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結束了為期兩天的貨幣政策會議之後,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9月18日宣布,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下調50個基點,降至4.75%至5.00%之間的水平。針對美聯儲的此次降息決定,多國人士紛紛表示,美國一直利用美元作為金融武器,不管進入美元加息周期還是降息周期,都會給世界經濟帶來很多動盪,世界各國應減少對美元的依賴,實現貨幣的多樣化。
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治理與永續發展研究所所長 盧耀群:近年來,美元的升值對世界造成了很大衝擊,美元指數一度達到20多年來的歷史新高。當美元處於歷史高位時,各國將不得不花更多的錢來購買美國的商品和服務。與此同時,它也增加了企業的借款成本,我認為這是一種雙重打擊。而當美元利率開始降低時,世界再一次陷入波動,企業不知道該怎麼做。所以我認為從本質上講,非常重要的是世界各國必須減少對美元的依賴,尤其是亞洲國家,必須慢慢地實現貨幣的多樣化,也許轉向亞洲自己的貨幣,也許轉向一籃子貨幣,從而減少對美元的依賴。
南非國會議員 孟亞:美聯儲的降息行動可能會對世界經濟帶來衝擊,特別是對那些剛剛從疫情中恢復過來的發展中國家。多年來,美國一直利用美元作為武器,對抗包括非洲在內的所有發展中國家。因此非洲必須抵制這種將美元武器化的行為,尋找用本地貨幣進行貿易的替代方案。
墨西哥國際問題專家表示,美聯儲降息有可能引發貨幣擠兌,為了穩定自身經濟,發展中國家需要加強內部市場。
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國際問題專家 馬丁內斯:由於美聯儲降低利率,美國的經濟增長將會加快,這反過來又會引發貨幣擠兌,我認為當美聯儲開始第三次降息時會引發圍繞美元的貨幣擠兌。在這種情況下,墨西哥等發展中國家要做的就是加強內部市場,通過擴大內需來實現經濟穩定。
「美元潮汐」收割全球財富
轉嫁危機
長久以來,利用美元霸權體系,美聯儲按照美國利益的需要,在「開閘放水」和「落閘限流」之間反覆橫跳,通過貨幣流動從他國攫取經濟利益。美聯儲降息、加息形成的所謂「美元潮汐」不斷地在全世界收割財富、轉嫁危機。
「美元是我們的貨幣,卻是你們的麻煩。」美國前財政部長約翰·康納利的傲慢言辭在本輪「美元潮汐」中再次得到了驗證。
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衝擊,美聯儲激進降息,從2020年3月開始連續下調利率區間至接近零,並開始實施所謂「無上限」量化寬鬆,進行了史無前例的貨幣「大放水」,美國通脹被迅速推高。截至2022年6月,美國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9.1%,通脹率創下1980年以來的新高。
美聯儲加息歷程圖2022年3月至今
為應對通脹,美聯儲自2022年3月至2023年7月連續11次加息,累計加息幅度達525個基點。過去一年間,美聯儲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維持在5.25%至5.5%之間,為23年來最高水平。
美國大規模降息的同時,通過超發美元進口商品、投資他國等方式輸出資本,劫掠他國;激進加息時,又導致全球流動性快速收緊、多種貨幣大幅貶值,以美元計價借貸的國家清償債務壓力驟增,不少發展中國家陷入了「匯率震盪-資本外流-融資成本升高-償債困難」的困境。
貨幣貶值、通脹高企
全球多國經濟承壓
美國《紐約時報》今年4月報道稱,在彭博社追蹤的約150種貨幣中,有三分之二的貨幣對美元走弱。日元是受影響最明顯的主要貨幣之一。今年以來,日元對美元一度跌至161.90日元兌1美元的水平,創1986年12月以來新低。
許多發展中國家更是損失慘重。以埃及為例,據統計,自2022年以來已有約200億美元熱錢逃離了埃及市場。大量外資流出,導致其並不充裕的外匯儲備快速縮水,埃鎊匯率一度由今年年初的1美元兌換31埃鎊跌破1美元兌換50埃鎊,經濟持續承壓。
貨幣貶值伴隨著通脹的高企。土耳其2022年10月通脹率達85.51%,為24年來最高,2024年5月通脹率依舊高達75.45%。
而阿根廷2023年累計通脹率甚至達到了211.4%,創1990年以來新高。
融資難、還債貴
中低收入國家陷入債務危機
為減輕美聯儲加息的不利影響,許多經濟體不得不應聲而動,給自身經濟增長帶來風險。受美國戰略裹挾最緊的歐洲緊隨美國多次被動加息。貨幣緊縮政策導致歐元區經濟持續疲弱,歐洲央行在遏制通脹與尋求經濟增長之間,經濟困境加劇、進退兩難。許多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陷入「融資更難、還債更貴」的雙重困境,債務危機風險增加。
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今年6月發布報告說,2023年全球公共債務創歷史新高,達到了97萬億美元。專家指出,美國金融政策加劇了中低收入國家的債務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