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即將來臨,面對「研學熱」家長需「冷思考」!

2023-06-12     民生周刊

原標題:暑假即將來臨,面對「研學熱」家長需「冷思考」!

暑假快到了,

你是否在「朋友圈」、

短視頻平台、電梯間等

看到過各種研學項目的廣告?

民小生了解到,

近年來,

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熱度漸起。

相關數據顯示:

截至目前,

2022年研學旅行人數突破600萬人次,

創歷史新高。

不過,

研學市場繁榮的同時,

隨著大量營利性機構介入,

各類問題層出不窮,

亂象背後,

是不少家長和學生的

「乘興而來,敗興而歸」,

也讓不少學生家長望而卻步。

定價隨意收費不菲

實際服務與廣告承諾不符

研學市場近年來增長迅猛。按照相關規定,學校通常安排小學四到六年級、初中一到二年級、高中一到二年級參加研學旅行。業內人士估計,研學旅行市場總體規模超千億元。

然而,隨著研學市場的復甦,多方搶灘、價格虛高、貨不對板等問題也不時暴露出來。

前不久,廣東一名學生家長曝光學校組織研學5天收費5980元,引發社會對研學收費標準的質疑。

江西某小學五年級學生家長表示,有的研學活動內容安排隨意,路線設計不合理,「只旅行不研學」,學生花了錢和時間也沒有真正學到東西,導致他對孩子參加研學旅行,特別是中長期的研學夏令營產品存在質疑。

儘管不少學校都為研學活動設置了主題,還有學校提前編寫製作了研學手冊,要求學生圍繞特定的研學主題進行實踐。但在實際過程中,不乏學生將研學幾乎等同為「春遊」「野炊」等,甚至三五成群聚在一起玩手機、打遊戲。

杭州的劉女士說,孩子有一次參加為期三天的研學,一天半時間都在車上,所謂的研學和旅遊觀光差不多,走馬觀花看風景,「老師」還不如導遊,講解的不透徹,關鍵是學員很多且各個年齡段的孩子都有,「老師」就一個,整個團都亂糟糟的。

不少研學機構

資質欠缺安全無保障

民小生了解到 ,市面上,很少有研學機構會配備專門的隨從醫護人員。不少機構對參與者的安全保障僅限於購買旅行意外險,發生意外提供事後保障,而提到旅行過程中的安全措施時,機構往往介紹得含糊其詞。

當問及如果孩子在研學過程中出現身體不舒服的情況怎麼辦時,某研學機構工作人員這樣回覆:「研學出發前會配備一些日常用藥,能夠解決大部分的小疾病。如果孩子有重大疾病,是不接受其報名的。」

另一家研學機構工作人員稱,所有產品路線均經過工作人員踩線、安全風險排查等,同時,帶隊教練和助理會全程保證孩子安全,「為了讓家長放心,每個團都會配備專門的攝影師,每天負責拍照在家長群內分享孩子的日常」。

對於距離更遠的海外研學項目,學生安全更是家長們關心的首要問題。大部分海外研學項目機構提到的保障未成年人安全措施包括:購買駐外意外險等保險、安保門禁24小時值班、封閉住宿、AirTag定位器以及寄宿家庭通過政府部門考核、為每個學員設置緊急聯絡工作人員、7天24小時在線醫生服務等。

然而,據業內人士透露,由於中國學生在國外無法享受醫療福利,有的遊學團會為學生購買境外醫療保險,一旦出事故會將責任更多推卸給學生個人或保險公司,機構逃避責任。

「研學熱」需要「冷思考」

眾所周知,研學兼具旅遊和教育的雙重功能,但是旅遊只應是輔助,發展重點應放在教育方面。

目前,部分研學項目的路線設計不合理,「只旅行不研學」,學生花了錢和時間沒有真正學到東西;還有研學項目內容簡單,主題不清晰,學生將其當成野炊、春遊;還有項目打著研學旗號,實則組織學生旅遊觀光、補習、競賽、考試,收取數千元的費用。可見,諸如此類的研學項目,都是不合格的,走偏了方向,應採取措施糾偏。

針對研學市場亂象,監管部門可結合研學行業的市場實際情況,制定相關標準和體系,釐清研學範圍、經營資質、從業人員行為規範、違規處罰標準等,並依據標準實施嚴格監管。家長和學生在選擇研學項目時,不宜跟風追熱門,應根據個人成長需求、興趣愛好、家庭經濟能力、市場口碑等綜合情況,篩選最適宜的研學項目。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指出,目前研學旅行存在的問題主要與服務標準不統一、課程缺乏教育理論、團隊建設不完善等因素有關。儲朝暉強調,規範研學旅行,相關部門還要細化監管責任,完善監管機制。

「目前社會上確實有以夏令營或素質培訓等名義開辦的各種各樣的機構。」儲朝暉表示,「這些機構的人員素質、資質以及機構本身的專業資質缺少要求,相關的管理沒有跟上,特別是對這些機構的登記、核查以及開展業務的情況,缺少規範和監督。」

出品:民生周刊(ID:msweekly)新媒體部

素材來源:法治日報、新華網、中工網

編輯:姜玉函

責任編輯:劉燁燁

主編:崔靖芳

「人民名品」

人民日報社《民生周刊》雜誌社旗下融媒體平台。

「人民旅遊」

分享你的遊記與攻略,展示你的美景與美食, 你體驗不一樣的風景與風情。

「民生周刊」

人民日報社主管主辦 ,中國唯一專注民生的新聞周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e530fe104e64b29087e997c0b8600c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