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LF超預期「降息放量」,降准還會遠嗎?
為對沖稅期高峰等因素的影響,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8月15日,中國人民銀行(下稱「央行」)開展2040億元公開市場逆回購操作和4010億元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充分滿足了金融機構需求。
圖片來源:中國人民銀行官網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7天期逆回購操作利率為1.8%,較前值下降10個基點;MLF操作利率為2.5%,較前值下降15個基點。這也是繼6月份MLF、7天逆回購操作利率分別下調10個基點後,央行再度「降息」。
時隔兩個月央行再下調政策利率
逆回購和MLF利率分別是我國的短期和中期的政策利率。央行通過逆回購和MLF利率釋放貨幣政策信號、通過逆回購和MLF操作調節銀行體系流動性並影響市場基準利率,並最終影響至貸款等金融市場產品的利率。
在6月13日、6月15日央行分別下調7天期逆回購利率和MLF利率10個基點後,央行時隔兩個月後再度調整政策利率,在8月15日分別下調7天期逆回購利率和MLF利率10個基點、15個基點。
考慮到6月央行已開展過降息,市場此前普遍預期短期內再度下調MLF利率的可能性較小,更看好央行通過降准來支持金融機構歸還到期的MLF,降低金融機構的資金成本。
不過,由於7月社融信貸數據不及預期,在政策明確將加強逆周期調節的背景下,近日市場對降息、降准等操作儘快落地的期待也明顯升溫,央行及時降息可算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7月金融數據較為低迷,反映出經濟恢復的態勢並不穩固,實體經濟融資需求仍然較為疲軟。在這種情況下,適度降低各類政策工具利率,引導LPR繼續下降,具有必要性、緊迫性。」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表示。
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指出,三個月內兩度降息,主要源於經濟修復的內生動力還不強、有效需求仍不足,亟需通過降息等政策加快協同發力以強化逆周期調節,提信心、穩預期、穩增長。近期公布的宏觀和金融數據弱於預期,表明實體融資需求明顯偏弱,需要通過降息來降低私人部門資產負債表衰退、風險偏好下降的風險,全力支持實體經濟。
降准預期持續加大
其實,市場最大的預期還是降准和下調LPR利率。
7月信貸數據顯著弱於預期,背後的原因可能在於儲備項目透支,新增需求不足;居民加槓桿意願較弱,住房購買放緩疊加按揭貸款提前償還。從數據反映的現實情況來看,中信證券認為,近期降準的機率比較大,甚至不排除進一步降低政策利率的可能性。總而言之,當前基本面情況利好債市表現,流動性在穩增長訴求下也將繼續保持寬鬆狀態,但穩增長政策預期對市場的影響也在加強,我們預計短期債市可能延續窄幅偏強波動。
「8月份MLF小幅加量續作後,接下來降准落地的可能性上升。」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表示,MLF操作和降准都能補充銀行體系中長期流動性,後者還能降低銀行資金成本,釋放較為明顯的穩增長信號。綜合考慮三季度信貸投放力度加大、地方債發行量上升帶來的資金需求,以及提振市場信心的需要,接下來在MLF持續加量續作的同時,三季度有可能實施年內第二次全面降准。
基於MLF利率的錨定作用,業內普遍預計本月LPR也將下調。溫彬表示,在8月份MLF利率再度下調帶動下,本月LPR預計將跟隨下調,1年期、5年期以上LPR或分別調降10個基點、15個基點。
王青認為,8月份MLF操作利率下調,當月LPR也會跟進調整。考慮到當前樓市運行狀態,8月份5年期以上LPR更大幅度下調的可能性較高,預計8月份5年期以上LPR下調幅度可能會達到0.2個百分點至0.25個百分點,1年期LPR報價有可能下調0.1個百分點。這將帶動新發放居民房貸利率較快下行,釋放更為明確的穩樓市信號,扭轉市場預期,推動房地產行業儘快實現軟著陸。這對下半年穩增長和防風險都具有重要意義。
仲量聯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部總監龐溟表示,接下來,在總量工具方面,應繼續保證貨幣信貸投放總量適度、節奏平穩,繼續提升社會有效需求、提振實體內生融資需求的質效,繼續暢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特別是利率傳導渠道,以更好提振發展信心,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本文綜合自證券日報之聲、證券時報、券商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