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市場變化、把握投資時機,高凈值人群如何做好資產配置?

2022-02-15     商學院雜誌

原標題:捕捉市場變化、把握投資時機,高凈值人群如何做好資產配置?

新冠肺炎疫情之下,全球經濟復甦不確定性依舊。各國貨幣和財政擴張性政策不斷退出,供應鏈問題仍未得到完全解決,市場對全球經濟復甦預期持續走弱。與此同時,中國、美國乃至歐洲,都開始了反壟斷、對資本市場的嚴監管、開始推動共同富裕。

在此背景下的2022年,全球經濟會呈現什麼態勢?不同資產相對表現如何?投資機遇又在哪裡?銀科控股首席經濟學家、金融研究院院長夏春博士在《中國經營報》觸角《金融大講堂》直播中,與大家探討作為一個投資者,在變化中如何去投資,如何進行財富管理。

全球通脹延續

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不同國家採取了不同的貨幣政策。美國的貨幣寬鬆程度是前所未有的,在不到2年時間裡,美國央行的資產負債表擴大了2倍,中國在財政和貨幣政策上則相對保守。

在寬鬆的貨幣政策下,各國央行多印鈔票,使較多貨幣進入市場,刺激民眾消費,通脹越來越高。值得注意的是,最新的美國通脹已經達到7.5%。一年前,2021年3月份,美國通脹才只有2.6%,核心通脹在美國通脹只有1.6%。然而當時市場就已經悄悄發生變化,很多個股開始下跌,尤其是2020年漲得多的出現下跌。

對於下跌原因,夏春認為,「表面上是大家看到的2020年漲得太多,估值太高,盈利支撐不了。實際上,在於中美關係,美國不斷地打壓中國的科技公司,中國的科技公司其實是美國很多科技公司的採購方,當兩者之間的合作關係被打破,對美國很多公司帶來較大壓力,使得這些公司對未來不看好,投資者也不看好。所以,大部分盈利相對差的股票就開始下跌。」

受新冠肺炎疫情、供應端、人口因素的影響,當前經濟面臨通貨膨脹。此外,夏春還認為今天的通貨膨脹與2018年美國對中國施加關稅同樣密不可分,關稅不斷增加,其實最後90%的關稅是由美國家庭、進口商來承擔的,所以相對於沒有被徵收關稅的商品,關稅較高商品的價格突然上漲。當美國面臨通貨膨脹不斷上升時,他的應對措施是加息、縮表。但是,降低關稅也是應對通貨膨脹的重要措施。因此,夏春認為可能在2022年或2023年,中美關係在關稅問題上會有所緩和。

不過,當前面臨著新冠肺炎疫情相關的供應、需求變化、工人短缺、氣候(洪水)等問題。此外,經濟逐漸正常化,人們開始消費、旅遊等,未來航空、酒店等價格會上漲。受上述因素影響,通脹延續的時間可能比大家想像的要長。

看準時機,進行投資

夏春認為,持有避險資產也是不錯的選擇。現在標普從高點已經降下來8%了,再降下去2%將到10%。歷史上,標普回調10%,其他的風險資產都會被美國拖累,像歐洲、日本、中國香港、A股、新興市場都會被拖累。特別是高收益債權、原油、金屬、商業地產都會被拖下來。但國債、美元、黃金等避險資產在這個時候表現較好,所以,大家已經開始考慮去持有一些價格已經跌了很多的債券,等持有到期,會有好處。

此外,港股是一個被看好的典型市場。當前,中國已經開始考慮放鬆信貸,只要一寬鬆,中國的股市,A股、港股、中概股就見底回落。港股去年已經跌破凈值,在歷史上,一旦破凈值,接下來3個月、半年、一年基本上都是漲的,如果此時抓住機會,未來獲利的可能很大。

夏春表示,2022年確定性比較高的幾個板塊是在A股、港股、中概、新興市場(如果美元下來,新興市場會有好的表現)。他還指出,今年確定性比較高的是能源,因為能源接下來的需求會持續大於它的供給。夏春表示:「中國過去房地產投資收益高,未來股票的投資收益更高。

現在還有一類資產,叫做反向ETF(又稱為逆向ETF或看空ETF,是通過運用股指期貨、互換合約等槓桿投資工具,實現每日追蹤目標指數收益的反向一定倍數的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反向ETF在市場跌的時候也可以賺錢,但是,不要選加槓桿的,而且這樣的資產只適合短期,不適合長期。一些高凈值人群,可以在此市場布局,比如對沖基金,在市場下跌環境里會表現得比較好。有條件的情況下,可以去配置一些私募基金,私募基金的策略更加多元化。但是,要理解每一個資產和策略的特點,將其作為一種工具,理性地使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e614182ab04a377cbb7ae442a41b208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