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雷德·桑德貝克:線、幻象與現實

2022-06-20     《藝術與設計》雜誌

原標題:弗雷德·桑德貝克:線、幻象與現實

近日,紐 約卓納畫廊舉行了美國極簡主 義 先 驅弗雷德·桑德貝克(Fred Sandback,1943-2003)的 最 新回顧 展。在 數十年的創作生涯中,桑德貝克發 展了一種獨特的極簡主義 雕 塑語言。本次 展覽除 了展示他備受關注的空間線條雕塑作品,還有大量貫穿其整個職業生涯的木刻浮雕、繪畫和版畫作 品,以 及兩件鮮少展出的早期概念性 環境建築作品,這些不同形式的作品展示了他對雕塑和空間語 言的探索。

>《無題》(Tntitled),角落裝置(Corner Piece),1974-2013

弗雷德·桑德貝克1943年出生於紐約。1966年,他 在耶魯大學主修哲學,而後在耶魯大學藝術與建築 學院攻讀雕塑專業研究生。桑德貝克曾說過,他的 作品裡,事實與幻象是同等的。這樣的想法與他哲 學專業背景有關,指向了現象學和本體論的探討,也 正是在耶魯求學時期,他開始使用線條描繪空間體量。1967年,他使用細繩和電線勾勒出地板上一個 6米有餘的木板形狀,這幾乎確立了他作品的原則: 緊繃的線條,以及在不消解整體的情況所表達空間概念。1967年,極簡主義藝術家唐納德·賈德在耶魯教授雕塑課程,在他的支持和推動下,桑德貝克 的概念和作品走向了畫廊機構,以及更為廣闊的國 際舞台。

> 《無題》(Untitled)在首爾市中心的現代美術館展出

在桑德貝克的早期作品中,他使用組裝和焊接的鋼 材進行創作,後來他拋棄了傳統雕塑內核,轉向了測 繪。在他看來,由表面圍合封閉起來的體積,反而阻 礙了他想要獲得的那種無法被簡化的整體性。1968 年,桑德貝克引用了俄羅斯構成主義建築大師弗拉 基米爾·塔特林的概念,創作了最早的雕塑建築作品 《無題》(Untitled, Vertical Corner Piece) ,作 品由幾段浸在明亮的藍色塗料中製成的彈簧鋼和 彈性繩組成,這些線段以90度角浮雕的形式投射 到真實的角落空間中。在本次展覽中展出的一組創 作於1979年的深藍色油氈剪紙作品,繼續探索著 他1968年那組雕塑作品所表達的空間關切——他 描繪了從其中衍生出來的八種可能的變化。同樣, 1971年的一座由四部分組成的低洼建築也使用了 這種塗漆的鋼棒。在1968年到1971年之間,他創作 了多個由塗漆的鋼棒建構的雕塑作品,每組作品由 4到6個元素組成,相互之間構成間距相等或不等的關係。在這些作品中,他之所採用高調的顏色,是因 為在當時,他認為空間中的線條必須顯眼,但後來他認識到事實並非如此,於是他開始改變用材料傳 達意圖的方式。在1967年的作品《影子》中,影子在 人造光源的照射下,將建築特徵投射到了台階上, 創造了一種與雕塑無關的空間效果。1973年左右, 他進一步弱化框架的限制,改用腈綸紗作為主要材 料。在他看來,紗線在張力下既能保持緊繃的能力, 它的紋理更能在空間中創造出模糊感,為藝術家提 供了進一步探索「表面和邊界的物理感知」的機會。 本次展覽展示了多個垂直的線體結構,突出了藝術 家對這種形式的多重使用,並在不同的形式中屢屢 回歸。

> 展覽現場

作為20世紀後期最重要的藝術運動之一,極簡主義 在當下引發的討論依然熱潮未退。雖然藝術史家用 極簡主義來定義桑德貝克的藝術,但在他看來,這種概括是不合適的。他在1969年《新萊茵報》的一 個採訪中提到,在他的作品中,光、空間與現實都涉 及其中,物體和設定之間的聯繫既具體又普遍,這 可以說是一種「極大藝術」(Maximal Art)。因此, 桑德貝克不認為空間的存在是為了服務於雕塑,相 反,他認為聚焦於一件事物,往往會犧牲掉周遭,因 而,他尋求的是通過日常慣用的視線來激活空間。 本次展覽中,一組創作於1983年的雕塑研究作品 《無題》(1983)由紅色腈綸紗組成,分成六部分被 安裝在聯排別墅蜿蜒的螺旋樓梯上,戲劇性地延伸 到建築的每一層。另外一組幾乎從未被展出的雕塑 研究作品《無題》(1977)則以五個傾斜的垂直平 面起伏的形態,橫向延伸穿過畫廊空間。兩股黑色 紗線和兩股藍白相間的「環形」線,使雕塑的中心延 伸到地板上。但這些看起來似乎是非物質的作品, 緊張而溫和,雖然沒有侵略性,但這種神秘帶來的 美麗卻使我們感到驚奇。

> 展覽現場

有人把桑德貝克的雕塑稱為空心的「虛無」創作, 每一條線、每一個面都可以是日常生活中的任意場 景,觀者在模糊的邊界中尋找出口,探索存在與虛 無的關係。對於此,即便有著哲學背景的桑德貝克 在作品中使用了哲學、歷史甚至文學的概念,但他 依然堅持認為,在空間中,這只是兩點之間拉線的 藝術。因此,他一直使用「雕塑」一詞來定義自己的 作品,他感興趣的是如何改變雕塑的設定,而非消 除雕塑。在桑德貝克這裡,雕塑不再是一個實體,而 是一個由藝術家自己、環境以及環境中的其他人之 間構成的一個彌散的介面,雖然不具有外部和內部 之間的矛盾,但在他看來,這仍然是雕塑。

> 弗雷德·桑德貝克

儘管人們經常以線體雕塑來討論桑德貝克的藝術, 但這位藝術家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創作了 大量壁掛式的木質浮雕作品,在他看來,他總是將 自身的工作限於建築內部,被束縛在特定的空間場 所中——他會帶著自己的材料,在空間內部到處走 動,花時間獨處和思考,對空間的把握就在一些微 妙的尺寸之間,在這個過程中,他儘可能獨自完成工 作。而版畫、浮雕則將他從某種極端的體驗中釋放 出來。事實上,正如他所強調的,事實與幻象在他的 作品中占據著同等地位,概念並不會受到形式的限 制,只要有需要,它永遠在那裡。(編輯:彌生)

文 Article > 陳穎 Chen Ying

圖 Pictures > 紐約卓納畫廊 David Zwirner Gallery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e4c716b53ac7a69f9dc051e837945e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