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人性才是藝術作品的取勝之道|看《畫皮》有感

2022-02-13     蚊子聊車

原標題:關注人性才是藝術作品的取勝之道|看《畫皮》有感

小時候看電影《畫皮》,驚出了一身冷汗。詭異的音樂,荒涼的山林,幽黑的夜晚,猛然出現的青面獠牙的鬼,都成為我童年的陰影,以至於很長時間我都不敢一個人走夜路,也不再看什麼驚悚恐怖片。電影《畫皮》已經成為我所能接受的極限。

但是,我有一段時間太喜歡周迅了,(現在也喜歡,不過程度沒有那麼強了)聽說了她拍了新版《畫皮》,便克服了自己的恐懼心理,懷著期待的心情,一口氣看完了新版的《畫皮》,然而看後,卻不禁疑竇叢生。

在片子的結尾,有一隻潔白的狐狸,安安靜靜地趴在牆頭,看上去,溫馴乖巧,這樣,《畫皮》中的女主人公由原著中醜惡可怕的鬼變成了楚楚可憐的千年靈狐,為什麼要這樣安排呢?

也許是導演想要展現給觀眾一段唯美的愛情,靈狐似乎比鬼更要美麗可愛些,可是,具有千年修為的靈狐為什麼不能自己幻化成一位美麗溫婉的女子來成就自己的的千古一愛,而要靠披上一張死人皮呢?

萬物皆有靈性,白蛇,青蛇可以變成女子,甚至於本片的那位吃蒼蠅的爬行動物尚且能不依靠外物變身為英俊小生,為何偏偏集智慧與靈性於一身的靈狐不可以呢?實在令人費解。

我想不是靈狐不能,而是導演不讓,因為如果這樣,還如何演繹「畫皮"這個題目呢?所以靈狐只能披著人皮,甚至於人皮揭去,也不是顯出毛茸茸潔白的狐狸原形,而是黑蛐蛐蠕動不己身軀,狐之靈,狐之秀,被扼殺殆盡。

若說導演想緊扣片題,似乎又不盡然,原著中鬼吃人心出自兇惡本性,人皮的維繫需躲藏在陰暗之處取下來,用筆塗抹潤飾一番,便可美艷動人,真正是「畫」皮。

而新版《畫皮》中的靈狐小微自始至終並沒有畫她所披的人皮,她的人皮能保持光鮮的秘訣是吃人心,

這就就使得小微的吃人心變成無奈之舉,為了能得到王生,並和他長相思守,她不得不吃她認為十分噁心的東西。

可是吃人心保持肌膚的潤澤,似乎又是導演的創舉,古人一般認為心是智慧之源,例如傳說比干是七竅靈瓏心,卻不知原來竟可滋養皮膚,

按照導演觀點愛美女士們應該多吃些雞心,豬心之類才對

,大可不必再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了。

原著告誡我們不要被美麗的外表所迷惑,新版卻讓我們堅信欺騙有時也是出於愛,然而我無法理解的是,王生最終也承認他愛小微,小微也一直愛著王生,他們又不是生活在現代,沒有一夫一妻的法律來約束,

在一個茶壺配四五個茶杯的年代,將小微娶成側房,或納為小妾不就解決問題了,何苦將如此簡單的事情搞得如此複雜呢?

難道影片在宣傳至死不渝,忠貞不二的現代版愛情觀嗎?可想一想也不對,王夫人雖然對王生一往情深,但卻好像與另一男子更有默契,甚至於內心最深切的想法也更容易與之溝通,而王生雖然願意為妻子去死,內心深處卻埋藏著對另一女子的刻骨銘心的愛。

這樣的愛是唯一的嗎?這樣的愛是忠貞的嗎?似乎不是,那麼是在讚頌對婚姻制度的尊重和堅守嗎?

雖然對方心裡都有別人,但為了尊重婚姻,都守住了道德底線,難道這就是對婚姻的實質的理解嗎?心靈背叛,但卻肉體效忠,相互依偎,但卻同床異夢,這就是對婚姻尊重的最好詮釋嗎?

當然,周迅一如既往的靈氣逼人,兩隻大眼睛就那樣無辜的看著你,我見猶憐,自是有一種魅惑人的氣質,「閒靜處如嬌花照水,行動處如弱柳扶風」,她就是一隻鬼,那又當如何?更何況只是一隻靈狐呢?

我們認為一部好的作品能夠震撼我們決不僅僅是華麗的畫面,現代科技的應用,而是對與人性的關注。沒有對藝術熱情的追求,沒有對人性深刻的把握,只追求一些畫面的呈現,好像有本末倒置之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e74074ac5c74e0d63df992316a0c4c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