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語:健康是一種選擇

2023-12-13   中國小康網

原標題:卷首語:健康是一種選擇

中國小康網 獨家專稿

文 | 《小康》雜誌社副總編輯 中國小康網主編 胡曉生

我們談論的大健康,是健康中國行動的大健康,是政府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的宣傳教育與保障體系建設,更是個體對自身負責任的自律生活。

當我們談論大健康的時候,我們在談論什麼?

健康中國戰略理念,是從「以治病為中心」轉向「以人民健康為中心」。我的理解,是要把目光從醫院轉向生活,把關注的重點放在「進醫院治病」之前。用傳統中醫養生的觀念,是「上工治未病」。

《「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於2016年8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通過。會議認為,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誌。規劃綱要的內容,首先針對個人特彆強調了塑造自主自律的健康行為,提高全民身體素質。此外,規劃綱要還提出了全國性的制度保障、體系建設與推進產業發展。

健康中國行動明確實施15項專項行動,提出全方位干預健康的影響因素,健康知識普及、合理膳食、全民健身、控煙、心理健康、健康環境——全部是關乎「進醫院之前」的日常生活。進醫院治療,是為了消除「不健康」的狀態,以健康身體回歸生活。這樣看來,「治未病」、疾病預防則是「大健康」更為關注的領域。

誠然全民健康的保障性體系是政府的工作,產業發展是企業的工作,但是對於健康本身,每個人才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負責人。健康與否,是個人對生活的選擇。

健康是一種認知的選擇。選擇了解與不了解,學習與不學習,決定了一個人對健康知識對錯的判斷水平。如果過於專業的知識難以習得,也需要根據信息來源是否權威來進行基本判斷。

健康是一種自律的選擇。選擇是否控制一時間的小小食慾,可口的美食一般而言高糖、高油、高鹽,是否要控制攝入量;選擇是否克服懶惰慣性,邁開腿走起來或者跑起來;選擇是否拒絕抽煙和酗酒。養成自律的習慣,才可以拒絕一切容易成癮的行為。

健康是一種心態管理。選擇淡定還是抱怨,努力還是躺平,還有生了病是諱疾忌醫還是積極治療。

健康對於個人而言是生活的選擇題,是否能夠選擇正確的那條路。對於一個城市而言,除了個人自身的學習之外,政府主導的宣傳更是建設健康社區、健康城市的重要推力。正如我們關注到的豐寧滿族自治縣「大健康,大宣傳」的做法,從影響個人作息,到家庭衛生,到社區美化,最後成功讓整個自治縣「健康」起來。

國家衛生健康委規劃發展與信息化司毛群安司長認為,健康中國的「健康細胞」,主要在社區。以社區為單位的個人生活環境,是否倡導健康理念、提供健身便利、保障急救通道,是評價一個社區是否健康的重要標準。雖然說的是社區的管理,涉及的是社會治理,但歸根到底還是面向個體的日常生活。

因此,我們談論的大健康,是健康中國行動的大健康,是政府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的宣傳教育與保障體系建設,更是個體對自身負責任的自律生活。

(《小康》·中國小康網 獨家專稿)

本文刊登於《小康》2023年12月上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