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6月1日,三胎政策放開後,網上瞬間「炸了鍋」。
某寶上,一款三層鐵制床架成為「網紅」,有網友PS出一張照片:一胎待遇是豪華的歐式大床,二胎待遇是木質的上下鋪,等到三胎時,變成了單薄的三層鐵架床。
有媒體還針對三胎政策,特意做了一份名為「三孩生育政策來了,你準備好了嗎」的不記名投票。
結果高達2萬多人選擇「完全不考慮」,在樣本數據中占比達到80%。
雖說這樣的調查數據比較片面,也不夠權威,但我們不難發現,很多人對「三胎」的態度,似乎並不是太積極。
而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結果,無非是因為養育成本、教育成本等諸多方面,父母都要付出3倍的精力、財力,與一胎家庭的「幸福指數」不可同日而語。
當然,有人可能會認為,等父母年老以後,三胎家庭可以苦盡甘來,對比一胎家庭,孩子會輕鬆許多,二者差距很大。
事實上,用不了20年,我們身邊就會有很多一胎家庭和三胎家庭形成明顯的對比,現實很骨感。
經濟負擔更重
對《家有兒女》這部電視劇,相信大家都不陌生。
劇中「劉梅」與「夏東海」再婚後,各自帶著孩子組成新的「三胎家庭」,一家五口的歡樂生活,為很多人留下了溫馨有愛的回憶。
那麼三胎家庭該怎樣做,才能過得像《家有兒女》中一樣幸福呢?
答案是「有錢」,非常非常的「有錢」。
曾有網友統計,夏東海一家住在北京二環,房子是四居室,孩子們步行上學,證明還是學區房,如今這套房價值在幾千萬。
在生活上,十幾年前他們保持每頓至少6個菜,3個孩子除了上學外,夏雪學過舞蹈、插花,劉星學過魔術、足球,夏雨更是學電腦、學相聲、學鋼琴、學畫畫。
而這樣的經濟負擔,相信絕大多數三胎家庭很難承受得起。
不得不說,在養兒育兒成本越來越高的當下,養1個孩子已經很不容易了,要想養3個孩子,意味著經濟負擔要翻3倍,家長在工作上也要付出3倍努力,可能在經濟上才不至於太捉襟見肘。
精力成本更高
有經驗的家長都知道,把娃健康撫養長大,需要付出的不止有財力,更要有精力。
尤其在孩子比較小的時候,父母充當的角色,就像是一位「24小時隨時待命,365天無休」的保姆。
只養1個娃的情況下,家長大多可以遊刃有餘,如果有老人的幫襯,還能略顯輕鬆,個人可支配時間也比較多。
反之如果要照顧3個孩子,即便是「拉長戰線」,將生育的間隔時間增加,僅憑夫妻二人也很難勝任,就算有老人幫忙帶娃,也難免承擔更高的精力成本,日子不會過得太輕鬆。
家庭關係維護更難
關係再好的兄弟姐妹,平日裡也少不了磕磕絆絆,尤其對三胎家庭而言,孩子們鬧矛盾更像是「家常便飯」。
同事小李就曾多次向我吐槽,她認為,養育3個孩子,最難的不是花銷大,也不是費心操勞,而是3個孩子間無休止的爭吵。
前1秒3個孩子還在和平共處,老大陪老二看著老三一起玩玩具,轉眼間可能就已經大打出手,要不是老三推了老二,就是老大給了老三一巴掌,總之很少有風平浪靜的時候。
每當3個孩子吵架,甚至是大打出手時,小李都會覺得煩不勝煩,開始還會認真判斷到底誰對誰錯,講講道理,後來乾脆每人「各打五十大板」,不顧孩子們的抗議和反對。
我們常說作為三胎家庭的父母,對待孩子們要「一碗水端平」,但很多時候孩子們出現爭執,恰恰因為「眾口難調」,家長永遠無法做到絕對的公平。
試想三胎家庭的家長除了要努力工作,操心孩子們的學業、成長外,還要千辛萬苦地維護好家庭關係,這絕對是一項非常大的挑戰。
而對一胎家庭而言,小兩口只需要維護好與孩子的親子關係、夫妻的婚姻關係,與三胎家庭的家庭關係維護難度,根本不在一個量級。
老苗結語:
雖然作為三胎家庭的父母,難免要承擔更大壓力,遇到的現實問題也更多,但並不意味著一胎家庭絕對會比三胎家庭更幸福。
每個人的生育觀念不同,親眼見證3個孩子相親相愛,一起長大成人,這種成就感、滿足感是一胎家庭家長很難體會到的,而且等父母年紀大了以後,三胎家庭在養老上更有優勢,而一胎家庭的壓力無疑會大很多。
今日話題:你覺得一胎家庭和三胎家庭還有哪些差距?
我是老苗——一名80後超級奶爸,也是醫院裡最扎眼的男性護士長,歡迎一起討論孕育問題,也請你關注老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