒂,看個電視也要欣賞來自歌華有線的寧夏灘羊70秒的開機廣告。買電視等於買個開機強制放廣告,且連廣告聲音都沒法關掉的顯示屏。」

因此,有知乎網友一針見血地總結「為什麼現在都不看電視了」:

圖源:知乎@海鷗

「年輕人不愛看,中年人沒空看,老年人不會看,小朋友不讓看。外國的不許看,國內的不忍看,好看的沒錢看,免費的沒法看。」

跟伴侶同居是買電視的分水嶺

智能電視如此飽受詬病,但在調查中依然有超九成人有買電視的打算。為什麼有那麼多人買電視?

答案是:家的感覺。

調查顯示,跟伴侶同居是買電視的分水嶺。有了自己的「小窩」後,買電視的意願直線上升。排在第二位的是有娃家庭。

誠然,電視正在失去家庭中的C位,但依然有很多人認為,有電視才叫家。

現代人渴望手機之外的親密關係,電視是人與人之間很好的連結方式。在招待朋友時打開電視,即使沒人說話,也不覺得尷尬;一家人聚在一起看電視,討論同一事物,增加共同話題;陪老公/媳婦一起看,或是跟孩子一起看,是打工人繁忙工作之外對家庭的補償。

除了構建「家」的氛圍,很多人看電視也是為了取悅自己。

很多人認為,電視打開看不看不重要,主要是烘托氣氛。可以開著電視玩手機;可以當作幹家務的時候的背景音;還可以一個人的時候聽個響;或者乾脆當個大號顯示器,打遊戲、看電影,放空腦子,娛樂身心。

也有人把看電視當作學習的工具。周末跟練跳舞、疫情投屏跳操、看講座、看分享會、帶孩子上網課……電視並沒有消失,而是跟當代生活有了新的結合。

當代家庭需要怎樣的電視?

通過調查,我們發現,儘管現在的智能電視功能五花八門、黑科技頻出。但消費者對於電視的要求依然集中在視覺效果。

首先是畫質。調查顯示,購買電視時,消費者對螢幕畫質的需求已經超過了價格。奧維雲網數據顯示,2022年MiniLED電視以及8K解析度電視同比增長385.3%以及24.5%,它們的共同點是可以提供更強的視覺衝擊。

其次是價格。調查顯示,接近七成人購買電視時重視價格。

購買電視的預算在2000-4000元檔位的占比最高,接近半數;4000-8000價位的中高端電視占比36%;購買8000元以上高端電視的人要比買2000元以下的人要多。

人們之所以願意購買高端電視,是因為電視的價格是「一分錢一分尺寸」。

過去大屏電視算是「奢侈品」,如今隨著面板價格持續降低,65英寸已經成為電視的「購買門檻」,也是最受歡迎的尺寸;排名第二的是75英寸的電視,不少人以此實現了大屏快樂初體驗;此外,購買85英寸及以上尺寸電視的人比購買55英寸的人要多, 「家庭影院」正在走進尋常百姓家。

最後來看看品牌。調查顯示,現在購買電視,僅四成人關注品牌,跟以往相比大大降低。

在主流電視品牌中,索尼依然是電視中的王者,無論是螢幕畫質還是打遊戲時的流暢度都是頂級;緊隨其後的是小米,作為網際網路品牌的代表,最大的賣點是作業系統和內置資源;排在小米之後的是傳統國產電視品牌,如海信、TCL等,選擇人數均超越三星和夏普。

對此,艾媒諮詢CEO兼首席分析師張毅表示,人們對電視品牌的關注度降低並不是真的不注重品牌,而是把注意力從傳統電視品牌轉移到了網際網路電視品牌。網際網路品牌比傳統品牌更具性價比,在營銷方面也更具優勢。此外,無論是網際網路品牌還是傳統品牌,國產品牌智能電視近些年在勢頭上力壓國外品牌,一方面是價格有優勢,另一方面在於產品的服務,國產品牌比海外品牌更懂中國消費者。

對於「電視在未來會不會消失」的問題,張毅認為,未來電視不太可能會徹底被拋棄。因為電視扮演的功能正在從電視台向投屏終端和智能播放終端轉變。

艾媒諮詢調查顯示,電視機在家庭的駐留時間平均為八到十年,也就意味著這八到十年,有無數的想像空間和無數的盈利方式,無論對智能電視廠商,還是對內容平台都是不錯的獲利渠道。

有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上半年,OTT大屏電視(即網際網路電視)用戶超3億戶,日活用戶規模超1.6億戶。據《2022年家庭智慧大屏營銷白皮書》,2021年OTT大屏廣告收入為153億元,2022年預計為204億元。

長遠來看,如何利用好這個渠道去創造和滿足當代用戶的需求是智能電視品牌和內容供應平台必須思考的問題。當務之急是趕緊把現在這股「爹味兒」去去。

參考資料:

花了好幾千,我買了個「電視爹」| 深燃

作者:賈詩卉

編輯:田納西

設計:李潤

值班編輯:賈詩卉

「點擊即刻擁有我兔手機殼」

點擊觀看有意思報告視頻

點擊圖片閱讀|名媛慘遭前夫碎屍,如何識別身邊的「垃圾人」?

點擊圖片閱讀 |兩種甲流亞型同時傳播,此輪甲流為何如此嚴重?

如果你覺得今天的文章還不錯

動動手指給壹讀君點個在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e8564873609e51daabe8952963026da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