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長,飢餓遊戲前傳還有什麼?

2023-11-18     桃桃淘電影

原標題:除了長,飢餓遊戲前傳還有什麼?

雖然,對《飢餓遊戲:鳴鳥與蛇之歌》並沒有什麼期待,但是看到爛番茄的評分還勉強及格了,想著當一部娛樂片來看,打發打發時間也是不錯的。

事實證明,我還是被坑了,因為今早再去看,本片的爛番茄評分已經不及格了。

尤其是,對於打發時間的另一種解釋則是,浪費時間。

畢竟,影片158分鐘的片長,實在是巨大的煎熬。

作為曾經的熱門青少年小說,「飢餓遊戲」系列有著很多青少年小說的特點:比如邪惡的成人世界、被控制卻渴望覺醒的青少年、陰謀論與改變世界、青年肩負天下……

雖然,始終覺得前幾部對於飢餓遊戲的那個遊戲設定也挺粗糙和草台班子的。尤其是,經歷過《大逃殺》洗禮的我們,總覺得《飢餓遊戲》的設定有點太幼齒了。

但,之前那幾部,起碼有對真人秀、媒體傳播、過度娛樂化等大眾話題進行探討與反思,還是可以展開聊聊的。

但這次的前傳,還真就只剩生存遊戲了,而且,仍是那種草台班子式的簡裝版。

前幾部的飢餓遊戲設定雖然粗糙,但起碼還有不少野外作戰,真刀真槍的場面。

這一部則完全變成室內戲,一群毫無戰鬥力的小年輕,在一個舞台感特別重的房子裡一頓亂打。

甚至,你都很難理解女主最後是怎麼活下來的,就是純混啊!

所以,除了主角光環,我們想不到任何她獲勝的理由(連主創都懶得在這方面用太多心思)。

整個遊戲過程,都非常粗糙和兒戲,也沒有任何值得聊的。

影片也完全放棄了觀眾以及大眾對飢餓遊戲的反應,也就是說,前幾部的批判也都放棄了,徹底變成一個架空的遊戲。

而這,也是這個系列少有的亮點,卻也被放棄了。

此外,這片不是很長麼,是因為全片分成三章,剛好每章都是50分鐘左右,其中前兩章正好是一部關於草台班子飢餓遊戲的電影,非常糊弄的講了一下這個飢餓遊戲的故事。

而第三章,更像是額外長出來的一集衍生篇,關於本片男主斯諾(也就是之前幾部的大反派總統)如何黑化的故事。

是的,第三章其實跟前兩章的關係並沒有那麼緊密,是可以獨立成章的衍生篇,雖然合在一起也沒問題,但實在太生硬了一些。

反正呢,你可以勉強把這一整部電影看作斯諾的單人電影,前兩章交代背景,以及他心中的惡與自私緩慢萌芽,第三章則是正式邪惡。

看到有不少評論說,就喜歡看這種男主黑化的故事。

怎麼說呢,看受眾是誰吧。影片設定成PG-13還是有道理的,這樣少兒版的黑化故事,確實比較PG-13,可能小朋友還是覺得挺刺激的。

另外,可能是這幾年世界上發生了太多可怕的事情。所以,再去看「飢餓遊戲」這種假模假式、裝模作樣的電影,總會覺得格外幼稚、有點假天真。

大概的感覺就是,外面都這樣了,你們還在這架空過家家呢?

當然,這是我個人的問題。

關於女主瑞秋·齊格勒,似乎一直是個爭議的點。但有一點可以確定的是,她在表演方面,暫時還是不太行。

都不用跟大表姐比,就在這部電影里,她也不是很出色。

給我的感覺,她這個角色非常神秘,是難以揣摩和理解的。而這種難以理解,一方面是角色設定問題,另一方面,則是她的表演,是非常曖昧的,並沒有一些可以讓你更理解這個角色的痕跡。

包括她的個性、想法、行為,從她在影片中的表現,都很難以琢磨。

更難以理解的還在於,為什麼一定要讓這個角色不停唱歌?

且不說那些歌好不好聽,唱歌本身就夠奇怪的了,甚至,也沒有給足夠的群眾反應鏡頭,以告訴大家,她的歌曲,到底對其他人有哪些影響。

所以,更讓人覺得唱得莫名其妙。

似乎,這更像是一種隨機的設定。

畢竟,瑞秋·齊格勒是因為《西區故事》紅的,而在那裡,她就唱了很多歌。所以,這就好像,既然你在《西區故事》里那麼會唱,在這裡,就接著唱好了。而唱歌本身到底有沒有這個必要,其實並不重要。

所以,看的時候我一直有個疑問。既然只是想找個唱歌的,為什麼不直接請個歌手,甚至歌星來演。

反正大家都不會演戲,起碼歌星唱歌更好,更吸引人。

當然,這片也就彼特·丁拉基、維奧拉·戴維斯這種真正的演員,會讓人有表演的感覺。雖然,感覺他們也只是打一份工罷了,但還是要亮眼很多。

看起來,一直死抱著「飢餓遊戲」系列的導演弗朗西斯·勞倫斯這次又退步了。這部真就不如他之前幾部好,甚至有些糊弄人。

雖然,不確定這部影片最終豆瓣評分如何。

但起碼在我心裡,這部的觀感都不如《驚奇隊長2》,那部起碼夠短。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e437a08a41d1af86436350cd23c21a10.html

















他將改變世界

2024-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