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行人教你撬白茶餅,操作簡單,不費力氣,產生的碎茶還少

2023-10-09   小陳茶事

原標題:內行人教你撬白茶餅,操作簡單,不費力氣,產生的碎茶還少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搜狐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假期里,逛到某個直播間。

大概是為了應時應景,直播間布置得很喜慶,紅彤彤的,氛圍也很熱鬧。

當觀眾數量達到四位數時,主播非常慷慨地拿出一塊白茶餅。

接下來,開啟了「自賣自誇式」的介紹。

「大家看,這塊白茶餅壓得很松,優點是好取茶,不費勁,用手直接掰成兩半都沒問題!」

話音未落,只見她兩手同時用力,往上擠壓。

一塊原本完整的白茶餅,眨眼間,變成了兩半。

又因為受力不均,一半大,一半小,桌子周圍飄落了很多碎茶。

村姑陳能猜到,這位主播的言下之意是,這塊茶餅喝起來不麻煩,有手就行。

然而,看到這般暴力開茶餅的方式,還是心疼了。

其實,如果換一種方式,就能少產生一些碎茶,口感也能更好一些,降低損耗和浪費。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新茶友遇到白茶餅,都不知道該如何處理。

那我們就借著這次機會,來說一下撬餅吧。

關於如何使用工具撬餅,如何掌握手法,以及撬出來的碎茶該怎麼處理,一一解答。

《2》

俗話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古代劍客俠士和高手武將,能夠名噪一時,大多離不開一把得心應手的武器。

關雲長靠著青龍偃月刀,千里走單騎;

秦叔寶手拿雙銅鐧,打遍隋唐亂世;

還有金庸筆下,「倚天不出誰與爭鋒」的倚天劍,寒光閃爍不定的冷月寶刀……

由此可見,只要手上的工具硬氣,所有的技術難題,都能迎刃而解。

哲學家說過,人與動物最根本的區別,就是會製造和使用工具。

人猿相揖別,只幾個石頭磨過,小兒時節。

因此,現代的工具,能解決90%的問題。

說回正題,撬餅要用什麼工具呢?

那自然是專門的茶刀或者茶針。

茶刀和茶針都是撬茶之用,它們的主要區別是,茶刀比較扁平,受力均勻,適合壓得鬆緊適宜的白茶餅。

而茶針的硬度更高,受力主要在頂端,可以用來撬壓得很緊實的茶磚。

由於村姑陳平時喝得比較多的是白茶餅,而且是出自老S之手的高山白茶餅,壓得不會太松,也不會太緊。

用茶刀剛剛好,能滿足日常撬茶的需求。

茶針則容易用力過猛,對於沒什麼經驗的新茶友來說,不太友好。

想要在市面上選購到一把好用的茶刀,其實很簡單,只要材質安全過關,沒有異味即可。

確保用茶刀撬茶時,它的塗料不會脫落,進而掉入茶葉中,與茶湯融合,被我們喝進肚子裡。

還得確保,茶刀沒有雜味,沒有特殊的異味,不干擾茶葉的原汁原味。

至於什麼款式,什麼價格,都是按需購買的。

對於新手而言,基礎款的不鏽鋼茶刀就完全夠用了,性價比高,還很耐造,作為入門款非常合適。

《3》

撬茶餅的正確手法是什麼?

首先,我們要把茶桌上多餘的東西,儘量清空,留下足夠的位置來撬餅。

如果空間太小,桌子太雜亂,會施展不開,影響水平。

將白茶餅取出來以後,平放在桌面上,小心地打開白綿紙,儘量不要破壞。

保留原來的摺痕,還能方便各位後續按原樣包裝回去,防止受潮跑氣。

準備工序做完以後,接下來要考慮從正面下刀,還是從背面下刀呢?

如果從正面開始撬,會破壞白茶餅的完整性,而背面又有餅窩,壓得非常緊實,很難撬開。

問題似乎進入了死胡同,從哪裡開始都不合適。

實際上,我們可以轉化一下思路,從側面入刀。

從白茶餅的側面看過去,能發現層層疊疊的紋路,清晰可見,像是一塊千層餅。

特別是壽眉餅,因為有葉片和茶梗的參與,縫隙更加明顯。

所以,也就更好撬。

正式開始撬餅時,一隻手固定好餅身,一隻手持茶刀,從側面平行插入白茶餅的內部。

根據槓桿原理,茶刀要儘量進得深一點,大概2-3厘米,再往上抬起。

重複這樣的動作,直到表面一層完全分離。

反之,如果入刀不夠深,抬起來的時候,大機率是碎茶比較多,不夠完整。

到了沖泡的時候,就直接影響了喝茶口感。

另外,撬餅的時候,最好是順著堆疊的紋理,撬出薄薄的猶如土豆片狀的薄片。

薄片更有利於後續沖泡,物質均勻浸出,讓白茶在快出水下就能呈現出飽滿醇厚的口感。

倘若撬得太厚,則茶味物質難以充分釋放,悶泡又破壞了循序漸進的喝茶體驗。

為了保證茶湯的口感濃淡適宜,在撬餅的階段,就要考慮到這些細節。

(再次提醒,以上過程,請在確保自身安全下進行)

《4》

不小心撬碎的茶葉,該怎麼處理才不會浪費?

由於品質合格的白茶,乾燥度達標,非常脆弱。

ps:年份越是老的白茶,越是易碎,因為長時間處於密封乾燥的環境,纖維老化,輕輕一碰就會斷裂,無法避免。

而這些剩餘的碎茶,必然是不捨得直接丟掉的。

畢竟,曾經它們也是完整的一部分,只是因為不可抗力,才變成了所謂的「邊角料」。

喝碎茶之前,先觀察形態。

如果還保留有相對完整的葉片狀,那麼可以照舊用功夫茶泡法,用蓋碗沖泡。

不同之處在於,出湯之前,要在公道杯上架一個茶濾

茶濾的作用,顯而易見,就是阻止那些碎葉掉進公道杯里,影響喝茶時的口感。

如此一來,即便是泡很碎的茶,也不必擔心喝茶時滿嘴碎茶了。

而如果茶葉已經非常碎,接近茶末狀態了。

這種情況下,可以使用茶包

植物纖維或者無紡布的茶包,前提是,一定要確保有食品衛生安全許可證的,不能買三無產品。

入口的東西,安全排在第一位。

買回來以後,就可以把碎茶裝在茶包里。

由於茶葉變碎以後,物質釋放速度比較快,為了避免苦澀,不用太多,適量就好。

泡在玻璃杯、馬克杯里,平時上班的時候喝,非常方便。

或者出門旅遊、出差,還可以泡在隨行杯里。

假如是老白茶的碎末,甚至還可以拿去煮,總之不要浪費就好。

茶包很適合「手殘黨」們為了挽救自己的過失,不浪費好茶,採取後續補救。

《5》

撬完以後,剩下的白茶餅,請繼續密封回去。

及時封好,防止茶葉暴露在空氣中的時間太長,吸收水汽,導致自身受潮跑氣。

在此,也給大家提供兩種思路。

短期內能保證喝完的,就用牛皮紙餅袋保存。

打算長期存的,還是放回三層包裝法裡,確保安全。

千萬不要全部撬散了存,或者暴露在茶葉罐里進行所謂的「醒茶」。

這些多餘的步驟,不僅沒有辦法提升白茶餅的風味,反而是多此一舉。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鑑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