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多餘的人》|這樣的生活是不可以的嗎?

2023-07-17     有染

原標題:評·《多餘的人》|這樣的生活是不可以的嗎?

為了增加看戲的體驗感,我試圖提前閱讀戲劇《多餘的人》原作,岡察洛夫所著的《奧勃洛莫夫》。當然,以看了兩章結束。

這兩章塑造了非常強烈鮮明的主角形象:躺在雜亂床上的 奧勃洛莫夫有兩件煩心事,一個年邁的男僕,一群無法互相理解的朋友。

他出身沒落貴族,屬於打起精神還是能靠祖蔭庇佑的人,但他放任自己陷在了床上,拋卻社會關係,和這間屋子一樣積灰。

《多餘的人》是上海文化廣場推出的首屆「以色列戲劇展演」的第一部作品。

與原作一樣,都圍繞著這個 「脫軌」的人物展開。在文學史上,「多餘的人」就是用來指稱以奧勃洛莫夫、普希金筆下的葉普蓋尼•奧涅金等人。他們受過好的教育、好的出身,卻彷徨與失落,在對意義的不自覺追索中成為多餘的那個,兀自立在(躺在)棋盤之外。

開場很長一段時間,男主角都直直地躺在地上,舞台上沒有過多的道具和布景,其餘四位演員在後台間隔坐著。

相比起在舞台上擺一張床,隨地躺著使得他的「躺倒」帶著放棄和抗拒的意味,而不是舒適的休息。

也因此,比起原作還試圖掙紮起床,演員的體態顯示著角色的卸力,尤其當朋友嘗試將他拽起,奧勃洛莫夫身體自然垂墜著,一種只有靠外力才能拔出困境的狀態。

導演選擇了紅色為主色調,演員服裝全身紅色,燈光在不同場合照出不同的氛圍,色彩成為外化的生命力,也曾有過澎湃的狀態,又轉眼接近黑色的枯敗。

對我來說,演出從觀演角度算不上好。

演出的劇本分段很明顯,完成度不錯,但各處細節都不夠,排演形式求新但在當下又不夠新,對於文本表現與人物塑造也並未有多少加分——譬如家具集合在一起打造出的移動的家。

一個語言密度如此高的作品,卻取消了舞台行動,某些段落變成讓觀眾讀自動播放的劇本 (電子台詞螢幕)。當然,演員台詞非常好,很動人,但這樣的形式接近於聽廣播劇。這是需要在劇目選擇,或落地的時候被考慮到的——假設我們沒有語言障礙,舞台的「空」會另有其意蘊。

即使如此,看戲途中甚至結束,我依然哭了好久。打動我的不過還是那些普世的情感, 是相似的處境,勾起自身的悲傷與感動

面對躺倒的主角,我想起前段時間看過的新聞:一個女孩坐在沙發上7年,最終死在了那張沙發上。新聞標題聳動地描述:和沙發融為一體的女孩。

女孩的父母是否嘗試拯救她?是否曾像奧勃洛莫夫的朋友一樣多次、嘗試各種方法要將他從生活狀態中拔起?還是放任她困於自己的牢籠中。

《多餘的人》突出了「拯救」的嘗試。

首先是奧勃洛莫夫那位朋友,他的友誼是偉大的。他認為愛可以化解心內的困境,於是帶奧爾加進入奧勃洛莫夫的生命。也確實如他所願,愛情降臨了,奧勃洛莫夫短暫地起舞。可終歸當愛情化作催促他更新自我的動力時,一切就不一樣了。奧勃洛莫夫身上有兩種力量在拉扯:為幸福而努力,以及與不幸為伍。他最終放棄了,重新回到了地面。

不過說實話,這樣的「必然」的幸福,又讓我質疑起愛情本身。它好像可以被計算,被預料。「他們註定相愛」,在過去聽來是天生註定的浪漫,現在給我帶來我們完全不存在自由的感受。

在奧勃洛莫夫短暫決定爭取幸福的那刻,我狠狠感動了。

這些年,許多朋友包括我自己也曾有過摔落在地面,無法起身,或者在憤恨中不願起身的節點。對於被他們托住,或者我努力去拉住朋友的時刻,總是讓我產生幸福感。人與人之間全然信任的連結和無私的幫助,無論是獲得還是給予,都會潔凈我們的靈魂。

那麼接下來就又遇到了另一個問題—— 這樣的生活是不可以的嗎?其他人對於奧勃洛莫夫的拯救企圖,是一種自以為是嗎?

我認為《多餘的人》提供的答案是明確的。

在故事的結尾,那位朋友再次來找奧勃洛莫夫。他躺在了開場的位置,並且情況比當時更糟糕——一直照顧他的人已經離開,他的財產被更大程度地騙走,他更長時間地一動不動。

曾經照亮奧勃洛莫夫的奧爾加已經成為這位朋友的太太,可他們兩人卻共同愛著奧勃洛莫夫,試圖幫助他。這樣超越的情感是高貴的。我願意在戲劇中看到。

而在聽到奧勃洛莫夫說出自己已經與貧窮地勞作著,對生活不為所動的房東太太在一起,並且有了孩子時,那位朋友放棄了,他知道奧勃洛莫夫做出了一種選擇——陷入生活。但奧勃洛莫夫讓他帶走自己的孩子,而這也泄露了作品的立場——請不要讓純潔的孩子過我這樣的生活。 (或許原作就是如此寫,但戲劇的沿用也是一種態度)

奧勃洛莫夫一直在追尋幸福,是的。即使這隱藏在他的憤懣、不作為、自我厭棄與放棄之下,我們依然能看到。

最後想說,作品中用中文帶領大家冥想,結束後讓大家躺到舞台上的嘗試雖然會在開始時吸引人的注意力,但總得來說,沒有增色。

演出團隊和劇院很希望我們去體會「多餘的人」在當下的意味,去與現在那些游離的靈魂相類比,做了一些相關的小活動,是很好的嘗試,希望所有的劇目都能更認真地被善待。

-劇終-

秦聽

普通觀眾看戲感受

落筆於2023年7月10日上海文化廣場觀看後

配圖為劇照

攝影 鄭天然

來自主辦方

經授權使用

有染·與美好發生關係

舞 台|藝 文|悅 音|映 像

more:

評·話劇《懷疑》|在心中種下一顆懷疑的種子

評·話劇《威廉與我》|這個舞台永遠感激他來過

評·《四張機》|在黑暗中尋找光亮

評·《最後晚餐》現實主義敘事中的悲情之歌

評·話劇《單寧》|只要你不離開,我就不殺你

聊·舞蹈劇場《大飯店》|我,第三次「返屋企」

聊·話劇《代價》| 真實的家庭,深刻的普世性

評·2023靜安戲劇谷的三部國際劇目 | 我們的樂園

更多閱讀 可點擊

張艾嘉 林懷民

佟欣雨 | 丁一滕 | 楊易

史依弘 | 蔣瑞徵 | 黃俊達

沈偉 | 杜邦 | 馮英 | 段妮

桑吉加 黎星 張晉浩

大劇場版《枕頭人》 | 《傾城之戀》 | 《沉默的真相》

《永不消逝的電波》

烏鎮戲劇節

亞洲大廈| 進念二十面體

- 靈 魂 編 輯 部 -

執行編輯:Cheers

校稿:Miss Helen & Lucifer & Vane

責任編輯:Paula & Cheers

主編:許安琪 &阿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e70a8beb30f40a4a76a1ebc9d7e44fe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