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情都說不好,結果機器全冒了煙的開?紡織企業:我有苦說不出
行情都說不好,庫存高在努力降庫存,結果機器都開滿!紡織企業葫蘆里到底賣的什麼藥?
機器全開,庫存卻在減少,說明生產出來的布有人在買,可是這種行情,又是誰在下單呢?
據一位織造企業負責人說,進入六月以後,市場上常規產品的訂單已經很少了,現在他們的機器雖然開滿,但下單的都是一些貿易商,把貨出給他們倒二坯,還有一些面料現貨超市的單子,這部分的單子一直沒斷過。
現在短平快的時代,做現貨超市基本已經最關鍵的出路,這麼大一個商機,怎麼能不搶占?但是做現貨超市也不容易,大家來拿貨很多也不太看質量,只要品種對得上,就看這個顏色你這邊有沒有,沒有就去別家拿了。為了能接到更多的單子,就需要備更多種顏色的貨充實庫存,就需要不斷地下單。
這種單子有幾個特點,一是利潤低,很多時候只能勉強保本;二是貨款周期長,原先一兩個月的帳期,現在能拖到三四個月,甚至更長。
這種單子如果放在以前,織造企業連看都不要看,又賺不到錢,帳期又這麼久,等於打白工。但今年的情況是,從中西部生產出來的坯布,正源源不斷的運到沿海的市場裡售賣,成本甚至比市場本地生產出來的更低,量大又便宜,加大了市場的內卷程度。常規的訂單根本就喂不飽產能,一些機台數少的工廠還好,一些機台數多的工廠,根本在市場上找不到那麼多的需求,這些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訂單,也就只能接了。
實際上,不止織造企業在卷,印染企業,乃至現在正在快速發展的面料現貨超市,只要在紡織行業裡面乾的,就沒多少不捲的。
據了解,之前一直要排隊的印染企業,現在也開始降價了,某布老闆表示,可以談到2-3%的優惠。
面料現貨超市行業也是如此,競爭很激烈。這兩年進入這個行業的企業很多,有貿易商轉型的,也有織造企業轉型的,但如今打著現款拿貨旗幟的現貨超市也開始給客戶欠款拿貨了。
紡織產業的內卷也正在影響聚酯市場的走向!眾所周知,紡織產業鏈是一個「倒金字塔」模式,終端需求是決定上游市場的關鍵。貿易商位於紡織產業鏈的下游,是面料向服裝傳遞的必經階段。其情況在很大程度上是終端需求的具體體現。
與織造端、貿易端相比,前階段聚酯端超過9成開工率可謂一塵,產銷量高、庫存低是本輪開工率高的直接原因。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在原料支撐的助力下,聚酯廠進行了多輪降價促銷,返倉效果立竿見影。頻繁的促銷也進而帶動織造端增加補倉意願。
面對不斷上漲的坯布庫存,織造企業為了回籠資金,有效去倉,往往選擇低價拋貨。就在這個階段,有多少低價扔掉的貨物被運到了服裝生產線?
調查結果顯示,目前織造企業的訂單大部分是由面料現貨貿易商帶來的。隨著內化時代的到來,織物的斑點在種類和顏色上趨於全面。龐大的庫存量導致他們對坯布的需求不斷增加,也促使原本屬於織造端坯布庫存逐漸聚集到成品端,使得面料「蓄積量」越來越大。
而目前經過了大量反季節訂單的採購,訂單天數由5月的12天跌至目前的7天,織造開工率下降5個百分點,坯布庫存從32萬噸累積至36萬噸,顯示出下游持續大規模補庫的動力不足。當下游渠道庫存擁堵時,顯性庫存的消化速度十分乏力,或將導致聚酯行情走弱。
現在的行情就是這樣,大部分紡織企業都被迫做著賺不了錢,卻又不得不做的單子。全球經濟不景氣,終端消費起不來,情況只會這麼延續下去。接下來,就是比誰更能熬了!
來源: 綢都網、期貨日報、網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e4eca8790cfe872d58c277d378f2e2b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