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食材 新場景 新趨勢 | 2023沸騰的火鍋

2023-03-18     火鍋餐見

原標題:新食材 新場景 新趨勢 | 2023沸騰的火鍋

導語:

3月17日,在天財商龍「數字化之光」大會上,火鍋餐見副主編田果圍繞《2023沸騰的火鍋 | 新食材 新場景 新趨勢》做了主題演講,引發業內外人士關注。

本篇內容選取分享精華,希望給您有所啟發。

火鍋行業大盤

1、43.3萬火鍋店,有料火鍋勢能在加強

從圖表我們看到,自2019年到2022年,全國火鍋相關企業數量逐年上漲,從38萬家、39萬家,到42萬家,再到43萬家。

增速在2021年達到巔峰狀態,數據是7.5%,2022年大家都知道,因為疫情封控時間最長,增速僅有1.5%。

聚焦至火鍋品牌,從2022年門店凈增長來看,第一名是楠火鍋,凈增長260+;第二名是王婆大蝦(金岱),凈增長180+,是下沉市場的王者;第三名的是洞氮胡記羊肉館,凈增長120+,它發家於湖南,在全國走馬圈地;第四名、第五名分別是李想大蝦、廣順興豬肚雞,凈增長均為100+。

在這5個品牌中,有4個都是有料火鍋,比如蝦火鍋、豬肚雞火鍋、羊肉火鍋,在消費收緊的背景下,「無料」和「有料」帶給消費者的性價比感知是不同的,隨著有料火鍋的崛起、不斷被發掘,火鍋也變得越來越包容。

2、火鍋連鎖化率25%,中小型企業是中堅力量

近幾年,我們經常看到,一家火鍋品牌能夠在短短几年時間迅速開幾百家店,用規模反哺品牌,同時,越來越多的餐飲人開始抱團前行,他們整合各方資源,開始以集團模式發展。

2023中國火鍋經營發展報告顯示,火鍋連鎖化率增長迅猛,從2019年的15.1%增至2022年的25%,超出餐飲行業的18.3%。

從規模分布看,100家以上的火鍋連鎖企業占比最高,其次是11~50家的企業;但從增速上看,50家以下企業表現較為突出,50家以上企業門店數均出現不同程度下滑,可見中小型連鎖火鍋企業仍是行業中堅力量。

3、客單價集中在70~90元,高性價比是決勝之道

我們可以看到,整個大火鍋品類的分布,主要都集中在70~90元的客單區間。

有意思的是,近年來,100元以上客單的門店數逐漸上升,比如人均145的巴奴、人均151的湊湊、人均154的撈王,我們可以稱之為「中高端火鍋」,他們消費人群相對固定,疫情期間受影響程度較低。

我們預測,火鍋市場將會出現「高端火鍋降維打擊+中端火鍋高端化」的局面。高端火鍋將通過降本增效,降低人均客單價,提升客流量;中端火鍋將通過產品、場景等增值服務,提高客單價,做更高品質的火鍋。

新食材 新場景 新趨勢

1、新食材:經典產品微創新,秒變網紅大單品

在座的各位,或許都聽過這幾款食材:炸蛋、拇指生煎包、千絲土豆

我們網絡平台曝光量,得出火鍋特色產品熱度排行榜,其中,炸蛋、拇指生煎包、千絲土豆位居前三,還有在網絡上刷屏的黑金包子、火箭魷魚、耙牛肉等,幾乎成為川渝火鍋的標配。

沒錯,火鍋行業內卷嚴重,其實像牛肉、毛肚這類經典菜品相對穩定,挖掘新產品的空間越來越小,所以,我們聰明的的火鍋品牌開始對基礎菜品進行微調,打造差異化,形成記憶點。

在形狀創新上,千絲系列就不用說了,萬物皆可絲,除了火箭魷魚,我們上周在大芊金火鍋串串的店裡,看到一款「金榜魷魚」,創新了改刀方式,看起來像玉米。

在食材組合上,這款紫衣山藥蝦滑是海底撈的一款產品,豪渝火鍋的肥腸扯蛋也是如此,現在我們更擅長「a+b=c」,而不是去重新去挖掘一款c產品,產品創新的邏輯變了。

在擺盤呈現上,土貨九大碗、茶碗九宮格,以拼盤組合方式出道,葷素搭配,讓顧客一次性吃到更多的菜品,還有太極雙椒蝦滑,自帶傳播因子。

2、新場景:從室內到室外,火鍋在「行走」

當下,消費者行為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他們更願意為「不一樣的場景」買單。

>當人們不能遠行,「露營風」成最後的倔強

今年餐飲界最流行的詞彙之一,就是「露營」,它不是新名詞,更像是疫後人們情緒釋放下的產物。

在朋友圈,就經常看到有老闆分享露營照片,三五好友相伴,很小資愜意,前不久,麻辣空間就把火鍋搬進油菜花田,還有大龍燚火鍋、大斌府火鍋等,都紛紛解鎖露營新場景。

但你還需根據實際情況搭車,不可冒進,為消費者尋找更合適露營的食材、鍋具、攜帶方式等,非常關鍵。

>從地鐵火鍋到飛機餐廳,火鍋越「跑」越遠

去年,鄭州正弘城新開了一家怪小二現烹牛蛙火鍋,整個門店採用的地鐵風裝修,有檢票口、售票機,非常沉浸式,隨手拍都很出片。

還說會玩,還得是成都,大龍燚的火鍋巴士,在車上不僅能吃火鍋,還能唱KTV,有體驗過的小夥伴,可以告訴我們,會不會暈車。

衣、食、住、行是人類生活必要的四大元素, 把行與食融合在了一起,看似很不相配,卻讓火鍋「走」了起來,變成真正的「行走的火鍋」,體驗感做到了極致。

>「圍爐火鍋風」越刮越大,迸發激烈火花

我們專門去重慶的北步園火鍋,體驗了一把圍爐煮茶,像橘子、花生、紅薯、土豆啊這些,都能放上去烤,口渴了喝杯茶,說實話真能「煮一個下午」,體驗感非常好。

還有一些火鍋店比如吼堂,在等位區設置了免費的圍爐煮茶,顧客在等位時能一邊喝茶,一邊拍照,等位也不會無聊。

圍爐煮茶的爆火,並非空穴來風,對餐飲人有很大的借鑑意義,但如何彌補季節限制,這個需要思考下。

3、新趨勢:單品類火鍋將成主流,火鍋快餐化

>單品類火鍋將成主流

下個定義,單品類火鍋,是由一款食材或一道菜成長為一個細分品類的火鍋。

不管是最初的毛肚火鍋、牛肉火鍋、魚火鍋、蝦火鍋等,還是近年流行的豬肚雞、酸菜魚、碳鍋羊肉等,這些主打特色品類的火鍋,正在表現出強大的生命力。

尤其在下沉市場,這些單品類火鍋活得很好,能看到王婆大蝦(金岱)已開出900+門店,劉記光大火鍋雞,2021全年新增156家門店,2022年新開73家門店,足以見其生長力。

在萬物皆可涮的火鍋行業,SKU在平穩中疊代,這些SKU中,消費基礎廣泛、市場教育成熟、且點單頻次高的食材,將會被深層次挖掘,獨立出品類門戶。

像劉一手火鍋的副牌劉口水耙牛肉火鍋、聚焦蝦滑的拾悅紅蟹粉蝦滑火鍋、張大師鴨爪爪特色火鍋等,將爆款食材打造成一個獨立的火鍋品類,繼而實現「品類品牌化」,提高競爭壁壘。

>火鍋快餐化,快餐正餐化

我用兩個案例說明。

第一個案例是起源於重慶的香曼谷泰式小火鍋,走極致性價比路線,人均在35元左右,菜品以「定食」火鍋為主,如番茄肥牛鍋、肉片毛血旺鍋,走的是剛需的快餐模式。

隨著城鎮化發展,家庭結構呈現小型化趨勢,曾經的五口之家逐漸變成三口之家,夫妻兩人,甚至是獨居生活,導致一系列變化出現,比如就餐人數降低、做飯場景減少、快餐外賣需求增加等。

快餐化火鍋比傳統正餐火鍋更輕、更快、更便宜,比傳統快餐更豐盛、更特別,像火鍋雞、碳鍋魚人均三四十元,就能吃得很豐盛,又能滿足輕社交需求,對很多年輕人來說,非常有吸引力。

第二個案例是盤盤麻辣燙,近年火爆的主因正是擴充了應用場景,在盤盤麻辣燙基礎上,增加甜品、小碗菜等,除了滿足一人就餐,還能提供2~3人小聚場景,實現從快餐到正餐的轉換。

我們也發現,很多快餐企業做出了相應的轉型升級,一些快餐企業不斷在菜品質量上下功夫,產生了一批精品快餐產品,從而提升了這些品牌在消費者中的美譽度。

>火鍋業打響「鮮價比之戰」

我們認為,中國消費經歷了從「性價比」到「顏價比」再到「心價比」的躍遷,如今消費正在進階為4.0時代,即「鮮價比」。消費者從關注經濟實惠,到關注顏值,關注體驗感,再到關注產品新鮮程度。

究其原因,有「慢變量」,技術和物流的進步;有「快變量」,疫情催化消費需求。

各大火鍋品牌的鮮品sku數量明顯增多,鮮牛肉、蝦滑、魚滑等的市場份額這兩年水漲船高。餐飲行業開始對新鮮「重新定義」,即sku的新鮮化才是未來。像巴奴毛肚火鍋提出的第三代供應鏈,就是很好的詮釋。

我們可以看到,巴奴的「井水黃豆芽」,直接把豆芽帶著小竹籃一起上桌;主打黃辣丁鮮魚鍋的小小河邊魚,抓住了魚兒們進鍋時跳動的視覺記憶點,用「會跳舞的黃辣丁」傳遞新鮮活魚概念。

接下來,火鍋產業鏈上的每個環節,都將往「鮮價比」上深耕和精細化上偏移,這是一場持久戰。

結語

今天的分享,只是我們通過數據解析出的部分動態,無法面面俱到,如果對行業數據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下由火鍋餐見編著、天財商龍聯合出品的2023中國火鍋經營發展報告。

這裡有更權威的榜單發布、更具指導意義的趨勢預判、更落地的經營解決方案。

最後,衷心祝福各位同仁越來越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e7446d948e55dc26d807e28eef33d06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