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電視的畫質!畫質由什麼決定?誰是今年畫質最好的電視?

2023-07-14   傑夫視點

原標題:聊聊電視的畫質!畫質由什麼決定?誰是今年畫質最好的電視?

儘管我們聊了很多關於電視畫質部分的東西,但是依然會有很多人經常問到我們相關的話題。比如說哪款電視畫質更好,比如說到底怎麼才能體現出高畫質的優勢。所以我們覺得還是很有必要再聊聊電視畫質,或者說給大家說清楚畫質這個東西到底可以給我們的體驗帶來多大的變化。當然這次我們不會太糾結在技術細節上,我們更想用淺顯的語言,讓大家儘量理解電視所謂的畫質。

另外,既然說到畫質,我們也就將上半年新出的電視在畫質部分做一個簡單的歸納總結,如果大家想要購買一些高畫質的電視,那麼也會在這裡找到部分答案,所以這次我們也會對OLED、Mini LED等產品做一些小小的推薦。同時,這次我們也會解答一些關於畫質的疑問,所以如果對電視畫質有興趣的用戶,完全可以收藏關注一下。

畫質是由什麼決定的?先說說客觀因素

首先來說說畫質到底是由什麼決定的,這其中有客觀因素,也有一些人為的主觀因素。先來說說客觀因素部分。電視的畫質在客觀部分主要就是基礎的一些規格了,這部分是不會變化的,而且可以通過測試等手段來驗證,比如解析度、對比度、亮度、螢幕均勻度、色域、色准以及背光延遲等等。

通常除了背光延遲這種需要越低越好之外,其他規格數據都是越高越好。這其中比較對於畫質影響比較直觀的是對比度,對比度越高,通常就能帶來更好的暗部細節以及黑位效果,搭配Mini LED能進一步提升畫面的通透度和明暗視覺觀感,這也是為什麼我們除了OLED之外,一直推崇VA面板的緣故,IPS和ADS這類面板用在電視上,對比度較低,黑位沉不下去,畫面會顯得相對發灰。

亮度也是需要單獨說說的,現在很多人追求高峰值亮度電視,這其實不算錯。亮度這個東西,特別是峰值亮度,太低肯定不行,因為無法達到影視劇的亮度需求,但是太高是不是有必要則是個疑問,比如說目前大多數影視劇在HDR下峰值亮度型號也就1000nits,少部分是4000nits,也就是說目前峰值亮度能做到1000nits的電視,基本就能滿足看片的需求了。

色域和色准這部分其實很多人感知深度不大,色准其實現在不是啥大問題,因為色準是可以調整的,而且目前廠商通常電視出廠都會把色准在電影模式下調整到最好狀態,所以這部分其實大家有差距,不過很難在具體的體驗中感知出來。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廠商自己的HDR映射模式,這其實也是很客觀的東西,但是需要用戶主觀去感知。HDR映射做得越好,就越能如實反映出畫面的亮度效果,在允許的範圍內不會過亮或者過暗,在超出的亮度範圍內,也能在高亮和細節上找到平衡。

說實話,這些東西很多是由面板和背光方案來決定的,比如VA和OLED就是對比度高,IPS和ADS就是對比度低,廠商也無法改變。對於畫質這種東西來說,除了基礎的硬體之外,更多還是考驗廠商對畫質處理的理解方式,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算法,這裡面涉及到不少客觀數據,但也有很多需要考量到用戶的主觀因素。

主觀因素也很重要,細節看出差異

之所以說聊畫質,就無法和主觀脫鉤,是因為每個人的體驗感受並不是一個統一的標準,為什麼廠商要做這麼多畫面模式來?很大程度上是要滿足不同人的需求。比如我們都知道動態模式色准最差,容易出現亮度過曝、噪點過多和顏色不準的問題,但有的人就喜歡鮮艷的顏色和極高的亮度,所以從主觀角度而言,畫質這東西是沒有絕對的說法,純粹是看自己的喜好了。

所以廠商們即使使用同一種螢幕,同一種晶片,但是都會根據自己的經驗來設計一套屬於自己的獨特畫面算法,當然我們也可以說是畫面引擎,其中當然有客觀的東西在,比如說控光算法高低不同,在畫面上就能體現出控光效果的差異,誰好誰差一目了然,但是在這些部分之外,純粹就是看廠商的算法,在畫面上是不是更符合用戶的心意和視覺需求了。

比如說我們一直認為索尼的電視偏紅,三星的電視偏藍,難道廠商自己不知道麼?但這麼多年來一直沒有改變。比如電影都是按照D65色溫來製作的,但是有的用戶就是不喜歡D65色溫,認為偏黃了,喜歡色溫更高一些。所以不同人的口味就決定了,在主觀上決定的畫質優劣肯定是有偏差的。

另外我們都知道,在相同畫面下,如果提升銳度,那麼會讓畫面更有質感,細節紋理會更清晰,但同時噪點也會相應提升;如果降低一定銳度,畫面整個觀感會變得柔和,噪點減少,但則要損失畫面的質感和清晰程度。那麼這兩種方案誰的畫質更好?我們相信是沒有準確的說法,完全只是看用戶自己的視覺體驗感受了。

當然即使有主觀這種東西在,一些畫質優劣的客觀表現還是有一些大眾認可的標準。比如說低解析度視頻,我們只要看清晰度就知道電視畫質引擎的表現;比如畫面出現塗抹狀,這肯定屬於電視畫質不佳的狀況。另外像高光過曝、色彩暗淡這些問題,雖然不會體現在電視的基礎規格上,但任何用戶都不會認為這是優秀的畫質。

說這麼多,我們真正想告訴大家的是,畫質是一個沒有完全統一標準的東西,也就是說不能一概量化。拿任何單獨的一個規格或者表現去評判畫質的優劣,其實都不算準確。在考慮畫質的時候,還是要在基礎規格足夠出色的前提下,看廠商的畫質引擎是不是更符合自己的喜好來確定,除開一些明顯能體現畫質優劣的部分,比如對比度高低、黑位、暗部細節、畫面是否有崩壞跡象等,其他還是需要先顧及自己的視覺感受了。當然了,前提是需要AB對比。

畫質晶片到底重要不?這其實並非關鍵

聊了一下畫質是由什麼決定的,那麼下面就來解答一些關於畫質相關的問題。首先還是老生常談的畫質晶片。很多人都認為畫質好的電視,一定有單獨的畫質晶片,這其實是不準確的說法。實際上每款電視都有自己的主晶片,但是有一些廠商是在主晶片之外單獨做了一顆畫質晶片,專門來處理畫面信號的,這其中甚至有一些誤解。

我們都認為三星、索尼、LG等一線廠商都有自己的畫質晶片,但是以LG為例,它的α9 Gen5晶片其實是一顆主晶片,四核心7nm製程,沒有另外單獨的畫質晶片;索尼現在則是主晶片為聯發科晶片,然後單獨有一顆XR晶片來處理畫面。包括海信、飛利浦這樣的廠商其實和索尼的做法差不多,而三星的做法則和LG類似。

所以我們的理解是,有沒有畫質晶片並不關鍵,關鍵是廠商自己的那一套畫質引擎是不是能體現得比較完善。簡單來說,如果電視廠商覺得一顆晶片就能完美包容自己的算法和畫質引擎,那麼一顆主晶片也就沒問題;如果廠商覺得主晶片的方案不足以支撐自己的那套軟體算法,那麼則會在主晶片之外,單獨增加一顆晶片來容納自己的畫質引擎。

事實上,目前這些廠商的獨立畫質晶片,都是FPGA晶片,價格便宜算力要求不高,只負責廠商自己的算法是沒有問題的。而像LG、三星這樣主SoC就能搞定一切的,當然沒必要再去多花成本去弄個獨立的畫質晶片了。比如上一代電視中,採用聯發科晶片的電視,都無法支持杜比視界精確細節這一功能,有沒有畫質晶片都一樣;而LG的α9 Gen4,就可以支持這個功能。所以我們才說,有沒有畫質晶片不是特別重要的,關鍵還是看廠商有沒有出色的畫質引擎用在電視中。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現在很多電視都採用聯發科單晶片,但是聯發科的電視晶片其實是一個較為完善的SoC方案,在其中實際都有AI晶片專門處理畫面,那是不是意味著使用聯發科新一代晶片的電視,其實已經等同於有畫質晶片呢?只不過現在大家都認可有獨立畫質晶片的說法,所以廠商也願意拿獨立畫質晶片來做宣傳。索尼H系列用的是聯發科單晶片,但宣傳上都要說自己有X1晶片,結果索尼H系列的很多功能在單晶片的聯發科上直接翻車,下一代就老老實實在J系列上用了單獨的XR晶片了。

廠商會與時俱進,高畫質老電視不見得有優勢

很多人買電視的時候,經常會購買一些口碑不錯的二手產品,一方面價格便宜,一方面這些電視在當時都有著很出色的畫質表現。但是我們要提醒大家的是,如果是看重畫質,那麼購買新的電視應該在畫質上有更出色的表現,哪怕拋開面板等因素,廠商在畫質引擎算法上也會與時俱進,一些老的電視並不見得畫質還能保持優勢。

比如我們拿2022年的一款國產Mini LED電視,和索尼2019年的OLED電視來做對比,很多人肯定會認為索尼的OLED電視哪怕已經過了四年,畫質肯定還是優於國產Mini LED電視的。但事實上,如果如果從細節來看,Mini LED電視還明顯優於索尼的OLED電視,甚至暗部細節都要做得更好一些;而索尼OLED電視在細節上比較模糊,但是在色彩上則更好一些。

在這個畫面上,儘管Mini LED電視和索尼的OLED電視都有各自的優點,但是從感觀上一眼望去,多數人相信會認為Mini LED電視所呈現的畫面元素會更豐富。所以即使我們認為索尼電視的畫質一貫比較出色,但是也要以發展的眼光來看待事物,上幾代的索尼電視在畫面表現上,就不見得會比最新的其他品牌電視出色。

所以從這個角度而言,我們認為電視這個東西,其實也有買新不買舊的說法,至少用戶沒有必要去買一些已經停產的電視,因為當年的小甜甜說不定現在已經變成了牛夫人。另外一些老電視,縱然當年吹得畫質多好,但是在功能部分也的確相比新的產品有明顯缺陷,這樣反而會導致在某些場景下體驗不夠出色的可能。

電視畫質可以通過固件提升麼?答案是肯定的

這也是個有趣的問題,用戶買了一款電視,感覺畫質不是那麼出色,那麼這款電視還有挽救的餘地麼?而我們自己就用親身經歷體驗了一次。在去年我們曾對當時的網紅機TCL的Mini LED電視Q10G火力全開的吐槽了一次,其中就有吐槽這款電視畫質不夠好的地方;而在這之後,TCL在MT9652機型上推出了多款固件,目前我們自己手裡的Q10G已經是最新的固件,而畫面也的確比過去有了不小的變化。

在之前的Q10G上,如果播放一些碼率不高的4K電視劇,會出現不少問題,比如說高亮過曝、顏色偏紅,同時關鍵是景深部分表現很差,出現明顯的噪點和塗抹狀,這點被我們狠狠批判過。而如果拿現在經過多個固件更新的Q10G來對比,我們發現會有明顯改善。首先過曝問題已經解決,膚色也趨向正常。另外背景景深簡直是大幅改進,塗抹狀和噪點明顯減少,暗部細節明顯增加,說畫質提升是沒有問題的。

所以對於購買了電視的用戶來說,特別是購買了一些中高端產品並且講究畫質的用戶,沒事就看看有沒有固件更新。因為根據我們了解,很多廠商都會對用戶反饋回來的問題很重視,並且積極更新固件來解決,所以一個電視廠商如果願意經常更新固件,那麼在畫質部分,即使是相同的一個電視,也會有提升的。

目前來看,幾個大廠商中,索尼推出固件的頻率相對較低,LG則相對較高,所以很多新功能新技術,LG都會率先使用。另外國內TCL算是更新固件比較頻繁的了,不過TCL並不習慣經常性用OTA的方式去在線更新固件,往往需要用戶自己尋找新固件然後刷機更新,這會顯得有點麻煩。對於TCL的用戶來說,還有一個比較合理的辦法是,找到TCL的官方服務,要求更新固件,並且告訴官方人員電視的SN碼,然後官方就會單獨把固件推送到你的電視上……

今年畫質最好的OLED電視,可能還是索尼

如果要問哪家的電視畫質最好,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幾乎索尼還是公認的整體更強,儘管三星、LG、飛利浦這些品牌的畫質也可以歸到第一檔,但是從大多數人視覺感受來看,在同一代產品上,索尼依然有著一定的優勢。相對而言,日系的松下和東芝效果也很出色,特別是松下日版設計電視,畫質設計之豐富讓人咋舌,但很可惜國內用戶很難買到松下和東芝的日系產品了。

在今年的旗艦OLED電視上,目前公認畫質最好的還是LG的G3以及三星的S95Z這兩款,但很大程度是因為這兩款電視都使用了最新的OLED面板,所以在亮度上獲得了很大的提升,同時三星和LG也改進了自己的畫質引擎。但是索尼的A95L還沒有正式上市,所以現在儘管三星和LG更多依靠硬體有一些優勢,但如果索尼的QD-OLED旗艦電視上市了,那就不好說了,很可能還是索尼會在視覺感官上要好一些。

不過次旗艦OLED電視上面懸念則不大,在以前推出的電視中,次旗艦OLED電視主要是集中在索尼的A80L、LG的C3以及三星的S90Z上,從目前的觀感而言,三款電視中規格最強的是S90Z,這是因為在面板上S90Z國內和S95Z相同,所以在畫質上它更傾向於S95Z。而在C3和A80L相比的話,A80L在畫質上整體觀感依然會更好一些。所以對這三款OLED次旗艦電視而言,大家應該更多考量價格因素了。

今年畫質最好的Mini LED電視,國內看TCL就行了

Mini LED電視,實際上國內能買到的產品,包括三星、索尼、TCL、海信都有賣,儘管在畫質引擎上,三星、索尼有自己的優勢,但是軟體算法的優勢,在TCL過於強悍的基礎規格下,就顯得不是那麼夠看了。

在今年更新了晶片採用了聯發科最新的Pentonic 700之後,TCL在畫質算法上的確比過去有了進步,再加上在規格上,TCL實在是卷得太厲害了。X11G超過5000的分區以及5000nits的峰值亮度,的確短時間內沒有其他Mini LED電視能比得上;即使是次旗艦的Q10H,最高2304的分區,加上1區4燈的設計以及超過3000nits的峰值亮度,依然是其他同類電視很難相比的,所以這兩款電視在控光、對比度上的表現都非常出色,即使算法部分還有提升空間,但整體觀感已經相當好了,甚至相對接近OLED電視。

對於購買Mini LED電視的用戶來說,今年我們在畫質上還是首推TCL的X11G和Q10H這兩款產品,索尼和三星的Mini LED畫質當然也很出色,但是在基礎規格上的確吃了一些虧,當然還有價格上,索尼和三星實在比TCL高出太多了。至於另一個國內大廠海信,Mini LED電視實際上這個市場是沒法和TCL打了,不過U7K的線下價格的確不錯,線上65英寸的價格,在線下可以買75英寸,規格和TCL相比一般般,但是的確便宜,而且海信自家的畫質優化能力還不錯,如果不是很在意部分型號使用ADS螢幕的話,其實也是可以考慮的。

寫在最後

雜七雜八聊了這麼多,其實關於畫質除了基礎的規格外,很多還是見仁見智的。比如我們認為PQ曲線做得好就很有必要,可以更加完美體現視頻在亮度部分的表現,但有一些人也認為只有夠亮了,反正到了一定程度都會一刀切,PQ曲線稍微弱一些也無所謂。比如我們認為優秀的畫質可能要在銳度和柔和中間找到一個平衡點,不過有的用戶或許就喜歡看銳度更高質感更強的畫面,有的用戶或許就喜歡看柔和的畫面,所以很多時候談畫質,還是一個相對主觀的東西,這也是為什麼把單個規格拿來作為自己購買電視的理由,並且因為這而作為畫質更好的原因,其實不是那麼靠譜。

最後我們要說的是,畫質這個東西,在硬體規格之外,其實是需要時間積累的,無論是日本的松下、索尼、東芝;歐洲的飛利浦、韓國的LG和三星,都是在畫質部分積累了多年的經驗,有著自己一套明確的邏輯和算法,而在這部分中國廠商的確還有距離。海信收購東芝之後,目前畫質算法比過去有了明顯的進步;TCL今年似乎也把聯發科那套東西吃得比較透,畫面表現明顯趕了上來……也許保持現在的勢頭,未來我們可能不會去擔心電視的畫質問題了,只要按照幾個頭部廠商的中高端產品買就行了!