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看點:
1、火鍋連鎖模式格局生變
2、如何讓品牌、加盟商、顧客三贏
3、火鍋連鎖化的3個進化方向
疫情之下,火鍋連鎖格局生變
繼某明星火鍋加盟商集體維權後,明星退股事件再次登上熱搜,致使品牌深陷輿論風波,火鍋連鎖模式再引爭議。
「一年動輒開店成百上千家」,加盟派火鍋逐漸失速,餐見君在百度上搜「火鍋品牌」,也都是清一色的加盟信息,真假難辨。
不禁思考:火鍋還能走多遠?疫情下,什麼樣的模式將更適合發展?
《2022中國火鍋大數據報告》顯示,火鍋門店2019~2021年連鎖化率分別為15.1%、18.3%、21.2%,火鍋門店連鎖化率整體高於餐飲門店平均水平,並呈現逐年上漲趨勢。
同時,資本熱浪一波接著一波,不僅高頻,投資額度也一家比一家「驚艷」,給火鍋連鎖發展提供了肥沃的生長土壤。
細數火鍋連鎖經營模式的4次疊代,我們發現,從早期的單店加盟、到供貨模式、到合伙人模式,再到託管模式,品牌和加盟商正在組成命運共同體,連而又鎖。
當然,模式無關好壞,這跟企業的發展階段和戰略有關,關鍵看創始人想要什麼。
疫情之下,人們變得謹慎而保守,餐飲不需要踩著油門跑,老闆們更多需要踩剎車。
有業內人士判斷,疫情會繼續影響消費,我們還需要短期悲觀,更多去思考組織能力、顧客需求、供應鏈能力等等。
他用「倒金字塔」,給餐飲人打了個版
疫情改變了連鎖行業格局,也讓堅持長期主義的餐飲品牌們,找到了適合自己的節奏。
上月前往重慶,餐見君探訪了劉一手全球臻品店,國潮黑金系場景與老重慶的歷史記憶碰撞融合,老牌餐企對時局的把握,對連鎖模式的探索,都引人深思。
劉一手臻品店
在火鍋江湖22年屹立不倒,他們一直相信一個樸素的原理:生意想做到足夠大必須考慮長期性。究竟什麼方式能夠為加盟商、顧客帶來長期利益?
2022年,劉一手集團根據全國分區劃分,新設5大分公司(贛鄂、湘桂、皖魯、閩粵、江浙+公區/海外分公司),負責各自區域運營及拓展工作。傳統多是自上而下,他們則是從下往上,更加扁平化,伸向市場的觸角變長了,縮簡訊息差。
這一動作,映射出餐飲連鎖模式的進化,也給全國餐飲人打了個樣。
1、淡化「重慶」,從區域視角打透品牌
如今,很多品牌將目光轉向下沉市場,像海底撈,2021年開出的500多家店,64%都在三四線城市。
在強勢的品牌影響力的基礎上,劉一手5大分公司的建立,是從區域視角打透品牌,由內而外,再從外到內,品牌傳播的廣度和深度,都要更勝一籌。
一方面,淡化地域屬性,以免干擾大眾對當地區域屬性的認知,說白了,強調重慶這個地域過多,大眾會覺得劉一手在當地水土不服。
另一方面,強化「重慶火鍋」,在大眾認知中,重慶火鍋代表的就是正宗和地道,作為土生土長的老字號,劉一手也早已成為重慶火鍋的標杆。
2、幫門店提高經營能力,唇齒相依
「分公司的模式,能讓品牌總部對區域發展更為了解,各種問題反饋更為方便。」見證了很多品牌的起起伏伏,他們明白,當下門店與總部粘性越強,對品牌的疊代更有利,品牌的生命力才更為長久。
據了解,劉一手各大分公司的運營經理,通過強化門店QSC品質運營管控,每周也會對門店進行數據分析,提供標準化評論回復模版以及系列獎懲舉措,給門店真正可落地的優化方案。
各大分公司各種專項運營會
好比贛鄂分公司,2月份門店總業績完成率達112%,為提升客戶滿意度,分公司開啟逐店運營巡視稽核,以提升消費者的用餐體驗感。
此外,總部會不定時組織線下和線上培訓,讓一線員工隨時隨地都能掌握最新的餐飲動態和專業知識,讓門店經營獲得穩步提升。
今年3月份,劉一手集團就在倡導各地合作火鍋做直播,比如推出5.1元搶肥牛券的引流活動,同步也會售賣門店套餐。
3、打造高性價比產品,提升顧客體驗
分公司的建立,更重要的是近距離接觸當地市場,對傳統加盟的「監督」模式,升級為「幫助」模式。
舉個例子,劉一手湖南懷化店,2021年整體業績突破千萬,作為一家8年老店,負責人說,「我們把菜品升級當做生命一般重視,跟著總部的上新節奏,緊跟時下餐飲的流行趨勢,基本保持每月就有菜品上新。」
好比總部在4月份上新了蜂窩真鴨血、馬蹄蝦滑、藤椒秘制牛脖骨等,同時會推出產品策略、定價策略、推廣渠道、推薦話術等,以最快的速度落地到門店。
新品馬蹄蝦滑
劉一手集團總裁尹伊說,「想要把危機變成機會,這個時候更應該重視消費者體驗,疫情影響下消費者更在意高性價比,而提高性價比的核心則是提高價值感。」
在嚴把品質的基礎上,他們在產品研發和擺盤互動上,也給足顧客儀式感,比如秘制牛脖骨,上菜的時候會搭配一個沙漏,涮煮時間標準化,顧客也有了參與感。
新品鍋底
尹伊認為,「我們要講三贏,品牌方、加盟商、消費者都得到實惠,這個行業才能良性循環。」
未來,火鍋連鎖將出現3個走向
1、區域下沉,對供應鏈有巨大考驗
下沉市場空間大,畢竟,全國9億人口都在下沉市場,火鍋連鎖化也將呈現區域下沉趨勢。
尹伊說,「品牌下沉與企業的供應鏈能力和門店樣板打造能力息息相關」,我國幹線物流已經非常成熟,但支線物流仍然存在很多薄弱之處,要確保原材料配送的效率、成本、品質,是對供應鏈的巨大考驗。
為了開拓下沉市場,劉一手採取了區域深耕的策略,在武漢、合肥、南京等地設立分倉,有效提升了支線物流效率,實現了門店下單後24小時內到貨。
對於沒有強大供應鏈支撐的火鍋店,建議借力大企業的成熟供應鏈,才能在這場競爭中取得更多優勢。
2、精益管理,省成本、要效率
精益管理,是指在財務結果核算的基礎之上,在過程中精耕細作,從過程中省成本,要效率,這是各行各業的生存關鍵!
今年4月,劉一手制定出整套門店防疫管理標準文件,涉及到儀容儀表、班前會、消毒、顧客管理等,每項都有精細化的規定。
好比物料布置這塊,使用A4磁力貼,固定在KT板空白處,將「員工測溫記錄」等插裡面作為公示。
防疫管理標準文件截圖
3、組織盡頭是數字化,數字驅動經營
想要對加盟商有更強的管控和更好的賦能,高效、統一、可複製的組織管理能力不可或缺,組織的盡頭就是數字化。
在這方面,劉一手入手是比較早的, 從基礎的POS、CRM、門店庫存等系統,再到供應鏈、財務、BI,與合作夥伴一起做了很多事情。
比如供應鏈系統的打磨,通過數字化實現精準備貨,提高庫存周轉效率,進而減少租金成本。
經濟環境的影響之下,中國的連鎖模式會繼續發生變革,但諸如劉一手火鍋選擇「精耕細作」的這類企業,將會成為「百年老字號」,在餐飲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