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講家評論:做好統籌文章,推動習近平文化思想落地生根

2024-01-12     宣講家網

原標題:宣講家評論:做好統籌文章,推動習近平文化思想落地生根

文化關乎國本、國運。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文化建設擺在治國理政突出位置,圍繞新時代文化建設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構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文化篇,形成了習近平文化思想。一切劃時代的理論,都是滿足時代需要的產物,習近平文化思想為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強大思想武器和科學行動指南。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必須在實際工作中系統把握、統籌推進、整體落實。

統籌理論與輿論,更好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共同思想基礎。馬克思曾深刻指出:「理論只要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能夠說服人並掌握群眾的理論,一定是與一個時代的精神相融通的。在當前的傳播生態下,堅持理論與輿論同頻共振,不斷提高黨的創新理論傳播力,是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共同思想基礎的必然要求。理論學習要「冒熱氣」。著力發揮黨員幹部的示範領學作用,在黨的創新理論深入學習、宣傳普及、研究闡釋上發力,使廣大的幹部群眾及時掌握好、運用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方法論和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理論宣傳要「聚人氣」。著力發揮權威媒體對新媒體和自媒體的輿論引導作用,通過輿論傳播闡釋黨的創新理論、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普及黨的方針政策,推動思想話語與政治話語、理論話語、大眾話語的融合,引導眾多自媒體在黨的創新理論傳播中與主流媒體同向同行、同向發力、同頻共振,讓黨的創新理論和方針政策更好地強信心、聚人心、暖民心。理論宣講要「接地氣」。充分發揮基層文化陣地作用,貫通數字化傳播方式,創新話語表達,廣泛開展理論宣講,多講一些「帶土味」的群眾語言,多講一些群眾身邊的可感可學的典型故事,多開展一些學理論、賺積分、兌獎品等趣味活動,不斷增強理論宣講的說服力親和力,讓黨的創新理論真正「飛入尋常百姓家」。

這是2023年5月拍攝的中國國家版本館中央總館文瀚廳。新華社照片,北京

統籌文化與文明,更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條件。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既是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實踐要求,也是推動文化傳承、文明賡續的重要支點。在保護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上下功夫。加強文物古籍、非物質文化遺產、歷史文化街區等的保護,充分運用數字化技術,加強修復與保存;將文化元素日益融入服飾、飲食、禮儀等日常生活中,融入電視節目、文藝展演等各類文化活動中,融入旅遊景區、購物商區、生活小區等不同場景中。在發展文化產業上下功夫。用好用活文化資源,大力推進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發展,立足歷史文化街區發展夜經濟,立足歷史名鎮名村發展鄉村旅遊,立足紅色資源推進紅色旅遊等;加快文化產業數字化布局,加快智慧文旅建設,打造更多集文化創意、文旅科創、研學旅遊、休閒娛樂等於一體的新業態新場景,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破圈」傳播。在加強文明培育、文明實踐、文明創建上下功夫。大力弘揚和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家庭家教家風教育,深入選樹宣傳先進典型,持續激發志願服務活動,著力踐行文明創建為民利民惠民,廣泛宣傳科學理論、推進文化傳承、涵養文明習慣、促進移風易俗,讓文明理念內化於心、文明實踐外化於行。

統籌內宣與外宣,更好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一朵鮮花打扮不出美麗的春天,百花齊放才能讓世界春色滿園。」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球村」,統籌內宣與外宣,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是展現當代中國良好形象、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戰略任務。建強對外「麥克風」。樹牢國際視野,強化「一盤棋」理念,統籌國際傳播資源、資金、平台和人才,建立部門聯動、多方參與的工作體系,建設規模適宜、布局合理、素質過硬、梯次有序的人才隊伍,推動業務重塑和流程優化,構建國際傳播事業發展新格局。生動鮮活「講故事」。依託我國發展的生動實踐,立足五千多年中華文明,以全人類共同價值為底色,講好現代中國故事、講好文明古國故事、講好世界大國故事,面向世界,塑造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增進國際社會對中華文明的了解和認識,讓世界更好讀懂中國。構建人文「共同體」。統籌推進對外宣傳、對外文化交流和文化貿易,深化中外文明交流互鑒,提升文化貿易國際競爭力,增強國際傳播影響力、中華文化感召力、中國形象親和力、中國話語說服力、國際輿論引導力,促進文明互鑒、民心相通,讓中華文化走向世界。

這是2023年7月3日拍攝的蘇州平江歷史 文化 街區(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照片

統籌網上與網下,更好築牢意識形態安全防線。意識形態關乎旗幟、關乎道路、關乎國家政治安全。當下,意識形態領域形勢依然複雜嚴峻,鬥爭和較量依然十分尖銳,必須從維護政治安全和政權安全的高度,切實築牢意識形態安全防線。一以貫之增強憂患意識。以「見之於未萌、治之於未亂」的警醒,把防範化解意識形態風險的政治責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落到實處,高度警惕「黑天鵝」事件,注意防範「灰犀牛」事件,下好防範風險的「先手棋」,打好處置風險的「主動仗」。一步不讓開展意識形態鬥爭。著力增強對敏感輿情和苗頭性傾向性問題的發現力、研判力、處置力,進一步增強鬥爭精神和鬥爭能力。在事關大是大非和政治原則問題上,敢於旗幟鮮明亮劍發聲,有理有利有節開展意識形態鬥爭。一抓到底守好網絡陣地。牢記「過不了網際網路這一關,就過不了長期執政這一關」,廣泛凝聚「網下管什麼,網上就要管什麼」的思想共識,加強網際網路內容建設,強化網上正面宣傳,持續深入開展凈網專項行動,通過「做好事情」來解決「網絡輿情」,推動網絡「正能量」產生「大流量」,堅決守牢守好網際網路這個意識形態鬥爭的主陣地、主戰場。

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自覺肩負新的文化使命,必將在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偉大歷史進程中,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譜寫民族復興新華章。

作者:李婭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e6e69743ac7b97ecd840a40981477b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