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鼻尖上的ChatGPT 簡約而不簡單

2024-10-10     錢江晚報

將ChatGPT戴在鼻尖上,是一種什麼體驗?

近期,杭州李未可科技公司推出一款AI眼鏡Chat,支持用戶通過語音與眼鏡中的智能助手進行交互,無論是百科問答、英語翻譯、語音導航,還是情感陪伴服務,都能輕鬆實現。

「就像當年從普通手機到智慧型手機,AI大模型逐漸成熟的現在,則是眼鏡到智能眼鏡演化的最佳時期。」李未可科技創始人兼CEO茹憶說。

成立於2021年的李未可科技,是智能眼鏡領域的領軍品牌,其同名數字人IP在抖音粉絲已超百萬。目前,李未可科技已完成三輪融資,投資方包括位元組跳動戰略投資部、新干世業投資以及國中資本。

作為曾經打造天貓精靈、小米電視等國民產品的硬核技術人,茹憶始終保持初心,追求創新與卓越,致力於開發能夠滿足人們需求並提高生活質量的產品。

他告訴記者,企業名字「李未可」,「未可」表示未來可期,「李」是一個中國最常見的姓氏,「其實公司也叫lavaca,就是let AI awakened,相信人工智慧會覺醒,所以把它翻譯過來就叫李未可。」

痴迷計算機,完成0到1的跨越

「人機大戰」助他探索AI發展方向

從痴迷計算機的少年成長為行業領軍人物,茹憶的人生仿佛是一場持續不斷的探索旅程。

茹憶是陝西人,從小便對未知充滿好奇。中學時期第一次接觸計算機,他便被深深吸引。考入哈爾濱工業大學後,他攻讀管理學學位的同時,還輔修了計算機專業。對計算機的這份痴迷,驅使他在暑假期間幾乎整天泡在機房研究學習。

畢業後,茹憶加入摩托羅拉,開始中國第一代智慧型手機的研發工作。2006年,在那個手機行業風起雲湧的時代,茹憶和團隊成功推出中國首款銷量超百萬的智慧型手機——明Ming(A1200)。

2007年,喬布斯發布iPhone手機,給中國手機市場帶來顛覆性衝擊。2009年,茹憶進入播思通訊工作,帶領團隊參與了OPhone手機作業系統開發,這是中國的第一款安卓機。可以說,茹憶是中國最早一批進行安卓系統開發的工程師之一。

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興起,2012年,茹憶又以合伙人的身份加入小米電視,參與打造了三代小米盒子和小米電視,助力小米在家電領域異軍突起。

2016年3月發生的一件事,讓茹憶受到強烈的衝擊,那便是「人機大戰」——Alpha Go打敗李世石,讓人工智慧一夜之間成為熱詞。這件事讓他意識到,人工智慧一定是智能硬體的基石和靈魂。

他敏銳地察覺到AI的未來發展方向,同年5月,他下定決心離開小米,接受阿里巴巴的邀請,任職阿里AI實驗室智能終端負責人、天貓精靈硬體&產品總經理。

他從0到1建立軟硬體研發體系,打造阿里巴巴第一款人工智慧語音助手天貓精靈。任職期間天貓精靈的銷售超過3000萬台,成為中國銷量第一的智能音箱。

「語音交互該何去何從,下一步應該是什麼?」做天貓精靈的時候,茹憶沒有停止思考,同時也激發了他對AI從家到戶外的探索慾望,「我就想做個人的AI助手,不受地域限制,最佳的載體之一就是落在像眼鏡這種輕量化產品上。」

敏銳洞悉年輕人的需求

打造鼻尖上的ChatGPT

2021年10月,茹憶集結了一支來自阿里、小米、華為等多家科技大廠的技術精英,打造了名為「李未可」的科技潮牌及同名虛擬IP形象。

公司成立初期,虛擬人「李未可」就在短視頻平台快速突破200萬粉絲,引發行業的極大關注。「李未可是我們對AI人格化思考的產物。」茹憶認為,人性化交互更容易建立信任和情感聯接,會為用戶提供更好的服務。

2022年10月,公司正式發布其首款 AR 眼鏡 Meta Lens 系列的兩款產品,成為國內第一家將AI助理接入智能AR眼鏡的企業。2023年11月,推出的戶外場景AI+AR眼鏡Meta Lens S3,受到戶外愛好者及各地區和國家運營商、海外數碼消費市場經銷商的關注。

近期,公司又推出了首款搭載AI大模型的智能眼鏡Chat,以低至699元的價格讓用戶低門檻地邁入AI體驗大門。不同於市場上的藍牙眼鏡、XR眼鏡,它的外形與日常佩戴的眼鏡幾乎無異,凈重僅38.3g,簡約卻不簡單,如同一個貼身陪伴助手。

同時,這款AI眼鏡背後的多模態AI大模型平台WAKE-AI也隨之開放,是國內首個面向可穿戴設備的大模型平台,既支持李未可科技內部團隊做開發,同時也為廣大AI開發者夥伴及硬體廠商提供技術共享。

作為一家專注AI+硬體企業的掌門人,茹憶有著強大的共情力,能夠敏銳洞悉年輕人的需求。「我們在設計產品時,成功的關鍵在於具備同理心,要站在用戶而非技術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在他看來,公司的初心是做個人AI助手,本質是幫助人們提高工作效率,跨越地域和文化隔閡,通過模型打通溝通維度,最終實現對生活、工作場景的賦能。

面對巨頭競爭

在對的賽道和用戶一起成長

當然,李未可科技的技術和應用不止於此,它在教育、旅遊、養老等場景下都有非常多的應用場景。

近期,李未可科技與全球頂級文旅內容服務商達成全面合作,簽下5萬台眼鏡新品訂單,為全球各大景區及博物館提供專屬AI語音導覽服務設備。比如在西湖邊,能識別斷橋並向遊客講述歷史故事,結合GPS定位等多種地理信息,使遊客在實際遊覽過程中獲取豐富的文化知識和便捷導航;在博物館,通過AI技術升級傳統講解器,能深入解讀作品背後的歷史與故事。

行業最新報告顯示,2024年中國眼鏡市場規模將達到987億元,同比增長8.11%。可以預見的是,在不同的應用場景下,智能眼鏡市場將出現強勁增長,未來有望成為電子產品市場中的一片新藍海。

儘管谷歌、蘋果等國際巨頭,都在積極布局智能眼鏡市場,但茹憶表示,大廠有豐富的生態系統資源,對新產品、新賽道,它的方向未必一定對。很多時候,小公司也能抓到一些很好的技術點,深入耕耘,同樣會取得領先。「這已經被無數商業案例驗證過,只要在對的賽道上和用戶一起成長,做他們想要的產品,我們一定會做出好產品。」

談及如何定義這個行業時,茹憶表示,打造一款AI+產品道路很長,而終端產品想要搭載並運用好的AI+技術,面臨的算力、電池等問題仍沒有最優解出現。但AI+產品總要有人做,這個人不僅僅是李未可科技,而是同樣熱愛AI+技術,相信科技未來的每一個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e45ffe87449c52a377b9d3cd90efd6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