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先說說建築行業內的各個參與單位:
建設單位:也就是甲方、業主,出錢做項目的人。如果是房地產 ,那就是開發商;如果是市政項目,那就 是政府成立的某投資公司或其他公司;如果是廠房,那就是某企業;如果是其他民用項目,那就是各種公 司。
指揮部:這是個特殊的角色,只有在市重大工程中才會出現。重大工程為了保證項目順利的完成,一般會 有政府領導挑頭,成立指揮部,協調所有的重大問題。如果是比較重大的項目,可能會出現區長、甚至副 市長這樣級別的人來挂帥領導指揮部。相當於建設單位的核心。當然這一般是在政府重大項目才會出現。 一般商用和民用項目,是沒有的。
代甲方:一般非常大的項目,憑甲方的人力和技術能力是管不過來的,所以就出現了代甲方這個角色。也 就是相當於董事局和管理層的關係吧。一般而言,代甲方找專業的諮詢公司來做。一般民用項目或外資項 目,大多數是找靠譜的諮詢公司。如果是政府重點項目,則會從各個部門和承包企業里抽調專業人士組成 代甲方。比如,上海的一些重大項目的代甲方,一般是從上海建工集團 (包括旗下各子公司)、各部門、 各相關機構抽調一些老資格的專業人士來組成相對固定(因為工程不斷)的代甲方。
監理單位:毫無疑問,監理單位是代表甲方的利益,來監控整個工程的。一般也是採取甲方聘用制 。同行 來說,一個項目可能會同時聘用好幾個監理單位,比如工程監理和審計監理 ,或者按照不同的專業聘請不 同的監理(如建築和安裝、裝修)。當然也可能所有的活都讓一家監理公司來做,這一方面要看工程大 小、另方面也看各方面關係和利益的協調。
勘察單位:項目要開始做,首先要勘察,對所在地的人文地址、岩石情況進行考察測量 工作。沒有勘察報 告,後續設計單位是沒辦法進行設計的。一般勘察單位都是勘察設計院 ,也是設計院的一種。
設計單位:設計院不必多解釋。一個項目可能只有一家設計院,也可能有多家設計院,這個看具體的情 況。
總承包單位:現在基本實行總承包制,就跟你家裡裝修,你找個裝修公司一起打包搞定,你那有精神頭去 分別找電工、木工、水工和泥工?由於行業的歷史原因,在各工種中,土建單位是大頭,也是相對最上游 的施工企業。所以現在大部分的總承包單位都是各省市的建工集團 、或民營建築公司。當然也有一些項目 會讓機電安裝公司、甚至設計院來做總承包。這其實只要有總承包資質,都是可以的。 施工單位:施工單位是具體負責幹活的了。按照工種,分為土建、機電安裝、裝飾、幕牆、綠化、監控安 保。。。施工單位一般和總承包單位簽合同;或者和甲方(代甲方)直接簽合同,同時和總承包單位簽訂 管理協議。
施工隊:一般的施工單位只是管理,沒有自己的工人,所以施工單位下面還有分包的施工隊。施工隊來自 五湖四海,可能是施工單位的固定合作夥伴。負責具體的施工。
設備材料供應商:現在項目動輒採購很多大設備和材料,為了降低成本,當然也有利益的原因在裡面。越 來越多的甲方直接採購設備或主材,而不是全包給總承包單位或施工單位。比如發電機、制冷機組、空 調、高低配電櫃、電纜等「大手筆」材料。
其他行政參與單位:各行政部門都會參與到一個項目中來,供電局啊、市政啊、環保啊、人防啊、消防 啊、質監站啊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2、各單位之間的關係: 簡單而言,建設單位(甲方)出錢,當然背後可能還有各種投資商,這個不展開。 甲方出錢請專業的代甲方來管理, 同時 聘請監理公司來按照工程規範來監控現場質量, 聘請勘察設計和設計院來進行圖紙設計, 聘請總承包來負責工程施工。
甲方或總承包再來分包給各個施工單位來完成各個單項工程。 施工單位再分包給自己的施工隊來完成合同內容,一般施工單位和施工隊是勞動力外包,也就是所謂的家 庭裝修中的清包。
設備材料商或者和甲方簽合同、或者和總承包或施工單位簽合同,提供圖紙所表明型號的設備和材料。 各行政管理部門同時對工程項目進行監管。 總而言之 代甲方、設計、監理代表甲方利益; 總承包、施工單位、施工隊、設備材料商代表乙方利益; 各行政主管部門代表政府行使監管和監控。 但實際中,無論是質量問題還是神馬問題,我認為甲方都是首頁原因,現在的輿論風氣把施工單位過於妖魔化了.
3、招標、發標、投標與中標 其實這裡很容易理解,凡是甲方要花錢出去聘用的,都要通過招投標制度 。包括尋找合適的監理、設計和 施工單位。
但一般而言,在一個地區,知名的監理 和設計單位也就那麼幾家,所以不需要那麼繁瑣。而總承包和施工 單位都是跨地域接項目的,競爭比較激烈,所以必須通過招投標制度。
甲方做好預算和技術要點,然後進行公開招標。邀標(邀請制)或公開招標,一般都是邀標制,就是定向 向一些知名企業或關係戶發出邀請,請他們來投標。 施工單位們來了以後,要向他們發標書(就是甲方的要求),這叫發標。
施工單位根據標書製作投標文件,一般分為商務標和技術標兩大塊。商務標就是關於價格和數量,技術標 就是關於各種技術方案和規範。做完之後裝訂成冊,做的漂漂亮亮地在規定時間遞交給甲方,這就叫投標 。
甲方根據這個進行評分,或者各種內幕操作,這個過程就叫評標。最後宣布哪家單位中了,這就叫中標 。 再延伸一下,幾家施工單位背地裡聯合起來達成一致,或者一家單位找好幾家利益相關單位來從門面裝樣 子,一起參加投保,其實最終不管誰中標,已經說好利益劃分了,這個就叫圍標。而參與裝門面的單位一 起來投標,這個過程叫陪標。
4、關於水很深 其實不要以為水很深,水的確很深,但說到底,無非是關係和利益的平衡。 比如,甲方下面某關鍵人物,有自己的小夥伴做施工單位,他從中做些工作,讓自己的小夥伴中標。再比如,市裡面某領導打招呼,希望某施工單位或者某個品牌的設備材料商能夠進來,那麼甲方運籌帷幄一 下。其實也就是這點事,看最終如何權衡了。
這些事,各行各業每天都在上演,不僅僅是建築行業,只不過建築行業相對標的大一些,少則幾百萬,動 輒幾億、十幾億、幾十億,利益大了,這裡面的關係也就複雜了。同時一個大項目,設計到非常多的參與 單位,就更加錯綜複雜了。
同時,建築行業也有著自己鮮明地特點,參與人員相對更加粗一點、年齡也大一些,不像那些網際網路、IT 行業那麼文縐縐都是年輕人。所以大塊吃肉、大碗喝酒、卡拉OK、回扣、送禮、搞定文化、甚至動用黑社 會處理一些事情,都是很常見的。所謂的路子很野,這也讓外人覺得建築行業水很深、很複雜。其實說到 底,還是那句話:關係和利益的平衡。
大家可能更感興趣都是監理和施工單位的關係。 理論上講,監理代表甲方利益,施工單位代表乙方利益,兩者是監管和衝突的對象。但實際上,大部分的 工地上,兩者相處的是非常融洽的。 因為我之前的經歷都是大工程。這種項目,其實監理方和施工單位,基本上會經常在工地上碰到,過來過 去就那麼幾家單位,領導和領導之間都是比較熟悉的。 此外,大施工單位一般做事非常規範,基本上都是按照圖紙和規範在幹活,而監理則按照規範對工程質量 和材料進行監管,一般上不會出現大的衝突。
當然說實話,現在的勞動力水準是一降再降,項目遍地開花、勞動力也很緊缺,又要保證進度,施工單位也很難,難免在很多細節上施工不到位,這就需要監理提 出整改意見,然後施工單位進行整改。 而施工單位平時和監理關係維護好、打點一下,平時多喝喝酒、拉拉關係、塞塞紅包。有些可過可不過的 問題,也就睜隻眼閉隻眼了。但原則性問題,監理也不敢打馬虎眼,畢竟監理也要對工程質量負責,對甲 方負責。而且又是第三方角色,本身就很敏感,監理也會有自知之明的。
施工單位也一樣,也要對工程質 量負責,也不會過分亂來。所以實際情況,也沒有大家想的那麼複雜。 有實力的施工單位遇上好的監理單位,會把工程做的更加好,互為促進。
另外,現在這個商業社會,企業都是要賺錢的,所以對企業而言,更重要的是收益。因此,對於施工單位 而言,和甲方、總承包和審計監理搞好關係才是最重要的。一方面為了結算好一點,另外也希望甲方和總 承包以後在做其他項目的時候,能夠繼續找自己。
再說說施工單位和設計單位 的關係,這兩者沒有明顯的衝突關係,一般相對都比較和諧。以前呢,施工單 位要賺錢,就要靠增加帳,就是原來的施工圖紙在現場根據實際情況需要進行調整修改,金額肯定會越改越多,尤其是已經做好的東西再改,這都是施工單位的利潤來源,所以施工單位會千方百計和設計院搞好 關係,儘量多的進行設計修改。
同時,設計院一般對施工單位也會客客氣氣的,畢竟施工現場錯綜負責,各工種之間可能會出現各種問 題,設計院畢竟是紙上談兵,難免有疏漏之處。
如果施工單位天天在工地上,給設計院挑刺,設計院也受 不了。而且施工單位是天天和甲方、總承包呆在一起的,關係會更加近一些,設計院則一般現場是不派人 的,特別大的項目除外。
當然,設計院也不能無原則的無止境修改,改的太多了一方面給甲方增加費用,一方面也顯得自己沒水平。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e83982d1aa5eb20b2c20b2baef4aa3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